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略中國時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除了重慶還有哪些城市沒攻下呢?

笨老虎2

抗日戰爭時期,我國有西康省、寧夏省、青海省、新疆省、四川省、陝西省、甘肅省、西藏自治區和重慶市,這8個省份1個直轄市沒有被日軍佔領。

1937年前,日本已侵佔了我國的臺灣省、東北三省、熱河省、察哈爾省大部和冀東地區。接下來就佔領了更多城市,雖然中國絕大多數城市還有東部沿海城市都被日本佔領了,但是這些其實在中國總面積中就佔了一小部分而已,絕大部分的領土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九三七年間,日寇關東軍東防衛地區司令巖越,曾在偽滿洲報上發表過:“日本皇軍的鮮血,灑遍全滿洲”的說法,這就是日本侵略中國時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由來。為什麼他們會有這種想法呢?主要是當時他們認為一個是中國內部四分五裂,不團結,還有一個是裝備落後,軍隊不堪一擊。

我們的中國軍隊真的像他們說的那樣嗎?我們反手就打了他們的臉,日軍僅僅在上海淞滬會戰中花費的時間都有三個月了,而且日軍是在投入了海陸空三軍的情況下與中國軍隊作戰,日軍光指揮官就換了三任。

日軍是在那個戰役中潰敗的最慘呢?那就是雪峰山戰役——湘西會戰。為了打好這一仗,國民黨政府調集23個師,集結優勢兵力和裝備使用於該戰區。在作戰指導思想上,國民黨政府採取了“攻勢防禦”的作戰方針,即先守後攻。守是為了消耗敵軍有生力量,攻是為了進一步殲滅敵人全部或大部有生力量,從而導致日軍潰敗。


故事講歷史的小先森

除了重慶之外當然還有別的城市沒被攻下,而且是相當多的城市沒有攻佔。

1931年7月7日,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標誌著日本開啟全面侵華戰爭的序幕,“三月亡華”出自日本陸相杉山元的一句話:“三個月解決支那問題。”這是七七事變時,杉山元回答裕仁天皇對中國戰事詢問時說的。

在“七七事變”之前,由於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導致東北全境陷落,加上清末《馬關條約》所割讓的臺灣,日本已經佔據了相當大面積的中國國土。

“七七事變”之後到到1938年10月,是日本侵華戰爭的進攻階段。僅用時16個月,攻佔了包括河北,河南,湖北,山東,浙江,江蘇,江西,福建,廣東等9個省會和北平、天津、上海、武漢和廣州等大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1937年12月13日,日軍僅用時五個月便攻下國民政府首都南京,並進行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城持續長達六個星期的燒殺淫掠,殺死30多萬手無寸鐵的中國軍民,燒燬南京三分之一的房屋,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慘案,意在震攝國民政府,放棄抵抗,舉手投降。

而早在11月,國民政府在首都南京即將淪陷的情況下,決定遷都重慶,利用中國廣袤的國土和戰役縱深,與日本進行持久抗戰。

日軍侵佔的中國領土具體有東三省、熱河、綏遠一部、察哈爾、河北、山西絕大部、山東、河南大部、安徽絕大部、江蘇、浙江一部、江西北部、湖北大部、湖南大部、福建大部、廣東一部、廣西一部、雲南小部。

未被日本侵佔的領土除重慶外還有新疆、西藏、蒙古、甘肅、寧夏、青海、陝西、西康、四川、貴州、雲南大部。

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犯下滔天罪行,日本侵華戰爭造成中國幾千萬同胞被殺害,八年抗戰史,就是中國人民的血淚史,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每一箇中國兒女都應該時刻謹記這段歷史,吸取這段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深刻教訓。


歷史茶坊


先說結論,鬼子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是特定情況下說出來的特定言辭,在抗戰中很快就碰到了鐵板上,不僅沒能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反而很快被困在泥潭裡動彈不得了。

