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担当必须落到实处

杜影玉

一部越野车面对未知的崎岖,需要有足够高的底盘,让车身远离伤害;还需要粗壮的减震臂,能及时化解遇到的挫伤,这样才能保证车辆行稳致远。同理,一个敢担当的干部要攻坚克难,随时都会面临责任、矛盾和压力,如果没有对“担当”的保护和激励,有可能在冲锋的路上“趴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业总是有风险的,不能期望每一项工作只成功不失败。近日,中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可以说,这份《意见》,就是为“敢担当”的干部配置的“减震臂”,就是在为干事者撑腰鼓劲。

然而对“担当”的保护,关键要靠各地区各部门的落实,不能“上下一般粗”,也不能落实在口号和调研里,要让《意见》得到贯彻,就要出实招,动真格,切实发挥激励干部见贤思齐、奋发有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作用。

免责,不容许纸上谈兵。有担当的干部最需要实实在在的支持,如果仅仅是“撑腰鼓劲”四个字,很难让基层的“干事人”信服,没有从根本上打消担当的顾虑,如果在缺乏经验时造成了损失,保不准“撑腰鼓劲”变成了“隔岸观火”,没有制度的约束,根本不能起到“担当带担当,作为促作为”的作用,反而可能伤了一人,寒心一片。把“免责”落到实处,就需要拿出点实在的东西,应当建立与工作内容结合紧密的容错免责制度,允许对容易出错领域提前报备;允许干部在出现失误后按“三个区分开来”申辩;还要建立容错补救基金,使地方或部门有能力承担一定风险。这样一来“撑腰鼓劲”就很实在,担当的人才能踏实。

激励,必须要导向明确。大部分干部都会关注考核评价,紧盯用人导向,如果长时间搞“平衡兼顾”,老好人就很吃香,那么能担当的干部就会不想出头,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如不解决,“千里马”必变“劣马”。把“激励”落到实处,就需做出实际动作,要树立明确的用人导向,坚持“人岗相适”,把“老好人”和“不干事”从繁忙的岗位上挪开,让敢担当的干部有机会担当作为;树立担当进取的先进典型,让广大干部学有榜样,做有标杆;建立干部担当的数据台账,促进干部学本领,强化担当的意识。这样一来,敢干事的人才能成为“香饽饽”,推动发展才实在。

担当,要练就过硬本领。新时代干部担当需要勇气,需要依托过硬的本领。促进干部担当作为,就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干部能力素质建设,要创造机会,促进干部域外交流锻炼,让干部走出去学“真经”,拿回来敢作为;要强化干部专业基础学习,推动干部钻一行精一行,让干部在专业领域“一口清”“问不倒”;要加强干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理论上不断提升,实践上不断摔打锻炼。时间久了,勇气建立在能力上,担当才妥当。

容错,绝不容肆意妄为。在探索中敢于“吃螃蟹”,那是真担当,而肆意的我行我素、明知故犯绝对不是担当,不可列入容错范畴。在推动发展中,许多问题不能立竿见影、黑白立判,在容错中,必须进行细致的甄别研判。做到“对该容的大胆容错,不该容的坚决不容”,需要建立事前分析制度,用“三个区分开来”判断担当作为的合理性;还要在事态发展中,经常分析比对是否触底线、碰红线。通过细致努力,大胆地担当、小心地摸索。时间久了,干部在容错机制保护下,不胡来不放纵,担当作为才更具体。

基层干部期待对担当的保护,成就事业需要谨小慎微,但绝不能因此成为“小脚女人”;基层群众期待干部担当,美好生活是一代代有担当的干部用脊梁撑起来的,不容许“软骨头”从中作梗。期盼各地区各部门出实招,让《意见》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吉林省珲春市委组织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