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湖南省臨武縣舜峰鎮杜家村“臨武龍鬚草席編藝傳承保護基地”,龍鬚草席技藝的傳承人胡曉琴在手把手教授婦女編織技藝。
臨武龍鬚草席有600多年的歷史,因受經濟大潮的衝擊,一度瀕臨失傳。2014年被列入郴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清朝時被作為貢品,因此又稱“龍鬚貢席”。上個世紀50年代,在德國萊比錫國際博覽會上被譽為“世界手工藝品之獨有”。
在1951年的時候,臨武以前的副縣長到北京去開會,還贈送了毛澤東、宋慶齡他們龍鬚草席,當時還得到了宋慶齡主席的親筆回信,她說希望把這個龍鬚草席,產業化地做好做大,給農村婦女帶來美好的生活。
龍鬚草採收時,要選擇晴天夜晚多露的天氣,爬上高山陡嶺,用手扯下。採下的龍鬚草要在三天之內完成“三煮三曬”、“兩浸兩露”等工序,再一根根挑選草料,把不合格的草剔除,才能織蓆。
龍鬚草席的編織有嚴格的要求。織一床龍鬚草席最少要用8000多根龍鬚草,織錯一根,一床蓆子就不美觀了。因為工藝複雜,年輕人往往不願意學習,前幾年村裡懂編織技術的只有5、6個年邁的老人了。
近年來,龍鬚草席編藝傳承人胡曉琴通過成立龍鬚草席編織公司,免費開辦龍鬚草席編藝培訓班,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龍鬚草席編藝。
同時,在她的帶動下,該縣300多名婦女參與龍鬚草編藝培訓後在家門口就業,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及東南亞地區,每年創收上百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