“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言辭目前的研究最早見於1937年7月陸軍大臣杉山元和昭和天皇的召對。作為對華戰略鐵桿的擴大派,傻瓜元在擴大戰爭規模的問題上搞的吃相極為難看,與以近衛文磨為代表的不擴大派的關係非常緊張。昭和天皇滿腹狐疑地詢問增加兵力與擴大戰爭的必要性,丫還不抓緊時間吹一波?頭一昏腦子一熱,“三個月解決中國問題”的蠢話就蹦出來了。

實際上鬼子所說的“三個月解決中國問題”也並不是佔領中國全境。昭和參謀們雖然大戰略眼光捉急,對於中國的基本國情——國土縱深廣袤、潛在兵員眾多、地形單元複雜還是有些認知的。近代民族國家成型之後任何國家要佔領中國這樣一個大國的全境基本上是想瞎了心了,因此昭和參謀們的盤算也就是指望能臨門一腳把蔣介石集團踹趴下之後締結“光榮和約”,再來一場甲午戰爭式的豪賭。沒想到蔣介石不是李鴻章,1937年的中國面臨的國際環境自然也不是1894年的大清朝面對的國際環境,於是抗日戰爭自然而然地就成了鬼子隨時都覺得“再來一腳蔣介石沒準就倒了”,結果不僅沒能徹底踹倒蔣介石,自己的沉沒成本反而越來越高,越來越停不下來了。最後,隨著鬼子的南線侵略軍在南嶺、雪峰山一線,中線侵略軍在巫山、武陵山,北線侵略軍在黃河、太行山一線到達自己的攻擊頂點,向西的攻勢受到地形的阻遏而頓顯乏力,中日雙方終於進入了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而這一線以西的大部分城市,如重慶、昆明、貴陽、西安、延安等等,就沒有淪陷入日軍的鐵蹄之下。

以上,歡迎評論區大神指正!


軍武次位面

抗戰期間,雖然中國東部沿海的富庶地方几乎都被日本佔領了,其中還包括當時中國的首都南京,但是從面積和比例上來說,日本佔領區所佔全中國的面積還是不多的,在中國的南方以及西南和西北,絕大多數的領土還是在中國人自己手裡面。

日本軍部在戰前的確有過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日本人之所以有這樣的認知在當時主要是基於兩點,一個是中國軍隊不堪一擊,一個是中國內部四分五裂、軍閥割據。但是隨著日本全面侵華的開始,國民政府投入了精銳部隊與日軍在淞滬戰場,在山西,在武漢進行了堅決的抵抗。僅僅上海淞滬會戰,日軍就打了三個月,而且日軍是在投入了海陸空三軍的情況下與中國軍隊作戰,日軍光指揮官就換了三任。

日軍在戰爭初期,從北到南,沿著津浦鐵路線相繼佔領了北平、天津、南京、上海等東部大城市,一直到1938年10月,日軍佔領了武漢和廣州後,日軍佔領中國大城市的行動才因為自身實力有限結束。中國中西部和南方的許多大城市都沒有落入敵手,除了戰時陪都重慶外,其他一些重要城市比如西安,長沙等都掌控在中國軍隊手裡面。

而實際上,即便日軍佔領了東部的大城市,他們的實際掌控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比如在汪偽南京政府的腹地江北和蘇南地區,都有中共領導的新四軍在活動,而且在這些地區的廣大農村地區建立了根據地。國民黨軍隊在上海周圍以及浙江部分地區也有駐軍。

正是因為有國共兩黨的合作,有廣大軍民的全民族抗戰,所以日軍的鐵蹄未能完全踏遍中國。


青年史學家

日本只是說3個月解決支那事件,也就是讓蔣介石承認滿洲國,沒有全面入侵中國的打算,只是蔣介石硬扛著不承認,日本的少壯派趁機向日本政府施壓,日本政府也是急了,才製造了南京大屠殺,也是為了逼蔣介石承認滿洲國,只要蔣介石承認了,日軍馬上退回東三省,北上配合德國打蘇聯。然而蔣介石沒有承認,於是日本石原莞爾內閣倒臺,東條英機上臺,就是少壯派實施的全面入侵中國。最終日本無力北上配合德軍打蘇聯,直接導致二戰協約國全面戰敗。


