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不願招清華北大的畢業生?真相在這兒!

阿里不願招清華北大的畢業生?真相在這兒!

01

前些日子,馬雲在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和學生座談時,說了一句“不願招北大清華畢業的學生”,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對於那些深受學歷鄙視之苦的非名校生來說,聽起來特別解氣。

其實針對有學生提出的“阿里招人有什麼學歷背景要求嗎?”這個問題,馬雲當時的回答有三層意思:

第一是阿里招聘沒有學歷門檻,第二是歡迎特拉維夫、清華、哈佛這樣的名校畢業生,但更看重進取精神和學習能力,第三才是“我們現在甚至更不願招北大清華畢業的學生,因為我們覺得北大清華的學生應該去中小企業,而不是我們這樣的企業。”

顯然,從馬雲的講話裡,絲毫沒有看不起清華北大畢業生的意思。

02

其實馬雲的表態,是阿里巴巴一貫的用人理念。

阿里巴巴前執行副總裁衛哲,就公開說過這個問題。

他說,他們會降1-2級用人才。

他舉例說,要招一個願意給1萬月薪的人,就從3000-4000收入的人裡去找。這樣,被選中的人有翻身做主人的感覺,成就感特別大,會感謝公司給予的機會,忠誠度會更高。

從掙8000的人裡面找1萬的,相當於從名校招聘,大概3個人裡面就有一個,而從三四千塊裡面找一個值得付1萬的,大概要看三四十人。把這個人挖掘出來,給他高薪,這叫“人才異級差”。

衛哲的說法,其實和電視上那位HR的觀點一樣,都承認名校的學生總體上更優秀。

只不過,阿里巴巴通過用心的挑選,把非頂尖名校裡的那些高能力者找了出來,而很多企業則直接放棄。

阿里巴巴用選擇成本的增加,換來了用人成本的降低,從這一點上講,阿里是精明的。

說白了,人家的用人標準是“物美價廉”。

對此,有網友一語道破:馬雲深諳淘寶之道,挑出來的東西肯定比專賣店裡的普通貨要好,而且還便宜。

話雖刻薄,但確實有那麼點道理。

阿里不願招清華北大的畢業生?真相在這兒!

03

衛哲也提到,他去清華做校招,人家問他:你來幹嘛,馬雲怎麼不來,李彥宏都還來呢,覺得他去都不夠格。

而他去華中科技大學的時候,一千多人的場子,擠進來兩千多人。

清華北大的畢業生,永遠有比阿里更好的職位,到了武漢郵電,到了華中科技,阿里就是他們最好的機會。

這叫做“跨級招聘人才,跨級選人才”。

但從另一個角度理解,這也能說明人家清北的學生牛氣,對用人單位的要求比較高,阿里巴巴並不具有絕對的吸引力。

所以,阿里很少去清華招聘,本身其實也是雙向選擇的結果,一方不太願意要,另一方也不太願意來。

04

手頭正好有一份2016屆清華大學畢業生就業去向情況,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在用人單位中華為排在第一位,其餘大多是大型國企和科研院所。

阿里不願招清華北大的畢業生?真相在這兒!

體制內工作的優點自不必說,而在所有薪資待遇最好的民企中,華為是排名第一的。

有文章介紹,在華為,普通員工年薪五十萬人民幣,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工作幾年之後,就可以在深圳買車、買房了。

阿里巴巴當然也不錯,一年到手二三十萬沒有問題,但跟華為相比,還是低了不少。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清華的本科生80%以上都會選擇繼續深造,從表格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畢業生中絕大部分都是碩士和博士生。

而華為對人才儲備和研發的重視是出了名的,華為曾在一份報告中透露,華為全球員工總數約17萬人,研發人員佔員工總數的比例為45%,其中有1萬名博士,各領域的專家2000名。

這恐怕也是清華畢業生去華為較多的原因之一。

05

可見,“阿里巴巴不願意招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並非是對清華北大畢業生的否定。

每個企業有不同的經營思路和用人理念,招聘時有一定的傾向性,這很正常。

不過,在任何企業,最基本的用人原則全都一樣,就是隻要有能力的人才。

從馬雲的談話中我們已經看到,阿里的大門對所有人是敞開的,而能力就是敲門磚。

所以,不管我們在哪兒上學,努力學習、多長本事才是正經。

對於馬雲那句話,千萬不要斷章取義,以為自己沒考上清華,人家馬雲就一定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