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能力配不上野心的人,他們都死的異常的慘嗎?

Tyler梁州笑笑生

“能力配不上野心”的人,在中國古代任何一個朝代,都是從來不缺。下面要說的兩位王爺,都是此中的極品:野心比天高,能力卻太弱,結局更太慘。

第一位“極品王爺”,就是西漢一位老王爺:吳王劉濞。

這位漢高祖劉邦的親侄子,年輕時就是個兇猛彪悍的角色,衝鋒陷陣的本事也極強。二十歲時,就在漢高祖平定英布的戰爭裡屢建戰功。但他滿腹的野心,那時也全寫在臉上。以至於眼光毒辣的漢高祖,當時就發出警告:五十年後東南有人造反,不會就是你劉濞吧?

話雖如此,出於穩定江山的考慮,漢高祖還是封了劉濞為吳王,交給他富庶的吳地,本以為敲打過後,這小子就能安分點。但漢高祖駕崩後,劉濞的滿肚子野心,從此就誰都摁不住,不但私自開採吳地的銅山,賺得盆滿缽滿,更大肆招募各地的亡命之徒。以至於經過幾十年發展,在那個漢王朝國力強盛的文景之治年代,劉濞的財富竟足以和漢王朝叫板,兵馬更是實力雄厚。

野心高調到這地步,漢王朝當然不能裝看不見。但初登基的漢景帝,還是盼著他能安分一點,於是象徵性的削了劉濞幾塊地,沒想到劉濞的野心,卻是瞬間徹底點爆,竟大咧咧的扯起反旗造反,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糾集七個諸侯王數十萬大軍,呼啦啦朝著長安門戶睢陽撲去。這浩大陣勢,也確實把漢景帝嚇壞,甚至還順著劉濞的意思,殺掉了主持削藩的漢朝重臣晁錯,本以為劉濞會就此作罷,沒想到野心爆棚的劉濞,卻是當場一句豪言:我現在就是東帝,還向誰跪拜呢——就是要把造反進行到底了!

這沖天豪言,讓全天下知道了劉濞的野心,當然,還有他的愚蠢!

其實,當漢景帝狠狠心殺掉晁錯時,對劉濞而言,形勢簡直一片大好:地不用削了,大家可以快快樂樂做諸侯王,漢景帝也是實實在在嚇腿軟了,以至於出使劉濞的使者回來後,他還慌不迭的問劉濞什麼時候退兵。但劉濞一句狠話,就堵住了所有講和的路子。更蠢的是:劉濞根本不知道,自己其實有多弱,而一直服軟的西漢王朝,這時到底多強!

長期生活在吳地的劉濞,眼前只有吳地的銅山兵馬,格局也小得多。根本不知道長期深受匈奴侵擾的西漢中央王朝,軍隊已經臥薪嚐膽到什麼地步。漢景帝一再息事寧人,只是不想徹底撕破臉,但既然劉濞一定要撕,那就撕你個狠的。

而且睢陽的惡戰,更暴露了劉濞拙劣的軍事水平,所謂的數十萬叛軍,面對危如累卵的孤城,竟是幾個月啃不動。待到騰出手來的漢軍主帥周亞夫,率領常年與匈奴練級的漢軍精銳殺來後,劉濞更是被好好上了堂生動的軍事課,下邑大戰上直接被殺了個稀里嘩啦,只帶了一千多人逃命。逃也沒逃準地方,直接逃到了忠於漢朝的東越地區,直接被人剁了腦袋。

比起他高調的造反來,他最後的失敗,堪稱蠢到環環相扣。

而能跟劉濞比蠢的,卻更有一千五百年後,一位明朝王爺:漢王朱高煦。

在永樂大帝朱棣早年造反奪皇位的“靖難之役”裡,天生勇武的朱高煦,可以說是鞍前馬後。但出於國計民生大局考慮,登基後的朱棣,還是將繼承人位置交給了朱高煦的哥哥明仁宗朱高熾。可親眼看過父親奪皇位過程的朱高煦,爭奪皇位的野心,早已火苗一躥三尺高。

但朱高煦一直不明白的是:父親為什麼不把江山傳給自己,不止因為自己“非嫡長子”的身份,更因父親早看透了他那叫人啼笑皆非的愚蠢。論用兵水平,比起朱棣的有勇有謀,朱高煦至多算個有勇無謀,衝鋒陷陣還算玩命,兵法韜略卻是瘸腿。論政治水平,比起性情仁厚的哥哥朱高熾,甚至早已磨鍊出滿腹權謀的侄子朱瞻基,他更是要啥啥沒有。但不明白這事實的朱高煦,卻在哥哥朱高熾英年早逝後,真下了造反決心。