鬥鬥包包

抗戰八年,湖南七年

日本以為我們中國人沒志氣,妄圖三個月吞併中國,但這場戰爭一打就是八年,湖南和日軍作戰了七年,日軍未進分毫。

日軍在中國展開過22次大規模戰役,其中有6次發生在湖南,三次長沙會戰,一次衡陽,一次常德,一次湘西。

日軍先後投入了60萬的兵力,傷亡20萬,為國捐軀的官兵達10餘萬人,死傷的平民超60萬,他們用他們的犧牲阻止了日軍前進的步伐,將日寇擋在了中國西部的門外。

三次長沙會戰堅定了中國人民抗戰的決心,第三次長沙會戰更是俘虜了日軍5萬6千人,

是自日本向美軍宣戰以來的重大勝利,極大的提高了盟軍士氣。

在常德會戰中,日軍集結15萬兵力,圍攻常德,駐守常德的第74軍8000官兵浴血奮戰,日軍還動用了飛機、毒氣彈,一個星期74軍就減員到了1200人,但他們依然堅守陣地,10萬援軍已至,日軍被迫撤退,但他們也同樣損失了1萬人,這次戰役也被稱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

在後來的衡陽保衛戰中,第十軍1.7萬人硬撼日軍9萬兵力,面對多餘自己5倍的日軍,第十軍沒有退縮,堅守了48天,戰至最後3000人,日軍傷亡約3萬人,日軍雖然勝利了,但也只是慘勝。

湘西會戰是日軍在中國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戰爭,已經讓中國軍隊看到了勝利的曙光,1945年4—6月,日軍集結8萬兵力,中國軍隊20萬人馬與日軍在雪峰山展開決戰,以中國軍隊勝利而告終,殲敵3萬。

抗日戰爭打了8年,在湖南就打了7年,湖南阻止了日軍侵略大中國的戰略目標,也是成為抗戰時期“相持最久、關係至巨,貢獻至大,犧牲最烈”的其中一個省市。


逸聞軼事

很多城市都沒有被攻下。日本能攻佔的主要是東部南部地區。中部比如河南、山西、湖南等省份它都沒有完全佔領。西部比如陝西、四川、雲南、貴州、甘肅等地都是很安全的。

日本是小國,兵力不足,後勤難以支持,根本沒有佔領中國的能力。它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完全是瘋狂的舉動。


國史拾遺

抗戰十四年中,中國沒有淪陷的城市很多,畢竟幾百上千萬先輩的鮮血不是白灑,他們也保住了中國中西部的大片領土。

除了重慶是戰時首府,沒有被佔領外,當時沒淪陷的大城市主要有成都、西安、蘭州、銀川、西寧、拉薩、烏魯木齊等這些西部城市,還有澳門,因為當時澳門還屬葡萄牙,整個二戰期間日本都沒有對葡萄牙宣戰。

其實看一下抗戰十四年間,日本最終被擋在了哪些省,就知道這些省西部的地方和城市都沒有被佔。抗日戰爭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爆發,東三省全部淪陷。另一邊日軍試圖在南方從上海登陸,爆發了淞滬抗戰,但好在最終以日軍敗退告終。

1937年7月7日起,日軍開始從北至南,全面侵略中國。戰爭初始,中國軍隊接連潰敗,丟失了大片領土,沿海各省幾乎全部淪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軍隊漸漸地抵擋住了日軍的進攻,用血肉之軀把他們攔從東北到西南的在了一條直線的東邊,保住了身後的國土,為中華民族保住了勝利的希望。

抗戰期間,中國全部淪陷的省份有9個,分別是臺灣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熱河省、察哈爾省、河北省、山東省和江蘇省,還有一些當時的直轄市,如北平、南京、天津、上海、漢口、哈爾濱等。部分淪陷的省份有13個,而這13個省份就是擋住了日軍進攻鐵蹄的省份,他們從北到南依次為:

綏遠: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省會歸綏(今呼和浩特市)。抗戰期間,有14個縣市和2個盟旗先後淪陷,只有伊克昭盟旗以及河套地區的東勝縣、涼城縣、興和縣3個縣沒有淪陷,

