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一日三餐都吃些什麼?

焉子樂

日本作為一個在什麼事情上都很講究的國家,吃飯也不例外,印象中的我們總覺得他們不是正在吃壽司的店裡,就是在要去吃拉麵的路上。那麼真實的日本人一日三餐都吃些什麼呢?

在早上,日本人對於食物的可選擇範圍是非常廣的。可供選擇的是比較偏向於西式的早餐和正宗的日式早餐。西式早餐不外乎是吐司和牛奶的搭配,而正統的日餐就比較豐富了,可以選擇豆腐湯、納豆、醃菜、魚糕等傳統美食。吃完豐盛的早餐,帶著愉快的心情開始一天的工作。

中午的日本人一般選擇吃的最多的是烤魚,神奇的海國渡,必不可少的是海鮮產品,除了刺身三文魚這種稍微價格偏高的食物來說,烤魚是日常生活中搭配米飯最合適的日本菜了。所以,更多的人們午餐會選擇烤魚搭配米飯,秋刀魚是日本人吃的最多的魚類了。日本人午餐的第二選擇就是炒菜了,是的,日本人也吃炒菜,這已經屬於中式料理的範疇了,因為操作簡單迅速,口味也很下飯,所以越來越多的日本人開始選擇炒菜搭配米飯的盒飯作為午飯了。

工作結束之後的晚餐一般就比較隨心且豐富了,可以去嚐嚐最新鮮的海鮮產品,也可以回家自己做一些少油清淡的食物,或者選擇三五好友一起,談談心吐吐槽,在餐館裡點一些邊吃邊談的壽司,烏冬麵之類的食物。


但隨著外賣的興起,不止中國,其他國家也開始深受外賣的影響,日本也是,一日三餐的種類不再根據時間或是情景來變化,更多的是想吃什麼就點什麼了,一日三餐變得更隨性,更自由了。


YHOUSE城市指南

雖然日本很小,但也有多樣的地方菜,做法各異。主要地方菜包括關東菜和關西菜。關東菜口味較重,而關西菜口味則較清淡。

日本的代表主食是米飯,也常吃年糕。

日本傳統的早飯包括米飯、味增湯、配菜(比如烤魚、煎蛋卷、泡菜、紫菜)、納豆等。下面是幾位網友分享的他們的早餐,一起來看看吧:

1、居住在東京的20歲某男子一號

-日本茶

-香蕉

-納豆

-米飯

-生雞蛋(拌在米飯和納豆裡吃)

2、 居住在東京的20歲某男子二號

-薑絲炒豬肉

-味增湯

-米飯

3、居住在福岡的30歲某男子

-米飯

-納豆

-蔬菜湯

4、居住在東京的30歲某男子一號

-米飯

-納豆

-煎蛋

-涼拌豆腐

-味增湯

5、居住在東京的30歲某男子二號

-米飯

-味增湯

-沙丁魚

-雞蛋卷

-培根

-香腸

6、居住在東京的30歲某男子三號

-加了裙帶菜的米飯

-味增湯

-魚

注:日本人吃飯當然是用筷子啦,但在喝湯的時候,不會用勺子,而是直接端起碗來喝,湯裡的固體配料則用筷子夾起吃掉。

中飯是最重要的,一般是各種丼(即日式蓋飯,如親子蓋飯)和麵類(如拉麵、蕎麥麵、烏冬麵)。很多學生和上班族會帶在家做好的便當。

海鮮也是日本人常吃的,畢竟日本四面環海。海菜、魚、蟹、魚丸是日料中的常見配料,調料則有醬油、甜米酒、味增等。

除了海鮮,日本人還會吃大量的蔬菜和海菜,海菜裡含有對身體有益的礦物質哦。

水果常出現在早餐裡,也會當做甜點。日本人喜歡的水果包括富士蘋果、柑橘和柿子。

至於飲料,當然是茶啦。日本人非常喜歡喝綠茶,而抹茶也受到了外國人的喜愛。

日本人的飲食好習慣:

日本人從小會教導孩子吃飯要吃八分飽,這一點也體現在了盛日料的器皿上。日料一般都放在小碗裡,配菜都分裝在多個盤子裡,通常是一碗米飯、一碗味增湯、魚或肉、和二到三種蔬菜。

