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是國際交換生,父親卻哭著許下5個字的新年願望,能實現嗎?

01 人們總愛在新年許下願望。

沒做父母時,這些願望多與自己相關。比如,Statistic Brain Research Institute(2017)曾在2017年1月1日對1273名美國民眾進行了調查,總結出“最常見的11個新年願望”。

兒子是國際交換生,父親卻哭著許下5個字的新年願望,能實現嗎?

而一旦有了孩子,我們的新年期待就跟孩子息息相關,變得更加具體,落實到細節。父母們總能脫口而出,列舉出一大串願望,包括但不限於:

  • 每天自覺認真練琴1小時以上;

  • 順利考下圍棋業餘7級;

  • 能入圍市級青少年英語口語大賽;

  • 作業自覺做,不用監督;

  • 考試少出錯,各科至少在95分以上;

  • 期末班級綜合排名是班級前3名……

在家長看來,這些期待和要求對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習慣、形成良好效果大有好處。換句話說,它們理所當然、合情合理。誰願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呢?

兒子是國際交換生,父親卻哭著許下5個字的新年願望,能實現嗎?

02 能把孩子培養成國際交換生的家長,也一定是同樣的想法吧。

否則,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怎麼可能從意大利來到中國北京,住在中國同齡小朋友的家裡,成為國際交換生呢?

中國日益強大,北京又是祖國的首都,交換一個學期,長了見識、開了眼界不說,還交了朋友,學了中文,再回到意大利,豈不是能夠融通中西、東西合璧?這父親給孩子鋪就的路不就是一條成功之路嗎?

兒子是國際交換生,父親卻哭著許下5個字的新年願望,能實現嗎?

03 我正猜測著,卻發現這男孩完全不是優秀國際交換生該有的表現。

他寡語、木訥,除了偶爾會對著鴨子說話,從不跟他人多交流。

他反應遲鈍,對任何事情情緒不高,也不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有一次還自己從課堂上跑了出去,在狂風大雨中淋得透溼。

兒子是國際交換生,父親卻哭著許下5個字的新年願望,能實現嗎?

04 父親的親筆信揭開了謎底。

對不起,給大家添麻煩了。我兒子原本是開朗樂觀的,可是現在他像變了一個人。

醫生說,他因為壓力過大得了抑鬱症,嚴重的話還可能悲觀厭世。

所以,我才申請讓他來中國換個環境,希望中國同學的開朗樂觀能感染他,也治癒他。

父親在聯歡會現場的表現也回答了一切。這一次,他沒有強迫,而是抱緊男孩,

“不說了,不說了,咱們回家吧。

“爸爸錯了,爸爸不再希望你成為什麼大人物,只希望你健康快樂。

“爸爸只想看見你笑”。

可就在他接納孩子的這一刻,男孩開口了,第一次微弱的發聲,到第二次,第三次,男孩的聲音越來越洪亮。隨著聲音亮起來的,還有男孩的心門,和爸爸的淚光。

兒子是國際交換生,父親卻哭著許下5個字的新年願望,能實現嗎?

05 這個男孩叫匹諾曹。

而我所說的一切,都發生在木偶劇《讓心飛翔——小鈴鐺和匹諾曹》中。

故事是美好的,可現實中,抑鬱症卻來勢洶洶,去途艱難,被稱為難纏的“黑狗”。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抑鬱症已成為世界第四大疾患,到2020年可能成為僅次於心臟病的第二大疾病。《華盛頓郵報》曾引述一項2009年發表的《學前抑鬱症》報告,指出年紀小至3歲的幼童也會出現抑鬱症狀。因此,對於兒童和青少年抑鬱症的防範同樣非常重要。

作為父母,在新年伊始,我們都別忘了匹諾曹父親的心願,這個心願只有5個字,卻十分重要,不要等到失去時,才後悔莫及。這5個字是:

看見孩子笑。

兒子是國際交換生,父親卻哭著許下5個字的新年願望,能實現嗎?

關注孩子的心靈健康,讓孩子少些課業與競爭的壓力,能夠真心微笑、開心成長,家長們可千萬別忘了。小公主變形計家有一年級女兒,當以此自勉,也願與萬千家長朋友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