造反倒也罷了,但當時身在樂安的朱高煦,造反方式都叫人哭笑不得,先偷偷派人去京裡聯繫大將張輔,滿以為張輔會看以往交情幫助自己,卻被張輔直接賣給了新皇帝朱瞻基(明宣宗)。然後面對明宣宗的御駕親征,朱高煦先擺開陣勢叫板,被明宣宗轟了幾下後,立刻就嚇得哆嗦。慌不迭的顛顛找親侄子投降。就以這雷聲大雨點小的方式,匆匆過了把造反癮。

也拜他這叫人哭笑不得的蠢方式,朱瞻基一度連殺他的興趣都沒有,只是把他軟禁了而以。但朱高煦的愚蠢作死卻繼續,一次竟趁朱瞻基來看望他時,出手偷襲朱瞻基,還把朱瞻基摔在了地上。

這下徹底激的朱瞻基暴怒,蠢了一輩子的朱高煦,就這樣被親侄子朱瞻基處決,結束了他這叫人無語的“叱吒風雲”。

與其說他是造反而死,不如說是活活蠢死!如此血淚經驗,也證明了一個生動道理:有理想固然重要,有自知之明,才是根本。


我們愛歷史

秦始皇帝遊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史記•項羽本紀》

這就是項羽的目標,取天子而代之,實際上呢,自刎於烏江,天下拱手讓與劉邦。

如果說目標與能力不符,項羽一定名列前茅!今天藉著題主一問,正好了解一下,項羽是怎樣一步步錯失好局的。

一、力斬宋義,大戰鉅鹿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自秦始皇死後,六國的勢力就蠢蠢欲動了,這一切從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後,一發不可收拾。

項羽的叔父項梁也擁兵反秦,為了名正言順,從民間找到了楚懷王的孫子羋心,立其為楚懷王。

項羽真正掌權的節點在於誅殺宋義,當時項梁已死,懷王以宋義為將抵擋秦軍章邯。章邯殺死項梁之後認為楚地不足為患,於是率兵攻打趙地。宋義主張坐山觀虎鬥,而項羽則認為應聯合趙王趙歇打擊最後一支秦軍。可是宋義拒不聽薦,於是項羽斬之與帳中,並告其謀反,楚懷王因為受項家所立,事已至此只能又立項羽為將。

項羽得到軍權之後,率領兩萬士兵渡河迎擊章邯,之後便是我們都知道的鉅鹿之戰,“破釜沉舟”就是這個戰爭中楚軍的生動寫照,也是項羽魄力的象徵。

(到這為止,項羽還沒有偏離自己的目標)



二、婦人之仁,鴻門一失

鉅鹿之戰時,各路諸侯作壁上觀,唯有楚軍以一當十,奮勇向前,伴隨著這場戰爭的勝利,項羽率領的楚軍冠絕諸侯。

但是因為和章邯對峙過久,入關較晚,在楚懷王“先入咸陽者為王”的軍令下,項羽已失其先。當項羽率四十萬軍隊扣關而入時,劉邦手下只有十萬軍隊。

范增勸項羽急攻劉邦,一舉定之。但是項羽想以飯局解決,於是上演了遺恨千年的鴻門宴故事。從而錯失了第一次奪得天下的機會。

等劉邦連夜出逃後,項羽發兵咸陽,燒燬了秦王宮殿,誅殺了降王子嬰,再失人心。


這個時候有人勸項羽盤踞關中以成大業,但是項羽看到被自己燒燬的王宮,想起故鄉的美好,說了一句:富貴不歸鄉,如錦衣夜行,無人可知。於是拋下關中肥沃天險之地東歸而還。

至此,項羽的眼光,可見一般。

三、放逐義帝,自立為王

東歸之後,項羽一面尊楚懷王為義帝,一面自行發號施令封王天下,自此天下儼然又成為第二個戰國。

項羽自居為西楚霸王,加之自己分封的十七位諸侯王,天下又一次分裂,又開始了類似於戰國又更甚於戰國的割據爭霸時代。

封王后數年,項羽又放逐自己擁立的義帝,親自率兵攻打自己分封的諸侯王,兼併其土地士兵。

這邊項羽忙著擴充自己的實力,那邊劉邦也不閒著,在數年之間劉邦已彙集五路諸侯的兵力,從鴻門宴時的十萬已上升到五六十萬。大家都在發展自己的勢力,各盡其能,這個時候,項羽還是可以力破劉邦的,在彭城一戰中,劉邦大敗請和。范增勸項羽殺之而得漢地,可項羽又一次動了婦人之仁,放走了劉邦。


劉邦逃走後,引軍奪取了天下第一糧倉敖倉,自此,楚漢相爭的局面成形。

怪不得劉邦會說,項羽只一范增而不得其用。讀史至此,真的是扼腕嘆息。

四、兵少食盡,自刎而亡

楚漢相爭的局面持續了很長時間,士兵們都開始抱怨軍旅生活,項羽不思滅敵之策,到別開生面的用了一個妙計,真的會刷新你我的認識。

項羽對劉邦說,天下匈匈數年,都是因為你我二人,不如我倆單挑一決雌雄,不要在勞煩天下百姓了。看到這裡你笑了沒?就是這麼可愛的項羽,自己天生神力,力能扛鼎,霸氣直逼秦武王贏蕩,竟然約劉邦單挑,而且以天下為賭注。