日本人還特別提倡少食多餐,尤其在吃零食方面。


GET資訊

日本人,就像中國人一樣,生活的地區不一樣,年歲不一樣,職業不一樣,一日三餐都會有些不同。好在日本人的區域貧富差別沒有中國人那麼大,日常飲食的主食是米飯,大致還是有很大的相同點。

我雖然在日本生活過幾年,但大都是自己開伙,我的日常飲食,不能算是日本人的。好在我還是有一些體驗,也有些觀察,有讀過一些文獻,算是有些瞭解,這裡寫出來供大家參考。

首先是日本人在外面吃早餐的極少,供應早餐的店鋪也極少,絕大部分的店家都要在上午十點以後才開門。極少,也不是沒有。我居住在京都的時候,附近有幾家咖啡館,其中一家名曰DONQ,賣各種麵包和西點,也有不錯的的咖啡,用餐時分還有意麵等。早上八點半左右我步行去京都大學的時候,總要路過,透過高大的玻璃牆,這時可見幾位有點上了年紀(應該已經不上班了)的男女,坐在裡面吃早點和咖啡讀報,一份早點的套餐大約在1000日元左右,不算便宜。一般的上班族恐怕沒有那麼悠閒,都步履匆匆地趕往職場。我去東京出差,住在比較價廉的小酒店,底下有一家小餐館,住店客和外人都可進來用早餐,每人大約500日元,一份三明治或熱狗之類,另有一杯咖啡或果汁,還有一點水果。這大概都不是最典型的。便利店內有賣各式便當的,早中晚三餐都可利用。


比較日本式的,也有過幾次體驗。一次是在長野大學任教的時候,家人過來玩,一起臨時住在東京的一位日本朋友家裡。女主人是一位大學教授,男主人是中日友好活動家,從事寫作。早飯在他們的餐廳兼廚房中進行。女主人準備了蔬菜色拉、煎火腿雞蛋、烤麵包和牛奶等。我覺得有些豐富,請他們不要特意為我們忙碌,他們答說,每天的早餐差不多都是這樣,只是有客人來,就多做了幾份而已。碗碟也是比較考究的。另一次去四國松山市的愛媛大學做短期講學,住在大學的招待所內,一幢兩層樓的乾淨而舒適的小賓館。整個樓內就一名管理員,五十餘歲的女子,兼做管理、日常打掃和做早飯。平時住在該招待所的大約有六、七位客人,我住了大約一週,每天的早餐都是日本式的,基本內容是:一份烤魚、一份煮蔬菜、一個煎雞蛋、一碗味增湯、一小碟醬菜和一碗米飯(米飯可添加)。內容每天略有變動,但大抵如此,吃了一週,也不覺得膩。而我自己住在日本時吃什麼早飯呢?差不多與在國內時一樣:一杯百分百的果汁,一個煎雞蛋,麵包(烤或者不烤)、一杯牛奶。也會吃一點水果。但不吃米飯。

日本人午飯吃什麼呢?一般的上班族可分成這樣幾類。消費稍貴的,大約1000日元左右,有一份烤魚、炸豬排或漢堡牛排之類的套餐。簡單一點的,700日元左右,咖喱飯或拉麵、炒飯,再次一點的,便當(請人送來或外賣),每份大約500日元左右。我一般在大學食堂吃飯,師生均可用餐,如果麵條、咖喱飯之類,400日元左右,自己選取各種菜餚的,500日元左右。



晚餐,很多單身男子,跟午飯差不多,如果有朋友同事聚餐,則在外面喝點酒,吃點菜,每人的花費大概在4000日元左右。在自己家裡做飯,可繁可簡,有西式的,有中式的,當然純然日式也不少,有時全家就吃一個火鍋,壽喜燒,或是海鮮鍋,配一點醬菜,一碗米飯。相對比較簡單,不繁瑣。請客人到家裡來吃飯,也不大會滿桌的菜餚。主客都覺得比較輕鬆,也不會剩下許多。我覺得挺好。


