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座15米小山,村民說是趙雲墓,考古隊挖開一看笑了,是王陵

導讀: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東古城村,有一座大型的古代遺址——東垣古城遺址。據《漢書·地理志》記載:東垣古城在戰國時期是中山國重要的城池,到了漢代,東垣古城規模進一步發展擴大,成為真定國的國都。

如今的東垣古城遺址南面不遠處,有一個名叫桃園村的小村莊,關於這個村子的歷史,書中沒有任何資料可以查到。不過村中上了年紀的老人認為,村子的歷史應該與東垣古城一樣悠久,理由是:相傳桃園村是古城的南花園,裡面種滿桃林,桃園村的名字就是這麼來的。

河北一座15米小山,村民說是趙雲墓,考古隊挖開一看笑了,是王陵

在桃園村有一座知名度非常高的小山丘,名叫雲盤山。雖然稱之為山,其實就是一座大土丘,因仰望有連雲之勢,俯瞰似磨一盤,故名雲盤山,桃園村的百姓都稱其為“大疙瘩”。村中老人回憶,幾十年前,雲盤山還有15米高,佔地好幾公頃,並且山上還有一座“三皇姑廟”,據傳這是隋煬帝的三公主出嫁路過此地,後人為了紀念三公主才修建的這座廟。

戰爭年代,敵人依託雲盤山上的廟宇修建了工事,妄圖死守,結果還是被解放軍在10分鐘之內佔領。不過山頂的廟也毀於戰火,此後幾十年,周圍村子的百姓蓋房、修路都到雲盤山腳下取土,慢慢的大土丘只剩下了三分之一。後來有人乾脆在旁邊見了燒磚廠,結果沒幾年雲盤山就被夷為平地。

河北一座15米小山,村民說是趙雲墓,考古隊挖開一看笑了,是王陵

70年代,石家莊市機電廠在這裡修建廠房,意外在地下挖出了青銅器,人們這時候才意識到,雲盤山下面是一座墓葬。河北省考古隊得到消息後,立刻趕到現場對古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發掘工作持續一個多月,考古隊在雲盤山下清理出一座漢代的大型土坑木槨墓,雖然古墓歷史上多次被盜損毀嚴重,但還是出土了包括銅印、銅鼎、銅帶鉤、玉壁等數百件珍貴的文物。墓葬的棺槨早已腐爛,考古隊員在棺內清理出一具男性骨架,鑑定其年齡為40-50歲。

河北一座15米小山,村民說是趙雲墓,考古隊挖開一看笑了,是王陵

雖然考古挖掘工作告一段落,但有一個疑問一直困擾著考古工作者,這座高等級大墓的主人是誰?按照漢代喪葬制度,“列侯墳高四丈”,而這座大墓的封土高達15米,顯然是王侯級別。考古人員還在墓室東南角,發現了一處帶有“王”字形陽文痕跡,種種跡象全都表明墓主人的身份顯貴。

在清理墓葬出土的文物時,考古人員發現了讓他們興奮不已的重要信息,一枚出土於死者頭部左側的銅印,上面陰刻有“長耳”二字。根據古漢字專家考證,在秦漢時期,作為姓氏的“張”和“長”是通用的。得到這個信息之後,考古隊立刻就想到了秦末漢初被劉邦封為趙王的張耳。

河北一座15米小山,村民說是趙雲墓,考古隊挖開一看笑了,是王陵

張耳,秦末漢初農名起義軍的領袖之一,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時,張耳被封為常山王。楚漢之爭時,張耳歸附了漢王劉邦,漢朝建立之後,劉邦加封他為趙王。關於張耳墓的位置,史料中有多種記載:陝西咸陽興平縣張耳村、河北衡水冀州、邯鄲成安,都有張耳墓的存在,但都沒有考古證明。

而桃園村發掘的這座漢代大墓,最具有說服力,不僅有“長耳”印這一實物證據。該墓位於東垣古城西南郊四五華里處,這一帶是趙王張耳的封地,他死後葬於東垣古城南郊,符合歷史事實。

河北一座15米小山,村民說是趙雲墓,考古隊挖開一看笑了,是王陵

在桃園村,世代流傳著一個說法,他們的祖先早就知道雲盤山下是一座大墓,並且一直認為是三國蜀國五虎大將趙雲,因為趙雲就是河北常山人。直到古墓的發掘,這個千年謎題才得以揭開。

參考文獻:《河北石家莊市北郊西漢墓發掘簡報》、《漢書》、《真定縣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