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上摸到腫塊,會發展為甲狀腺癌嗎?

喬喬

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一談起腫瘤,很多人都感到害怕,身上長了一個腫塊兒就會懷疑是腫瘤,從而茶飯不思夜不能寐。但是,有人身上長腫瘤,40年都未察覺!來自詔安梅洲鄉的70歲吳奶奶居然不知道自己身上有腫瘤,而這個腫瘤一長就是40年,直到前幾天才通過手術摘除。

那是不是意味著身上長腫塊兒就是腫瘤呢?今天,以頸部腫塊兒為例,我們來看一下怎麼判斷腫塊是不是腫瘤腫塊?

頸部腫塊在臨床上較為常見。頸部腫塊按病因可分為先天性疾病、炎性腫塊、腫瘤三類。

怎麼判斷是不是惡性的呢?

頸部炎症腫塊病程多為7天,頸部腫瘤性腫塊病程多為7個月,頸部先天性畸形腫塊病程多為7年。

從年齡上來看,嬰幼兒患者多為先天性腫塊,如甲狀舌管囊腫、鰓裂囊腫、囊性水瘤等;青少年患者多為炎性淋巴結腫大;青壯年和中年患者應警惕惡性腫瘤;老年者多為轉移性惡性腫瘤。

從部位上來看,甲狀舌骨囊腫和甲狀腺腫物常位於頸部中線區域,鰓裂囊腫、涎腺腫物、頸部神經鞘瘤、頸動脈體瘤常位於頸側區域,淋巴管瘤、肺及消化道來源的轉移癌常位於頸後區域。

從腫瘤的性質來說,頸部惡性腫瘤一般較硬,活動度差。頸部轉移癌可出現多個腫塊,壓痛不十分明顯。頸部良性腫物一般質地中等,邊界清楚,活動度可。鰓裂囊腫、囊性水瘤、表皮樣囊腫為囊性腫物,但某些甲狀腺轉移癌也可表現為囊性。

頸部炎性腫塊有紅腫熱痛症狀,急性者有全身症狀,有發熱、乏力、食慾減退、白細胞總數升高。膿腫形成時,局部皮膚有明顯壓痛點及凹陷性水腫,淺在的膿腫可以查出明顯的波動感。

頸部先天性腫塊,包括甲狀舌骨囊腫、鰓裂囊腫。甲狀舌骨囊腫多位於頸前中線,多位於甲狀舌骨膜及甲狀軟骨;腫塊囊性,隨吞嚥上下活動。鰓裂囊腫及瘻管多為單側,少數為雙側。部分患者在出生時即被發現,但大部分患者通常因囊腫增大或感染至青少年時才被發現。腫塊觸之較柔軟且有波動感,合併感染時形成膿腫,可自行破裂,成為引流性竇道。有鰓裂瘻管的病例其外口通常很小,位於胸鎖乳突肌前緣,可從外口間歇性牛奶樣、黏液樣或膿樣物。鰓裂囊腫及瘻管的位置及走行依其來源不同的鰓裂或鰓囊而不同。頸部神經鞘瘤生長緩慢,病史較長。頸部神經鞘瘤常呈圓形或橢圓形,有時呈分葉狀,觸之較韌、邊界清楚、表面光滑。腫塊可沿神經軸左右移動,但不能上下移動。頸動脈體瘤,早期可無任何症狀,隨著瘤體增大,可有脹痛感。腫塊多位於下頜角前下方,少數向咽側隆起。腫塊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界較清楚,質地韌。腫物表面可觸及頸動脈搏動,聽診可問及血管雜音。當腫瘤侵犯或壓迫迷走神經時,可出現聲音嘶啞及進食嗆咳;累及交感神經,可致患側瞳孔縮小,瞼裂變小,患側面部出汗減少或無汗;若舌下神經受損,則出現患側舌肌萎縮,伸舌時舌偏向健側。頸部惡性腫塊,以頸部淋巴結轉移癌常見。頸部淋巴結頸部淋巴結轉移癌大多發生於中年以上的成人。表現為一側或雙側頸部進行性增大的無痛性腫塊。發病初期多為單發,腫塊較小,質較硬,活動度較差,隨著病情的發展,腫塊數目增多且互相融合。腫塊與皮膚粘連、固定。腫塊較大壓迫器官、食管、神經時引起相應的症狀和體徵。部分鱗狀細胞癌、甲狀腺癌可因轉移腫塊中的組織壞死、液化而呈囊性變。部分病例可因腫塊侵犯皮膚而出現皮膚破潰、出血、繼發感染等表現。



