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風來,最強金控監管進入倒計時!

接棒2017年,2018年可以繼續算得上金融屆的風口浪尖之年。

從監管處罰到監管政策密集出臺,都能清晰看出“嚴監管”“防風險”是最主要的主題。

而作為監管層最後一塊“真空地帶”,金控公司風險完全暴露在眾目睽睽下。

為整頓亂象,央行出面,制定金控公司管理辦法。

現在,這份最強監管即將落地。

等风来,最强金控监管进入倒计时!

在過去幾年中,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國的發展步伐顯著加快。

除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相互滲透的綜合化經營外,相當數量的非金融主體也紛紛涉足其中,形成了數量眾多、並遊離於監管之外的各類金控平臺。

截至2016年末,有近70家中央企業擁有各類金融子公司共150多家,有28家民營企業持有5家以上金融機構的股權。

等风来,最强金控监管进入倒计时!

我們都知道,樹大鳥多,就會吵。

同樣的,平臺一多,勢必會出現違規操作,出現不少風險隱患。

此次細則的推出,也是將金控甚至整個金融行業推上合規之路的最有力方式。

等风来,最强金控监管进入倒计时!

五家公司提前被監管試點

金控公司的監管試點早在去年12月已啟動,監管層正力爭2018年底正式推出金融控股集團管理辦法。

選擇的這五家試點公司分別是:中信集團、光大集團、招商局、螞蟻金服、蘇寧集團。

等风来,最强金控监管进入倒计时!

目前試點已經將近半年的時間。因為還不太成熟,所以一直沒有對外披露。

為什麼選這五家?

從範圍來講,這五家涵蓋央企、國企、民企、地方企業、互聯網金融企業等不同類型。

中信、光大和招商這三家央企,都是無可辯駁的大型金控,基本都實現了全牌照。

而作為民營金控的代表,螞蟻金服事實上也代表了互聯網公司背景的金控團。

入選的蘇寧集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產融結合背景的金控集團。

試點方案的核心主要聚焦在:公司治理結構、資本來源、資本的真實性、資本整體充足率、槓桿、關聯交易、股東責任、防火牆、並表監管等方面。

等风来,最强金控监管进入倒计时!

民營金控公司成為“老大難”

在過去幾年內由於快速擴張,民營資本紛紛“殺入”金融業。核心原因在於資本逐利,典型代表包括泛海系、復星系、萬向系等。

民營金控公司存在的市場亂象主要體現為以下幾方面:

1、金融機構的槓桿率較高,在資產擴張的過程中大量甚至是無節制地舉債;

2、法人治理不健全;

3、經營過程中出現異化,保險公司做成資產投資公司,實業做成金融公司;

4、這些機構通常體量較大,出現風險的話影響範圍大,甚至可能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等风来,最强金控监管进入倒计时!

從近期金融監管部門與中央領導發言來看。我們可以看出,對於金融控股集團的整治重點,都已經明確地將“矛頭”直指非金融企業(特別是民營系)發起設立的金控公司。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老大難的民營金控巨頭們也是十分識趣。紛紛收縮戰線:轉讓股份、處置牌照和淡化企業金融屬性。

而和民營金控一樣,互聯網金融公司也改變口風。從“顛覆傳統金融”到“不做金融、只做科技”

看得出來,大家都是不想跟政策對著幹。

等风来,最强金控监管进入倒计时!

史上最強監管呼之欲出

說到監管細則,關鍵詞應該非“持牌經營”莫屬。

早在去年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就已經提出,金融業必須持牌經營,必須納入監管,必須實現監管全覆蓋。三個必須將無數公司打入十八層地獄。

多個文件的出臺進一步激發地方的金控熱情。而今年以來,關於清理規範金控集團的各種表態不斷,部署也有序推進。

目前,金融控股公司相關監管細則已進入落地“倒計時”階段。針對非金融企業主導的金控公司,尤其是快速擴張的“互聯網系”金控公司的監管“補位”,可能成為重點。

近年來,互聯網公司在各金融分支領域攻城略地,已形成實際業務層面的金控公司,引發市場對其潛在不當行為對金融體系快速傳遞風險的擔憂。

等风来,最强金控监管进入倒计时!

儘管目前相關監管細則仍在擬定中,尚未最終確定,但只是時間問題。

目前金控管理辦法的監管大方向是較為明確的。大概包括以四個方面:

1.持牌經營,對於控股兩家或兩家以上不同類型金融機構的法人主體實施准入審批。

2.設置具體的資本充足要求,並根據穿透原則,強調金控公司資本的真實完整。

3.設置“防火牆”,規範金控公司內部關聯交易。

4.大股東的資產狀況,尤其是涉及到實體企業發起設立金控公司時,預計會對實業的經營狀況提出明確且嚴格的准入要求。

等风来,最强金控监管进入倒计时!

過去一年,監管機構相繼揮出重拳維護金融機構。

從影子銀行、資產管理行業、互聯網金融和金融控股公司,可以算得上是今年金融整治的重點。

隨著資管新規的正式落地,我們可以看到金融行業走上合規道理只是時間問題。

而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辦法的落實已經成為攻下金融穩定領域的第一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