蒜價跳水 蒜農咋掙穩當錢?專家權威解讀來了……

(央視財經《央視財經評論》欄目)最近是新蒜大量上市的季節,和往年風光無限的價格相比,今年新蒜的價格一路走跌。農業農村部提供的檢測數據顯示,4月份全國大蒜平均批發價是每公斤5.44元,同比下跌了將近60%。5月上旬,這個同比跌幅就擴大到了65%,而個別產區大蒜價格是一度跌破了十年來的一個最低點,主產區山東、河南這樣的一些地方,大蒜甚至是出現了滯銷的現象,從“蒜你狠”到“蒜你慘”,有人風光有人愁,蒜農們到底該怎麼辦呢?

昨晚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和財經評論員章弘老師做客《央視財經評論》,共同解析價格巨大波動背後到底是發生了什麼?

蒜价跳水 蒜农咋挣稳当钱?专家权威解读来了……

《央視財經評論》主持人:蒜價為什麼跌的這麼狠呢?

蒜价跳水 蒜农咋挣稳当钱?专家权威解读来了……
蒜价跳水 蒜农咋挣稳当钱?专家权威解读来了……

國祥(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去年的價格,蒜頭價格是維持住了,農民以為大蒜還會有錢賺,今年拼命再來種植,實際上在去年春天的時候,我們在蒜苗的時候就毀掉一部分,那麼今年呢,沒有看到有毀蒜苗的,蒜頭今年產量大豐收,對消費者來說,當然可以更低的價格買到更多的大蒜來吃,但是對農民來說,確實比較慘。

在市場經濟當中,或者是自發的市場,都會存在著這樣週期性的波動,只是這種波動有可能長,有可能短,有的跌的比較冷,有的稍微跌一跌,不是那麼明顯。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各個地方把冷庫,大蒜保鮮、儲備能力提高了,今年新大蒜出來之後,可能冷庫直接堆滿了,大蒜出不去,這樣新大蒜沒辦法進倉庫,只能今年新大蒜消耗掉,如果不消耗掉,這個大蒜沒地方放,所以價格跌的一塌糊塗。

大蒜產區不斷擴大

蒜价跳水 蒜农咋挣稳当钱?专家权威解读来了……

章弘(財經評論員):導致價格下跌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原來我們的產區地域關係非常強,比如說主要的產區在黃河流域,山東、河南、安徽北部,但是現在我們的產區已經擴大到西南地區,比如說雲南、四川,加上我國交通狀況大大的改善,物流的速度非常的快,這樣一來,整個地域市場就變成了全國的市場。比如今年春節,其實北方市場的蒜主要是受到西南市場過來蒜的衝擊,所以本來這邊已經是面積擴大,然後南方的蒜再一過來,那麼北方的蒜就雪上加霜,於是價格就下跌。

蒜价跳水 蒜农咋挣稳当钱?专家权威解读来了……蒜价跳水 蒜农咋挣稳当钱?专家权威解读来了……

《央視財經評論》主持人:去年4月份大蒜的平均批發價格是每公斤17.27元,今年4月份這個平均批發價格已經跌到了每公斤2.99元,價差達到了14.28元,同比跌幅超過80%,跌的真的非常狠,對農民來說,賣也不是,不賣也不是,這下蒜農怎麼辦呢?

李國祥(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農民如果要是在這個時候,集中來銷售,很可能價格跌的更多,如果農民能夠保存一段時間,儘可能減少市場銷售的規模,這樣整個價格供求關係,現在來說就會要好得多。賣一部分,留一部分,不能說所有的都不賣,如果現在急著賣,價格跌的就更多了,這個時候農民要學會自我保護。

蒜价跳水 蒜农咋挣稳当钱?专家权威解读来了……

從長線看,確實我們生產能力擴張太過大了,從200萬畝到600萬畝,如果其他的地方再擴張,這個數據就表明了,現在的生產能力應該是超過市場需求的,從長時間來看,就是各個行業組織,尤其我們現在各個地方都變成的大蒜的主產區,或者變成大蒜主產區的地方越來越多,各個地方的行業組織一定要協調,來合理的確定種植規模,自我控制規模,不能盲目的競爭,或者盲目的擴大,否則將來蒜農這麼辛苦,主要是靠體力勞動,靠手工勞動,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價格這麼低,對農民的傷害應該是非常大的,我們應該想很多的辦法施招。

蒜价跳水 蒜农咋挣稳当钱?专家权威解读来了……

《央視財經評論》主持人:到底怎麼樣蒜農才能賺到穩當錢,跳出蒜週期的怪圈?

產業穩定發展 避免盲目生產

李國祥(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要說賺穩當錢,產業要穩定發展,我覺得最關鍵的是避免盲目生產,為什麼說盲目生產是我們現在價格波動最主要的原因,因為我們一般都認為農產品價格的需求相對來說居於很大的穩定性,為什麼價格大起大落,最主要的來說,就是生產的過渡波動,價格高的時候,大家都是紛紛的來投入生產,價格低的時候紛紛的退出。因為價格直接決定生產者的利潤收益,怎麼樣建立穩定的生產機制,或者是避免盲目生產,我們除了在生產之外,在市場上,市場銷售渠道,市場品牌建立上,以及銷售手段,在這方面我們要做文章,在這個基礎上,然後我們再來發揮這種大數據、信息、政府服務的作用,抓住最本質的最主要的,避免盲目生產,其他的為之配套。

蒜价跳水 蒜农咋挣稳当钱?专家权威解读来了……

依靠數據平臺降低價格波動 改變銷售模式 綁定電商觸網銷售

章弘(財經評論員):依靠數據平臺,還有集成的農業專業組織來抵抗,降低價格波動,另外,現在的營銷模式比較傳統,蒜農實際上沒有賺多少錢,一畝地好的時候,賣2塊多的時候,他也就賺一兩千塊錢,或者是到四五千塊錢,但是同樣的中間商,同樣的價格來的時候,他可能賺一千萬,甚至於上億,在這個情況下,我最主張儘快觸網銷售,就是搞電商。我覺得如果我們能夠跟當地的協會綁在一起,和這些電商綁在一起的話,這樣的中間環節減少了,消費者和蒜農都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