百科名醫

概述

診斷步驟

和全身其他部位的腫塊的診斷步驟一樣,問診、視診、觸診、聽診都是必須的。

對頸部腫塊的初步鑑別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即發病時間在7天以內的多為炎症,發病在7周~7個月的多為腫瘤,發病在7年以上的多為先天性畸形 。

視診要著重觀察腫塊的部位、形態、大小、表面皮膚色澤、有無搏動等現象。

觸診是頸部腫塊的重要檢查方法,它可初步探知腫塊的位置及其與周圍組織的關係,並且還可探查腫塊的硬度、光滑度、活動度、有無波動感,以及腫塊的大小、形態、有無壓痛、搏動、震顫等情況。

全身檢查在鑑別其他部位原發灶在頸部的轉移性腫塊是十分必須的。如發現在鎖骨上淋巴結腫大,應想到消化道或呼吸道腫瘤轉移的可能。

某些輔助檢查有時可成為頸部腫塊最後確診的重要依據,如X線、造影、B超、穿刺、脫落細胞檢查、活組織檢查、同位素、超聲波檢查等,必要時可選擇CT、磁共振檢查,以提供確診的可靠依據 。

“頸部腫塊80%規律”可使臨床醫生在作出診斷之前就有一條正確的思路。此規律如下:

頸部各分區常見腫塊及其診斷要點

頸部上界為下頜骨下緣、乳突、上項線及枕外隆突的連線,下界為胸骨頸靜脈切跡、胸鎖關節、鎖骨、肩峰和第七頸椎的連線。整個頸部可分為三部分:即頸前區(包括頦下區、頜下區和頸前正中區),頸側區(包括頸動脈三角區、胸鎖乳突肌區和頸後三角區)、頸後區 [2] 。 本文共分五部分敘述:即頜下三角區、頸動脈三角區、頸前正中區、頸側區及頸後區。

頜下三角區

1 、涎石病及慢性頜下腺炎

2、 慢性淋巴結炎

3、 頜下腺囊腫和舌下腺囊腫 。

4、 頜下淋巴管瘤

5 、腮裂囊腫

6、 頜下腺腫瘤

頸動脈三角區

1 、神經鞘瘤

2、 頸動脈體瘤

3、 頸動脈瘤

頸前正中區

1 、甲狀舌管囊腫

2 、皮樣、表皮樣囊腫

3、 多發性結節性甲狀腺腫

頸側區

1、 囊性腫塊

頸後區:

1、 脂肪瘤

2 、纖維瘤


快樂的小大夫

1、要注意早期腫塊的大小

甲狀腺腫塊的大小是呈多發性結節性的腫大,一般情況下,良性的腫塊或者囊腫的單個結節直徑差不多兩釐米左右,如果是超過了兩釐米的話那應該就會甲狀腺癌症了。

2、注意甲狀腺腫大的形狀

甲狀腺腫大正常情況下分為兩種,一種是蝴蝶形的,這種常見於地方性甲狀腺腫大、以及小部分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病人、甲狀腺炎的患者。另外一種是甲狀腺在某一個特定部位出現的一個圓形的腫塊,比較常見於甲狀腺瘤、甲狀腺囊腫、甲狀腺癌。

3、留意腫塊周圍是否可觸及淋巴結

要注意甲狀腺周圍頸部,如果觸摸到質地較硬的淋巴結,那可能是甲狀腺伴局部淋巴轉移。

4、注意腫塊的軟硬度跟光滑度

怎樣看腫塊的軟硬度以及光滑度呢?直接用手指來就可以了,用食指跟拇指去觸摸腫塊表面,如果是表面光滑的,那應該就是地方性甲狀腺腫大。如果表面很不光滑的,那就是甲狀腺炎的可能性比較大了。如果是單個結節的腫大,表面光滑,比較均勻的那就是腺瘤了。如果是單個結節腫大,加上表面不光滑,還呈現出一種實體感,那麼可能就是甲狀腺癌了。