山西:山西境內抵抗日軍侵略的主要是八路軍和閻錫山的晉綏軍。抗戰期間有103個縣淪陷,只有永和縣和平順縣兩個縣一直掌握在中國軍隊手中。

河南:抗戰期間河南先後有109個縣淪陷,只有沈丘縣和新蔡縣兩個縣倖免於難。

安徽:安徽境內抵抗日軍的90%以上是來自廣西的桂軍。抗戰期間,有48個縣先後淪陷,只有14個縣沒有淪陷。

浙江:浙江是蔣介石的老家,一直有中央軍嫡系部隊在與日軍作戰。抗戰期間,有64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12個縣沒有淪陷。

湖北:抗戰期間,有53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18個縣沒有淪陷。

湖南:在整個抗戰期間,湖南牽扯住了數量巨大的日軍,甚至不惜以火燒長沙為代價。最終湖南有50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26個縣沒有淪陷。

江西:抗戰期間,有56個縣市先後淪陷,有27個縣沒有淪陷。

福建:抗戰期間,有15個縣市先後淪陷。

廣東:抗戰期間,廣東有70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28個縣沒有淪陷,

廣西:日軍曾先後兩次大規模進攻廣西,甚至佔領南寧,但廣西全民抵抗,第一次日軍進攻時就將他們全部趕了出去,第二次豫湘桂戰役時,廣西有67個縣先後淪陷,只有32個縣沒有淪陷。

貴州:抗戰期間,貴州有4個縣先後淪陷,這4個縣分別是:三都縣、獨山縣、丹寨縣和荔波縣。

雲南:有3個縣先後淪陷,這3個縣分別是:龍陵縣、保山縣和滕衝縣。


漁樵侃史

日本人三個月滅亡中國估計的過高估計自己了。日本人本來準備在上海外圍死死的吸引住中國的軍隊,把中國的軍隊儘量消滅在淞滬地區。確實日本在淞滬會戰中確實大量的消耗了中國的軍事力量,基本挫傷了中國軍隊,中國的海空軍基本犧牲殆盡,使中國失去了消滅日軍的能力。但是當日本人打到武漢和長沙時才發現,中國還有一大片土地無法佔領,這麼山高林密,路途艱險,沒有公路鐵路,和水路。這個地方是日本人絕對不敢冒進的,進去就會被中國軍隊吃掉。日本停止了進攻中國的腳步,而是在佔領區維持下來,以戰養戰。而中國軍隊進入了雲貴川地區之後得到了修養,保住了中央政府,而這個民國中央政府在這裡指揮全國的抗戰,而死死的拖住日本,消耗日本,為美國的太平洋戰爭創造了條件,為蘇聯消滅日本關東軍創造了條件。最後中國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


寶樹白石34222787

當時日本雖然叫囂3個月滅亡中國,但是實際在中國的佔領區只有東三省以及華中、華東地區,而且這都還不是完全佔領,在一些山區,日軍大部隊無法展開的地區,日本人也控制不了。比如福建這樣的山地丘陵較多的省份,日本人根本無法完全佔領!

從地理角度來看,中國多山地,平原少,非常適合進行敵後破壞以及游擊戰術,而且當時日軍的機械化部隊相比於歐美並不強,他們在這些地形根本無法發揮戰鬥力。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西部地區很幸運的因地理優勢而躲開了日軍的魔爪。因為在地理上我國西部地區比東部海拔更高,而且地形也更加複雜。加上中國“全民抗戰”的必死決心,日軍被阻滯在中東部很正常,他們根本就來不了中國的西部!即便是來了也是小隊規模,大部隊根本上不來,更不要說佔領城市!

而且他們最強的海軍也被美軍遲滯在太平洋戰場,根本無暇顧及中國戰場的情況。

更何況,日本的海陸之爭可是異常尖銳,當時的日本海軍巴不得陸軍在中國戰場上難堪,自己就可以向東京邀功,還管你能佔多大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