我知道的情況大抵就是這樣。


復旦大學徐靜波

一開始覺得這個問題有點無聊,不過再一想,又覺得很不錯。因為透過日本人的一日三餐能夠折射出日本的飲食文化,有心人沒準兒還能看出點如何選擇健康飲食以有利於長壽的小秘密來,畢竟,日本是連續多年獨霸世界的長壽大國嘛。
一日三餐這個概念最先是由日本醫學博士、營養學創始人佐伯矩(1876~1959)提出來的。根據他的研究,他認為成年人每天所需卡路里約為2500~2700,如此算來一日兩餐就稍嫌不足了,因此他提出了一日三餐的概念。他認為,如果把人體一天所需的卡路里分為10份的話,那麼,按早中晚三餐以3:4:3的比例分開,才能最有利於成年人的健康。看今天日本人的健康指數和長壽指數,不用說,這已經完全驗證了佐伯矩研究的正確性。可以說,佐伯矩是現代日本日本人健康長壽的大功臣。


那麼,日本人具體一日三餐主要都吃些什麼呢?一般來說,日本人把一日三餐吃的東西分為,主食、主菜、副菜和湯,即日本人根據身體需要總結出來的所謂的“一汁三菜”。主食主要是指米飯、麵包和麵類這些含碳水化物的食物,主菜是指肉類、魚累、蛋類和豆製品等,而副菜則主要是指各種蔬菜、芋類、菌類以及海藻等含豐富維生素、礦物質、食物纖維的食品。汁物則指的是味噌湯或其他湯類。在這裡需注意的是,如果副菜的種類不足,日本人就會選擇在湯里加入大量的蔬菜等以做補充。


那麼,具體說來,日本人的一日三餐又是怎樣配分的呢?舉個例子,我們來看一下普通日本人的一日三餐,比如,某天,有位工薪階層的日本人的早餐就是烤麵包、黃油煎蛋配蔬菜和酸奶,最後加一條香蕉,看起來有點西化了,但卻符合日本人的營養分配原則。他的中餐選擇的是烏冬麵和色拉,當然是加了雞肉、胡蘿蔔、蘑菇、牛蒡等在內的烏冬麵,色拉則是澆汁圈白菜、黃瓜、和西紅柿。至於晚餐,則是妻子精心準備的蘿蔔塊燉魚、淺漬菠菜、土豆醬色拉和用裙帶菜、豆腐等熬製的味噌湯,晚上嘛!估計也能喝點小酒。





由上面這位日本人的一日三餐來看,基本符合了日本人對一日三餐的營養要求。那麼,日本人又為什麼把一日三餐所要攝取的營養成分如此分配呢?我們來看看他們對一日三餐的理解和解釋。首先,日本人對早餐是最為重視的,他們認為因為人在剛起來是正是血糖值處於低下狀態,內臟和大腦也是處於月朦朧鳥朦朧之時,因此,為了使這些器官儘快恢復功能,就需要吃含有葡萄糖多的碳水化物,尤其是大腦,因為葡萄糖就是它的主要能量來源。
早餐吃過,人才能精神集中起來,而且早餐還能起到刺激腸胃運動從而達到“便通”以使排洩系統處於正常循環運作狀態。此外,早餐還有利於控制人體發胖,那是因為人如果不吃早餐,那麼吃中餐時很可能會因為肚子癟癟而暴食,而這正是使得人體發胖的主要原因。至於中餐,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它起到的是承上啟下的作用,吃了中餐才能防止晚餐暴食,這同樣是防止肥胖的不可缺少的需養成的良好習慣,而中餐也是需要補充大量人體所需營養物質的一餐,因此,中餐多吃含有豐富蛋白質的食品才是正確的選擇。晚餐因吃完後就要睡了,而人在睡眠中身體機能都是處於低下狀態,因此,日本人晚餐雖也吃魚、肉等,但還是多以蔬菜類為主的。


這裡面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大多數日本人因為上班,所以中餐幾乎都是在外面吃的,針對這一點,日本營養師對中餐主要是外食的階層也給出了建議,那就是如果是夏季,建議中餐選擇含蔬菜多的比如涼中華面等,如果限於錢包緊張,建議在買飯糰時選擇買有助於恢復疲勞的金槍魚和梅子飯糰為佳,當然,錢袋再緊,也要買份蔬菜色拉。如果是去餐廳吃則建議買帶魚、肉和蔬菜的套餐,切記不要只買單品吃,這樣不利於健康。



日本人做事喜歡細化和形象化,在對待飲食上也是一樣,比如,他們把一日三餐的食材形象化的細分為白色食材(米飯、麵包、面類)、紅色食材(魚、肉等蛋白質多的食品)、綠色食材(蔬菜、海藻等含豐富食物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的食品)、黃色食材(牛奶及其他含豐富鈣、和脂質類的乳製品)、橙色食材(水果等含豐富維生素類的食品)等等。


