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干担当中实现美丽蓝图

李银海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发展等系列难题,困难和矛盾交织,机遇和挑战并存,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摒弃“干多干少一个样”“宁愿不干事,但求不出事”的错误思想,改变不愿担当不敢担当的状态。党员干部唯有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担当实干,才能实现党的十九大勾勒的美丽蓝图。

笔者认为,《意见》的出台和落实,就如同为党员干部开出一剂“祛病除疴”的“药方”,给党员干部打了“强心针”、吃下“定心丸”,提振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树好导向”是干事创业的“强心针”。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则蔚然成风。好的用人导向是激发党员干部活力的“催化剂”,导向正,风气就正,干事创业才会心齐劲足。要突出“好干部”标准,强化干部的识别考察,坚持“有为才有位”,公平客观地评价看待干部,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吃香”,让只“谋人”不“谋事”的干部彻底失去“市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推动完善“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能上能下”机制,不拘一格用人才,从根源上改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不良风气,重实干、重实绩,打下“强心针”,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关心关爱”是履职奉献的“定心丸”。当前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深水区,各级党员干部时常面临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境况,干部身体情况和心理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政策落实和工作效果。要健全完善待遇激励保障体系、谈心谈话、体检休假、心理辅导等制度措施,保障干部的合法权益,及时为干部释疑解惑、加油鼓劲。强化对基层干部的关注,建立上下衔接的联系沟通机制,在政策、资金和人力上向基层倾斜。通过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等方式,解除干部的“后顾之忧”,让干部干得有“甜头”、从而心无旁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考核评价”是激励鞭策的“成像仪”。无规矩不成方圆。要解决干部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的问题,转变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不良作风,不断提升政策的执行和落实效率,需要用考核评价的“成像仪”给干部画好像。要创新改进考核评价方式方法,分领域、分层次、分类别地健全完善科学、系统、全面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突出过程把控,及时监督和跟踪推进情况,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和转化,让苦干实干者受到褒奖和提拔,让“庸官”“懒官”“太平官”得到问责和惩戒。通过聚焦对标、自我查摆,营造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用好“成像仪”,推动工作迈上新台阶。

“容错试错”是担当实干的“防护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发展需要改革,但改革创新却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借鉴,要彻底消除在探索试验中产生的思想顾虑,就必须形成包容失误、宽容失败的干事环境。但容错不是“纵错”,更不是“包庇”和“护短”,要准确把握“容错试错”的范围,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严把关口、严格标准、严格区分。在法律红线和纪律底线之内,大胆包容符合规定的失误行为,及时纠正和总结工作方法,提升实践能力。要严肃查处拿容错当“保护伞”、搞纪律“松绑”,混淆是非、蒙混过关的行为,建立“防护网”,让实干担当蔚然成风。

(作者单位:云南省大理龙山行政办公区州委组织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