5、要留意腫塊的生長速度

還要留意腫塊的生長速度,有些甲狀腺腫大呈現一種緩慢增大的現象,這種病程的發展能達到十年左右。良性的腫瘤,還有囊腫的病程發展一般是數月或者數年,甲狀腺癌的腫瘤增長速度就很快了,它可以在十天半個月之後就明顯增大。


39健康網

甲狀腺作為人體內分泌腺體,分泌的甲狀腺激素在人體的生長髮育及物質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

甲狀腺位於位於頸前正中區,分左、右兩葉,中間由峽部相連,因此甲狀腺某些疾病會以頸部包塊為主訴。甲狀腺腫瘤以甲狀腺腺瘤為最常見的良性腫瘤。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30-45歲最多,且女性為多。多為單發,有時為多發性,偶可累及兩葉,右葉多於左葉,下極最多。其起病隱匿,多以頸部包塊為主訴,可無明顯症狀。腫塊生長緩慢,可以保持多年,如果病程中腫塊突然增大並伴有局部脹痛,多是由於發生囊內出血。體積較大時也可引起氣管壓迫和移位,局部可有壓迫和哽噎感。查體可及頸前區結節,多為單發,呈圓形或橢圓形,常侷限於一側腺體,質地中等,表面光滑,無壓痛,隨吞嚥上下移動 。甲狀舌管囊腫是與甲狀腺發育相關的先天性畸形,多見於15歲以下兒童,男性為女性的2倍。表現為在頸前區中線、舌骨下方有直徑1~50px的圓形腫塊。邊界清除,表面光滑,有囊性感,並能隨吞嚥或伸、縮舌而上下移動,應儘早手術切除。


康愛在線


文章作者是一位杭州女孩,31歲,結婚了,有個5歲女兒,做奢侈品管理工作。


去年底的一次例行體檢,她查出患了甲狀腺癌,今年初她動了手術,做了放療,現在就等放療報告了。目前來看,癌細胞沒有擴散。




2017年10月,我嗓子莫名其妙啞了一個月,大聲笑都笑不出來的那種,那時候我以為是累的。隔了半個月去體檢,

醫生說我有個甲狀腺結節,不太好,讓我去複查下。



門診醫生是個女的,皺著眉和我說:“看起來很像惡性腫瘤,你做個穿刺吧。” 在我猶豫不決徘徊在醫生辦公室門口的時候,聽到她又建議了兩個病人做穿刺。


穿刺就是把部分腫瘤扎破,把裡面的液體取出來,通過活體採集化驗,證明它是良性還是惡性腫瘤,後來證明,我這個是惡性的,所以是癌。


做穿刺時,醫生沒給我打麻藥,拿那個針,在我脖子上倒騰了半個小時。我很緊張。醫生說不要緊張,不然針會斷在裡面,然後,我更緊張了……



我是從這裡(她指指自己下頜和下齒相連處)開始動的,從牙囊外面開始割開來,然後把嘴皮翻下來,從這裡把手術刀、管子、可視鏡伸進去,動完手術以後,再把這裡封牢……


我怕留下疤,怕朋友們每次看到都問一遍,額,你這個什麼病啊?我也不能一遍一遍回答吧。


當我從病房出來的時候,我媽跟我講,你的半張臉全是血,她看著很難受,就哭了。我沒什麼感覺,還安慰她說,還好啊。

  (妹子術後自拍:腫得和豬頭風一樣的臉和脖子)


 (住院期間只能吃流質食品,對於吃貨的她相當痛苦) 



為什麼會致癌,她問過醫生。醫生說,很多人認為甲狀腺癌和我們攝入過多碘有關係,但並沒有科學依據。醫生還說可能有遺傳因素,但她說她的家族裡沒有癌症史。


醫生認為跟免疫力也跟壓力有關,因為每個人都有癌細胞,可能很累的情況下,它就會蹦出來。


但她想來想去,首先覺得,跟自己是個吃貨有關,其次跟自己工作壓力大有關。


我覺得我是夜宵吃壞了

,有些人夜宵吃吃水果酸奶薯片,而我喜歡吃主食,炒年糕、炒米線、燒烤啊什麼的,現在覺得,吃夜宵真的很不健康!


