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成功企業家都喜歡認祖歸宗?

楊楣

創業行動家 琳妹觀點:

為什麼成功企業家都喜歡認祖歸宗? 我們常常會看到新聞,某某名人回鄉認祖歸宗,在頭條裡很紅的名人劉強東前段時間就回湖南湘潭認祖歸宗了。他還要在湘潭投資100億。我認為企業家愛認祖歸宗主要有幾個原因:

1.鄉土情節。許多中國人都有鄉土情節,想要尋根尋祖,想要住在故鄉或回故鄉養老。這應該說是每個中國人骨子裡都有的東西,我們從小接受的文化,對祖先極為看重。那麼這些成功的企業家,錢賺了很多,沒有溫飽問題,更注重精神需求,因此他們會想認祖歸宗。

2.有良知。許多成功的企業家,不僅是商人,還是慈善家。他們賺錢之後回報社會,用自己的錢幫助窮人。劉強東曾說沒有家鄉宿遷的父老鄉親就沒有他的今天,因此他在宿遷建立客服中心,拉動了宿遷的經濟發展。在投資宿遷之後,他又認祖歸宗,投資湘潭,這些都和他有良知有關。


3.為了投資。除去上面兩個原因,還有就是出於商業考慮。對劉強東而言,他是商人,還是會從利益出發,我相信他投資100億一定提前做過考察,湘潭符合他的商業計劃,甚至有許多便利之處。可能對他而言投資哪裡都一樣,湘潭挺合適,那麼肥水不流外人田,不如造福自己宗親,還能博得一個好名聲。

企業家有各種原因認祖歸宗,,但我認為他們不僅僅是認祖歸宗,更多的是在回報社會。


創業行動家

關於認祖歸宗這個事情,不僅是企業家,而是絕大多數中國人骨子裡的觀念,不足為奇。劉強東認祖歸宗之所以能成為新聞,其實更多是因為他說準備在當地投資100個億。

自古以來,很多事業有成的人回到家鄉,都會給家鄉修橋鋪路,給鄉親們送禮。一方面,不僅能光宗耀祖,還能讓自己臉上倍兒有光;另一方面,對於像劉強東這樣的企業家來說,擴大自己影響力,對自己的生意也有幫助。

說實話,劉強東在回饋自己家鄉這件事上確實做了挺多的。眾所周知,劉強東出生在江蘇宿遷,他對於家鄉的幫扶很多,比如給家鄉60歲的老人每人發1萬元,在自己的家鄉建設京東的呼叫中心,拉攏其他企業家在自己的家鄉投資,給家鄉建設中學等,都是上過新聞的。

除了劉強東,馬雲、王健林、雷軍等企業家的家鄉情也絲毫不弱。

阿里巴巴從1999年創立至今,公司的總部一直都在馬雲老家杭州。用馬雲的話說,“重要的不是你在哪裡,而是你的心在哪裡,你的眼光在哪裡。北京喜歡國有企業,上海喜歡外資企業,在北京上海我們什麼都不是,要是回杭州,我們就是當地的‘獨生子女’。”資料顯示,2016年,阿里巴巴的全年納稅總額已達到238億元。杭州之所以被稱為“電子商務之都”和“創業之都”,都有阿里巴巴大部分的功勞。



四川出身的王健林在過去的幾年裡,斥資3億多,先後在綿陽、成都和廣元捐贈了綿陽萬達學校、成都七中萬達學校和四川師範大學廣元萬達中學,大力扶持家鄉的中學教育。同時,與成都簽署投資合作協議,表示將在成都市投資不少於1020億元。據統計,萬達在四川的總投資額或超過2200億,四川也成為萬達在全國投資最多的省份。



雷軍對家鄉湖北仙桃的回饋也一度被傳為佳話。去年,小米全球供應商大會就是在仙桃舉行的。雷軍為了展現自家賽龍舟的民俗,不僅為“龍頭”點睛,還親自上船和龍舟隊員們逐浪。雷軍還表示,小米將會在未來幾年內在武漢投入230億元,建設小米武漢總部,幫助家鄉發展地更好。