正是日本人對一日三餐的重視,對營養搭配的重視,再加以對健康管理的重視,才成就了日本人今日的世界第一長壽大國地位,所以呀,如我者,若想健康長壽,還真得向日本人民學習。



萬景路聊日本

首先說說日本人“一日三餐”的事兒

在江戶時代之前,日本人一日只吃早晚兩餐。日本進入江戶時期後(確切地說是元祿時代後)由於土地開墾,農田增多,幕府要求的產量增加,為保證一般百姓的勞動體力,倡導一日三餐。這種習慣雖然一直保存至現今,但隨著減肥健身成為時尚,從歐美國家到日本出現了很多關於節食利於健康的說法,認為一日三餐沒有必要。不過根據營養學專家佐伯矩博士的研究,日本成年男子每天所需熱量為2500~2700kcal,強調了一日三餐的科學性。儘管如此,很多日本人還是根據自己的情況來作出選擇。據2016年厚生省的調查結果顯示,16歲到70歲之間無論男女,根據年齡的增長一日三餐人數的比例都在上升。一日兩餐的男性最高值是在30歲,佔31%;女性最高值在16歲,佔26%。而到70歲,一日三餐男女比例均達到了90%以上。整體來講,一日三餐的日本人佔總數的81%,應該說還是比較正常的。

再說說主食,在日本米飯一直是主食的代名詞,但近年來以麵包為主麵食消費量開始增加。雖然90%的日本人表示每天都會吃米飯,但也有34%的人每天同時也吃麵包。72%的日本人表示每天都吃蔬菜,每週有3~6天吃肉類的有45%,每天吃魚的有16%。

至於一日三餐到底吃什麼,那麼選擇的種類就太多了。我們印象中的基本是米飯、面、生魚片、天婦羅、牛奶、麵包、魚子醬、飯糰、茶泡飯、牛肉飯……生魚片有三文魚、金槍魚、鰹魚、章魚、北極貝、貝柱(鯨魚少,一般熟吃)……飯糰裡面放三文魚、牛肉、梅子、咖喱……天婦羅類的有蝦、雞塊、紅薯、茄子、南瓜、胡蘿蔔、牛蒡……麵食有拉麵、蕎麥麵、烏冬麵、肉包子……飲料有綠茶、煎茶、抹茶、烏龍茶、紅茶、碳酸飲料、咖啡、酸奶、果汁……


東瀛遊俠

我在日本呆過一段時間,日本人的日常飲食很簡單,品種很少,和中國豐富多彩的食品品種相差很遠。

簡單說就是早餐一個飯糰一碗麵,中午一個飯糰,晚餐一碗麵。

中國人覺得麵條就著米飯吃是笑話,但是日本人真是這樣吃的,蕎麥麵配米飯加魚片和芥末是經常的套餐。

日本飲食比較清淡,少油膩,而且普遍日本人飯量小,少食多餐,所以身體健康程度很好,是個長壽之國。


rita1999


平淡才精彩65

在日十年上班族一枚

日本人一日三餐吃什麼?

總結一句話:沒中國豐富

早餐大致分為

年輕人偏向:飯糰、三明治、麵包、牛奶

反之:烤魚+味增湯+納豆+生雞蛋+白飯

午餐分為(和洋中)

和:1.生魚片之類的和食 中午吃生魚片蓋飯

2.牛肉蓋飯,天丼之類的日式快餐

3.杯裝泡麵:上班族三分之一午餐喜歡吃泡麵

洋:麥當勞,kfc之類

中:中華料理店吃套餐(東北炒菜加米)

晚餐大致分兩部分

在家吃的人:參考反之早餐標配加炒個菜(自行腦補回鍋肉,青椒肉絲等簡單的),拌個生菜色拉+甜口雞蛋卷,炸個雞塊或者煎個漢堡肉,或者生魚片。

外食的人:參考午餐外食。


喧嘩上等1

日本人吃的很少的,按我的飯量吃三碗他們的飯,可是他們基本上都是一碗很少的,反正他們在日本吃的不多,可是來中國後發現他們飯量大了,原來他們說我們吃的好便宜,我覺得好貴,收入不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