以前天天吃夜宵,我從2011年開始吃,吃到動手術的前一夜,不吃就餓啊。我覺得貪吃是一種病,吃得飽飽的睡覺,我覺得睡眠比較香。


我以前讀大學的時候有段時間還挺胖的,瘦下來後,更加珍惜能吃的機會。


有個美食家叫蔡瀾,他說我們每個人在吃每一樣東西的時候,你都要感恩這個東西的來源。一顆葡萄,在吃之前可以想象一下,怎麼到我們手中的。我很感恩這些食物。


如果我一吃就胖,我肯定不會吃,因為我是一個很愛美的人。如果這段時間我發現長胖了,我會剋制一下,如果一直沒胖,我就變本加厲地吃,反正我吃不胖,那就吃唄!


但其實吃不胖是有問題的,因為你想,人體是一個封閉的肉體,蛋白質體,不拉肚子,吃下去那麼多東西,又不胖,說明你的消化能力、吸收能力、排洩能力,有一塊一定是有缺陷的。


那時候,也跟我工作壓力大有關係,白天接觸很多人,要處理很多人的關係,工作很煩躁,唯一的放鬆,就是回到家裡,面對那一頓夜宵。


我要吃燒烤,無論有多遠我都要買回來,而且我喜歡一個人吃燒烤,不愛三五成群分來分去。我就喜歡在家擺滿,也不拍照,我就吃。不好吃我會噴它,好吃就會推薦。


我是個工作狂,就算手術那段時間,我也基本沒有耽誤工作。


手術前很緊迫地把工作都做完了,1月11日動手術,1月17日出院,就在手機上辦公,看看郵件,該做的事情還是做。2月1日開始上班,手術完20天,當時很瘦,但在家呆不住,在家好無聊,我就去上班了


吃,打消了我所有的痛感,我真的好愛吃。吃完早飯,就在想中飯吃什麼,吃完中飯就想晚飯吃什麼……


31歲遇見癌症,很多人都說我很慘,但是我想說我沒有慘啊,讓我對人生又有了新的認識和定義,因禍得福。


我想說,有些東西註定要出現的,你就不要去抗拒它。過去的我們造就現在的我們,如果你不想將來的你是你不想要的樣子,那麼你現在就要改變。


我的這個病,沒有怨恨過任何人,我甚至覺得很好,我決定改變一些生活習慣。


第一,我決定以後不吃夜宵了,出院到現在一頓都沒吃過,現在會忍住,沒那個慾望了;


第二,我決定在完成正常工作的時候,適當給自己減壓,不要太拼了,身體吃不消的。

不過,能不能做到是個未知數。比如現在我海鮮不能吃,雞肉也不能吃,我可是懷孕的時候天天都要吃蝦和蟹的,有時候還是忍不住啊……


我昨天開車去臨安,就是為了吃雞,看到那個雞肉我就很開心。


第三,我決定,明年再吃海鮮(笑)。醫生說,不復發、不轉移,活個30年不成問題。我沒想過活幾歲,就想活著的時候質量高一點。



吃海鮮吃夜宵不一定導致癌,它們對消化系統的影響往往比較多一點,當然,理論上跟甲狀腺也存在相關性。


甲狀腺癌最常見病因是攝入碘含量過高。一般在沿海地區,發病率會比較多,海鮮吃得多了。像溫嶺、樂清、寧波等沿海地區,內陸地區就不高。


另外還有一些白領,壓力大,內分泌失調,也會有相關性。情緒緊張,容易焦慮的人,容易得癌。甲狀腺癌女性發病率比較高,可能女性容易焦慮一點。





都市快報

甲狀腺結節是指甲狀腺裡面長了腫塊,是甲狀腺疾病的常見表現形式之一,並不是某一種特定的疾病。40-50歲的年齡人群中,有近半數會出現甲狀腺結節,其中90%的結節都是良性的。甲狀腺癌特徵就是有甲狀腺結節的出現。

甲狀腺癌發病率,男性低於女性,但是進展速度上,男性卻高於女性。專家建議,男性一定要謹慎對待甲狀腺結節,一定要積極的去處理它。



平庸舞者

我只想說:“是你想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