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這10個城市,從房地產上賺瘋了!

土地是樓市的根本,是影響房價的至關重要因素,更是調控房價最為直接有效的方法。

今天,兩份非常扎眼的榜單出爐,引來了熱議。它們是有關中國指數研究院公佈的2018年4月份以及前4個月全國各城市土地交易市場的關鍵數據。

先來看4月單月的土地交易數據。

數據顯示這10個城市,從房地產上賺瘋了!

從數據中可以看到,僅4月當月,杭州、廣州、天津、南通的賣地收入就破了百億,重慶鄭州接近百億。杭州、上海、寧波、徐州、紹興、西安土地出讓金迎來暴漲,其中紹興漲幅高達1060%,寧波。徐州、杭州增幅也都在幾倍以上。

上圖告訴我們,土地市場依舊火熱,開發商拿地依舊瘋狂。根據中原地產披露的數據,4月份全國50大城市土地出讓金高達2842.2億,同比上漲83.4%。可問題的關鍵是,當下可是樓市調控的背景啊,開發商拿地熱情貌似絲毫沒有受影響。再來看前4個月全國土地出讓金榜單。

2018年前4月土地出讓金TOP10

數據顯示這10個城市,從房地產上賺瘋了!

2018年前四個月,杭州賣地收入破千億,達到了1105億元。北京、蘇州、武漢、重慶、廣州、天津、佛山、上海、濟南賣地收入皆在300億以上,真是賺瘋了。

而根據中原地產追蹤的數據顯示,前四個月全國賣地收入在100億元以上的城市有42個。50個主要城市土地出讓金合計達到11882億,比2017年同期的7984億上漲幅度達到48.8%。

可以說,在樓市深入調控的2018年土地市場比2017年甚至2016年都還要火熱,2016年土地市場火熱主要是熱點城市,而2018年,包括佛山、嘉興、南通、常州、鹽城等三四線城市,土地出讓金上漲都非常明顯。

4月單月以及前4個月這兩份榜單透露出了三個非常重要的信息:

1、樓市調控背景下,雖然成交量為限購限售所壓制,但土地市場依舊火熱,開發商拿地熱情依舊高漲,不亦樂乎。據悉前四個月,龍湖地產拿地金額就花費了696億元,碧桂園、保利、萬科、中海拿地花費皆在300億元以上。

2、杭州成為開發商最為青睞的城市,沒有之一。從土地出讓金可以看到,杭州一騎絕塵,遙遙領先於其他城市。另外,北京、蘇州、廣州、武漢、重慶、天津、佛山、上海、濟南也都是開發商熱衷之地。深圳之所以沒有上榜,是因為深圳土地稀缺,基本沒有推地。

3、就目前形勢而言,中心城市房價下跌是個夢,未來還得漲。

忠言總是逆耳。上面這個論點雖不中聽,確是事實。無論是從開發商的拿地熱情,還是土地溢價率,還是正如火如荼上演的搶人大戰導致中心城市的人口大漲的種種現象,都能論證以上觀點。

有人或許會說,城市土地出讓金大漲是好事,說明城市在加大土地供應,賣出的土地多房子建得多,就能緩解人口持續流入帶來的購房需求。

而以上城市推出的土地,儘管溢價率相比於之前收窄了不少,土地成本仍在上漲。土地成本居高不下,房價想跌談何容易。

當然,你可以舉例說深圳新房已經連續下跌了19個月,4月份環比減少了16元。對於這類數字遊戲,大家應該都懂,不用多說。

土地成本是房價結構中的重頭戲,像北上廣深這類城市,土地成本一般占房價構成的70%,杭州、南京、武漢、成都、蘇州這類強二線城市,土地佔房價構成應該會在60%。

現如今,中心城市的土地成本並沒有下降,相反仍在慢速上漲,調控只不過降低了土地成本上漲的速度。這樣的形勢,未來房價想不漲都難。

那麼,地方政府為何不願增加供應廉價土地以降低房價呢?關於這一點,本號多次解釋過。

在目前多數地方政府仍主要依靠賣地收入維持財政的背景下,尚不具備大量推出廉價土地的條件。考慮到財政收入的重要性,地方政府只能以這種細水長流的方式推出土地。

如果地方政府一股腦地將土地全部廉價拿出來,後續的財政收入指望誰去?只有每年給出一些,坐享成本上漲,才可以細水長流。

為了更好地論證以上論點,也讓大家更清楚地認清當下賣地收入對地方政府有多重要,最後附上一張土地財政依賴度表格:

數據顯示這10個城市,從房地產上賺瘋了!

數據顯示這10個城市,從房地產上賺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