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然因為一根人蔘,順利考中狀元,他的學識也是確實歷害

翁同龢,光緒年間大學士、軍機大臣、總理大臣,又是兩朝帝師,權勢可謂炙手可熱。他是江蘇常熟人。常熟這個地方,雖然只是個縣級市,卻被譽為“人文昌盛之邦,文物著於江南”,可以說是個人傑地靈的地方。翁同龢有個好家鄉。

競然因為一根人參,順利考中狀元,他的學識也是確實歷害

他出身於幹部家庭,父親是咸豐、同治兩朝大學士,又是兩任皇帝的“帝師”。大哥當過安徽巡撫,三哥當過湖北巡撫。一家子不是帝師就是省長,翁同龢出身於這樣的家庭,成長於這樣的環境,又會念書,自然文才出眾。他在咸豐六年中了狀元。更了不起的是,沒幾年,他侄子也中了狀元。翁家的輝煌,世間少有。

翁同龢的狀元,來得很有趣,跟一根人參分不開。

殿試前一天,翁同龢的父親考慮自己家離殿廷太遠,怕早上翁同龢起床太早,加上路途顛簸,影響了實力發揮,於是,為了方便,就和戶部尚書孫瑞珍商量,讓翁同龢住他家。

這本來是被打攪的事兒,可正中了孫瑞珍的下懷。原來,孫瑞珍的兒子正好也要參加殿試,孫瑞珍暗忖道:我兒子雖有希望奪取狀元,可小翁水平更高,把握也更大,得借這個機會治治他。於是,就很痛快地答應了。

競然因為一根人參,順利考中狀元,他的學識也是確實歷害

晚上,孫尚書弄了一大桌子菜招待小翁。吃的時候,孫尚書甩開膀子地灌酒。小翁唸書行,喝酒卻不行,沒整幾杯就歇菜了。孫尚書見此十分高興,就讓自己兒子趕緊睡覺去,而與小翁談天說地,忽悠了兩個鐘頭。

實在沒啥好扯的了,孫尚書又把小翁弄進書房,開始絮叨殿試的注意事項,不厭其煩,反反覆覆地說。其實這些常識,小翁早就爛熟於心了,根本不必要再聽,但又不好意思說想睡覺,只好強撐著精神聽孫尚書忽悠。如此反覆指點,直講到深夜。孫尚書“熬鷹”熬得自己都困了,才放小翁去睡覺。

競然因為一根人參,順利考中狀元,他的學識也是確實歷害

第二天,小翁耷拉著腦袋,黑著眼圈去考試。拿到卷子,沒看幾行,就覺得雙眼發澀,口乾舌燥,心煩意亂,眼看就完蛋了。突然,小翁瞄見“參與朝政”的句子,“參”字使他猛然想起,父親曾給他準備了兩支長白山老參,藏在他的口袋裡。小翁忙從口袋裡掏出一支,掐了一截,塞嘴裡,慢慢嚼。說來也怪,沒幾分鐘,就感覺精氣流貫,神志清晰,思維敏捷,文如泉湧。小翁就跟打了興奮劑似的,抖起精神地幹,一氣呵成,按時交卷!真是比現在的補藥、吸氧什麼的強得多。

競然因為一根人參,順利考中狀元,他的學識也是確實歷害

翁同龢像考完回家,把吃人參醒腦提神的事一說,家人也大為驚奇。小翁中狀元后,家人便把另一支人參供奉起來,視為神物。

據說,過了數年後,小翁的侄子翁曾源吃了供奉的那一支人參,也高中狀元。

當然,人參只是推動力量和輔助作用,小翁的真才實學自然是根本原因。但在中了孫尚書那陰險的圈套後,這根人參還真發揮了扭轉局勢的作用。

競然因為一根人參,順利考中狀元,他的學識也是確實歷害

不過這隻能算是逸事了。翁同龢二十六歲便中了狀元,確是聰明過人,至少在學識上比他那四十多歲才靠他的關係中狀元的學生張謇要強得多。但張謇因為坎坷的經歷厭倦了官場的黑暗,轉而從事實業建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歷史地位,所以毛主席說“輕工業不能忘記張謇”。而我們的大書法家翁同龢呢,順利的仕途使他在官場流連忘返,從事“道德政治”所帶來的虛榮使他難以自拔,終於使得他一生無甚建樹,鬱鬱而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