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他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情,不要勉強回答不知道的事

公元666年,唐高宗乾豐元年,唐高宗從東都洛陽出發,到泰山封禪。

每個人都有他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情,不要勉強回答不知道的事

在行進的路上,唐高宗問大臣竇德玄,濮陽為什麼稱為帝都?竇德玄不知道,沒敢回答。

大臣許敬宗看竇德玄答不上來,就躍馬上前對高宗說:以前顓頊帝曾經住在這裡,所以稱為帝都。

這本來是君臣途中一段很平常的對話,路過一個地方,就地名的來歷順便問一下,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這都很正常,也不說明什麼問題,更不能證明誰的才能強,誰的才能弱。許敬宗答了就答了,大可不必拿來做什麼文章。但這個許敬宗自認為學識淵博,在皇帝面前露了臉,就對跟隨的其他大臣說:大臣不能沒有學問,我看見德玄回答不出,心裡實在感到羞愧。言下之意很清楚,就是竇德玄沒有學問,而自己才有學問。

竇德玄對許敬宗也不客氣,回答說:每個人各有他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情,我不勉強回答我所不知道的事,這就是我能做的事。

人都有所能有所不能,各自發揮所能,並去彌補別人所不能,這是美德。有些人,自己不能,還不承認 ,不願求教別人,認為自己什麼都行,甚至不懂裝懂,胡亂發號施令,幹了不少自以為是的錯事。有些人自恃才高,到處賣弄,看不起這個,瞧不起那個,不論幹什麼事情,都認為自己是最好的,多少有點成績,就四處炫耀,唯恐天下不知,埋沒了自己的功勞。這些做法都是不好的。

人不可以無學,各有能有不能,吾不強對以所不知,都有道理在裡邊,值得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