正所謂拳拳赤子心,濃濃桑梓情。南叔認為,心繫家鄉,真正為家鄉乃至社會做貢獻的企業家都是值得尊敬的。企業越大,責任也越大,這些企業家也算是身體力行地承擔社會責任了。

你的家鄉有哪些著名企業家?你心目中的他如何?一起到評論區聊聊吧



南七道

最近關於劉強東認祖湘潭一事,再一次在網絡上刷了屏。4月7日,劉強東回到祖籍湖南省湘潭市認祖歸宗,成為繼馮小剛之後第二位成功認親的湘潭人,併為鄉親們帶去一個小小的禮物,將在當地投資100個億。對於此行,劉強東感慨頗深:“昨日拜訪了湘潭縣易俗河鎮高橋村劉姓宗親!非常開心!僅憑輩份不能確定一百年前就是一家人,沒關係,五百年前總是一家人!天下劉姓一家親!祝願所有人幸福快樂!”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中國成功的企業家都喜歡來這一套呢?

一、為何企業家愛認祖歸宗

其實這話並不是只適用於企業家,古往今來從帝王到名人再到小老百姓,都喜歡搞這一套,因為咱們大多數中國人還是比較傳統。

比如大漢開國皇帝劉邦就認宗,很多老百姓家中也有自己的家譜與族譜。很多人一定要找到自己太爺那輩,然後還建立個祠堂。或許這就是我們民族的信仰。

二、企業家認祖歸宗的背後有何好處?

就好比這一次劉強東認祖湘潭,不僅讓自己找到了根,還為湘潭帶去了100億的投資,可謂是名利雙收,湘潭拉到了投資,而京東集團則相當於無形之中打了一波廣告!

如果要是追溯到自己祖上是哪位名人,這是不是臉上都貼金了呢?

三、中國人有崇拜祖先的美德

中國文明,多強調人和神的血緣關係。每一個姓氏,往上追溯,都能找到自己的作為神又作為人的祖先。之前看新聞有人自稱是岳飛的後代,說得好像他祖宗的榮光是他自己的一樣,那時候我突然就想到為何秦檜汪精衛的後代不出來認一認祖宗呢?

你祖宗的榮耀和罪孽和你有什麼關係?以前覺得滅九族可惡,那去傍祖宗其實也是一個道理,只是一個好一個壞,一個有利可圖,一個容易粘上腥味 。

當然了,對於認祖歸宗這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俊世太保

劉強東今年年初在微頭條上發出尋祖信息,湘潭當地當即就成立了多個劉強東尋親群,很多媒體也報道了這件事兒,一時間大傢伙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幹,幫助劉強東尋祖,也就三個月的時間,這就宣佈已經找到了,果然還是人多力量大啊。

最近好像有不少名人尋親成功,上個月香港演員黃秋生也找到了自己的父親,雖然他的父親已經去世了,但找到了兩個同父異母的哥哥,也算是個不錯的結果。據說黃秋生其實尋親很多年了,早前通過香港紅十字會還有其它機構都沒有結果,後來他接受BBC採訪的時候聊到了這件事兒,他自己也在facebook上發佈了一條尋親的帖子,後來報道發出去以後,Facebook上很多熱心網友也開始參與到幫黃秋生找父親這件事上,黃秋生通過這樣的方式找到了自己的兩個哥哥,並在上個月見面了。

關於名人尋根的故事還有很多,比如說臺灣著名詩人席慕蓉。她從小就知道她的故鄉是內蒙古,但在46歲之前,她從來沒有親眼見過自己的家鄉,內蒙古對她來說,就是父母口中美麗的大草原。她心中一直對自己的故鄉有很多的想象和掛念,1989年回到內蒙古,她才第一次近距離的感受了自己的家鄉,於是寫下了《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後來她還把自己對蒙古的感情和蒙古文化融入到了的很多作品中,擔任起了一個蒙古文化傳播者的身份。

乍看之下,我們能夠舉出的關於尋根事例好像都些成功企業家、知名演員、文藝界名人,都是在某個領域有所成就的人,粗略一想,是不是我們普通人就沒有這種情懷了?

