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連續唱空!數字貨幣會是現代的鬱金香泡沫麼?

隨著2017年底數字貨幣的一通暴漲和2018年初的極速下跌,無數大佬和韭菜紛紛驚呼:

泡沫來了,泡沫破了

數字貨幣市場的泡沫經常被用來與17世紀發生在荷蘭的鬱金香泡沫來做類比。最近,剛剛開完股東大會的巴菲特更是連續唱空數字貨幣,他認為數字貨幣泡沫極為類似鬱金香泡沫,如果有機會,他老人家將帶頭做空數字貨幣。

股神連續唱空!數字貨幣會是現代的鬱金香泡沫麼?

既然大師都發話了,我們就來看看鬱金香泡沫到底是什麼?它又和數字貨幣有什麼關係?

其實,所謂的“鬱金香泡沫”,真的只是經濟學界的一個公案,它到底存不存在,學界尚且存疑。而我們整天聽到別人掛在口中的“鬱金香泡沫”,只不過是人云亦云,最終三人成虎,造成了社會公眾以為這是鐵證如山的歷史事件。

股神連續唱空!數字貨幣會是現代的鬱金香泡沫麼?

怪大叔最敬仰的中國經濟學者之一,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的周其仁教授早在2016年就寫過一篇文章《以鬱金香的名義,看房地產泡沫》,文中不僅對當年的房地產泡沫做出評價,還重點介紹了所謂鬱金香泡沫的歷史和演變。

其實,所謂的“鬱金香泡沫”中,價格波動最大的反而不是名貴的品種,而是那些大路貨。那時,一株普通鬱金香球莖的價格在短期內波動達到了20-30倍。

但為什麼我們說鬱金香泡沫實際上並不存在呢?

股神連續唱空!數字貨幣會是現代的鬱金香泡沫麼?

  • 鬱金香球莖每年9月栽入苗床,來年4—5月發花,6月移出,因此在9月至次年6月間的價格均為“期貨”價格。

  • 1636年中一大批非專業人士湧入大路貨市場

  • “新人們”做生意的方式不同於傳統規矩:1)基本沒有書面合同;(2)不要公證人;(3)接單無須交納定金,只需每單付1—3荷蘭盾的“酒錢”(wine money)。

  • 這些比較“野”的交易,地方法院不提供履約的法律服務。就是說,這些“風中交易”(wind trade)的喊價是用來撞大運的,買賣雙方都不當真。據記載,1637年2月之後,“賣家”要求“買家”按當初定價的3%—10%付賬而不被理會的,所在多有。

  • 至於那些中規中矩的生意——主要是名貴球莖的交易,價格下跌的幅度要小得多。證據顯示,幾種稀有品種球莖在1642—1643年的市價約為其1637年2月頂峰價的16%—30%。就是說,年度平均跌幅在24%—35%,與後來18世紀鬱金香球莖市價的長期變動幅度相似。

股神連續唱空!數字貨幣會是現代的鬱金香泡沫麼?

雖說歷史上的“鬱金香泡沫”其實並未實際發生,但我們完全不必糾結於此。

今天我們口口相傳的“鬱金香泡沫”早已超越了現實的意義,成為了社會的一種集體想象,這種想象對經濟活動有著許多的警示意義。它警示著經濟中的投資者不要去哄抬一種本身毫無價值的事物的價格。

這不,巴菲特大師就拿鬱金香泡沫來類比數字貨幣泡沫來警示全體投資者了。

前連天我們已經聊過數字貨幣究竟有沒有價值了,今天我們來聊聊數字貨幣市場究竟有沒有泡沫?

股神連續唱空!數字貨幣會是現代的鬱金香泡沫麼?

說數字貨幣沒有泡沫是假話,說數字貨幣全是泡沫也是假話。

如今的區塊鏈技術的商業化應用還處在嘗試和起步階段,市場對各token給出的估值都普遍偏高,但這種高估值其實更看重的是其對應公司的成長性。創業板的股票估值高於主板股票,有什麼問題嗎?

再者,即便是偏高的估值,目前區塊鏈應用公司的市值普遍都比較小,未來其中具體實際應用和項目的公司必然會有一些成長為獨角獸或巨無霸,到那時回頭來看,這些公司的估值還有泡沫嗎?比如在互聯網泡沫破裂的時候,你手中就握有google的股票直到今天,你還是覺得當時對google的估值有多高嗎?

股神連續唱空!數字貨幣會是現代的鬱金香泡沫麼?

最後,泡沫破裂之前所有關於泡沫的判斷都僅僅是預測,沒人能夠真實直到泡沫是否存在。但是,所有的泡沫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整個社會的大部分人都被捲入其中,陷入狂熱。而在中國,大媽們幾乎就是泡沫的晴雨表,當大媽們放棄了廣場舞殺入某一個市場,那個市場幾乎就是到了需要擠出泡沫的前夕了。

然而,雖然現在的數字貨幣市場如火如荼,但仔細看看身邊,有多少大媽們放棄了廣場舞去看盤,公司裡又有多少小韭菜在數字貨幣的市場冒出了頭?

憑心而論,還很少。人少吹不起大的泡沫,連廣場上的大媽們都沒有參與過的市場怎麼好意思說有巨大的泡沫呢?

股神連續唱空!數字貨幣會是現代的鬱金香泡沫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