其實不是,不光是成功企業家喜歡認祖歸宗,大多數中國人只要有條件和資源,都會像他們一樣,試著去尋根問祖,去找找自己“根”的所在地,這是一種尋根情結,鄉土情懷,這些是流淌在中國人血液裡的,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只不過成功的企業家或是名人,相較於普通人,他們手握更多資源,更有條件去做這件事。同時,作為名人,他們相應也會受到更多關注,還會有很多網友和媒體去幫助他們,對他們而言,尋根這件事變得更加容易成功,也為大多數人所知道。

所以這道題的問法是典型的倖存者偏差,只注意到了結果,而沒關注到這個篩選的過程。

以上。


默爾索

最近劉強東認祖事件快速在網絡傳播,證明國人對於一直流傳的認祖歸宗的思想已根深蒂固,同時也符合國家提倡的敬老愛幼。其實不是成功企業家喜歡認祖歸宗,實際是人們更關注名人的去向,另外名人更願意宣傳其事件,將平凡的日常事件放大,達到為本人或者公司的宣傳效果。另外有心人也刻意將事件放大,博得眼球而獲得利益。認祖歸宗在民間已流傳很久,各個姓氏攥寫祖譜,建祠堂就是其表現,只是豪頭並沒有引起社會效應。才讓大家覺得成功的人更在乎這個,實際是大部分的國人都在乎這個,因為我們都希望找到自己的根,希望祖先的地方能發展更好,希望家鄉以自己為榮!


職場博弈先鋒

這個不止是企業家,哪怕是窮人都想知道自己的祖宗是誰,這個是中國人骨子裡的念想,我想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中國人是有念祖之情的,文化中的家族情義和落葉歸根的思想是分不開的


有個成語說的好:光宗耀祖,一者是為了對祖宗的尊敬,二者是表達對祖宗的懷念之情,而後有體現出我們的文化中認為人死後是有靈魂的,靈魂都在天上看這我們這些後輩,我們後輩積極的祭拜祖宗還是希望祖宗能在天上保佑我們能夠幹什麼都順順利利的。


康熙荒地

西周時期,正式確立了大宗小宗的以血緣關係為基礎以父系家長制為內核的宗法制。從此家國一體,愛家就是愛國,愛國就是愛家。宗法制使得中國人對血緣關係尤為看重,這種看重既體現在親戚稱呼上,又體現在家族祠堂、族權、族譜上。在注重血緣關係的同時,強調強烈濃厚的家族情感,一方面表現為對在世長輩的絕對服從,一方面為對死去祖宗的尊敬,表現在在祭祀上墳的儀式上。

宗法制深遠的影響了後世的家族情結。

家族主義,亦本來重視鄉土的。因為家族的根據,總在一定的地方,而習俗重視墳墓,尤屬難於遷移之故。因此離開本鄉,輒有淒涼之念,雖在外數十年,立有事業,仍抱著“樹高千丈,葉落歸根”的思想,總想要歸老故鄉,而屍棺在千里之外,亦要運歸埋葬。


財之經

咱們中國人很傳統,特別是成功的人都喜歡講究自己的根源地,也就是說我的太祖是哪裡人,比如朱元璋當皇帝后,就一定要找到自己太爺那輩,然後還建立個祠堂。或許這就是我們民族的信仰。

劉強東現在有能力有影響力,他不僅認祖歸宗,還帶來投資,希望可以讓這個地方的人能富裕點。這樣的認祖歸宗我們歡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