劉邦自然不會答應。

項羽因為軍糧將絕,無奈之下只好與劉邦約好中分天下。項羽糧絕之時,劉邦乘機取之,大破楚軍。逼項羽於垓下,項羽自刎而亡。



在起事之前,項梁想讓項羽學文,項羽不學,讓其學劍也不學,用項羽的話說就是,劍術乃一人敵,學之無益,當學萬人敵。項梁最後教他學習兵法,項羽很高興,但是通曉大意後就不肯深究了。(看這學習態度)

鴻門宴時,劉邦手下曹無傷通敵項羽,結果項羽在飯桌上直接出賣了曹無傷,劉邦回營後立即誅殺了曹無傷!(看這處事辦法)

說大話,誰都會,項羽欲取天下,但是真的缺少那個能力!

假設,鴻門宴不失其機,彭城一戰當機立斷,也不至於最後約劉邦單挑以取天下了。霸王其名,言過其實了,項羽在自殺前竟然還說:天要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可以說臨死都不知道輸在哪,真是荒繆啊!

這樣的能力怎麼配取得天下?



枯榮說

在秦漢之際,陳勝吳廣率先造反。

這個時候天下大亂很多人都想借助這個風口做一頭能夠上天的豬。

這時秦朝的會稽郡守,項梁的好朋友,殷通,想明白了一個道理。

他覺得在這個風口上自己一定能夠飛起來。

於是找到項梁說“天下的人都造反了,這是滅秦的節奏,我聽說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我要起兵,讓你和桓楚一起做我的將軍。

項梁一聽說“老哥,桓楚這個人因為在逃亡,除了我的大侄子項籍,沒人知道他在哪兒,我可以把他叫過來問一問。”

殷通一聽很高興說,噢啦

不多一會兒,項籍就提著一口大寶劍進來了。

項籍看了看項梁,項梁瞅了瞅項籍,然後說“是時候了”

於是項籍拔出劍來斬下殷通的首級。

這就像你跟別人玩兒絕地求生,你弄了一身三級套,98k,m416,七八個大包,好幾瓶飲料。但是你的隊友啥都沒,我了你的裝備,直接一平底鍋🍳幹掉了你,然後撿了你的裝備,結果還吃雞了。

而你就是所謂的落地成盒。

其九月,會稽守通謂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吾欲發兵,使公及桓楚將。”是時桓楚亡在澤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處,獨籍知之耳。”梁乃出,誡籍持劍居外待。梁復入,與守坐,曰:“請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諾。”梁召籍入。須臾,梁眴籍曰:“可行矣!”於是籍遂拔劍斬守頭。項梁持守頭,佩其印綬。門下大驚,擾亂,籍所擊殺數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


目西

能力配不上野心的,按這句話的意思的話就是想成功沒有成功的是吧。如果按這樣來說的話那有很多,劉備,孫權,曹操,不都是想成功沒有成功的嗎?劉備和孫權的江山被曹操拿去,曹操的江山被司馬懿拿去。劉備死法,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託孤白帝城。一生想著如何復漢,孫權也是想如何擴大的自己的疆土,而曹操呢?雖然取得了劉備和孫權的疆土,但是最後也被司馬懿給拿走了。這算不算是想成功,沒有成功。算是能力配不上野心呢?死得慘不慘那是看機率問題,有的死的很慘,有的死的一般般,像劉備,被陸遜火燒劉備的軍營。然後是被氣死的。


騙局公佈

應答,有啊,諸葛孔明是大家最熟悉的人,生為承相,軍師統領部隊,明知自己國力若小,於同盟國關係又不鐵,還想伐強大的魏國,這不能不算野心勃勃,以卵擊石,再一再二,沒有再三再四,這著名的所為軍師家,神機妙算,還來個六出祁山,損兵折將,消盡國力,最後累死五丈原,難怪評論家梁宏達說諸葛亮六出祁山就是作死,而事實上來說真的死了,不光是作死的事,也沒達到目的,明知不為而為之,悲劇。不打無準備之仗,是誰備了,但不打無把握之仗,這話是誰講的,讀者肯定會明白的,那可是大偉人講的喲,淺談。僅個人看法。我也只是講了事實。


9紫氣東來

野心這個詞是貶義的,既然是貶意,那這個人不會是正面人物,背後的勢力或組織也不是正義的。

首先戰爭罪犯,將不義戰爭強加給別人的歷史罪人。

如侵華戰犯東條英機,野心妄圖吞併中國,山本五十六妄圖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打敗美國海軍。希特勒妄圖用武力吞併歐洲,拿破崙亦是同樣。

第二、被歷史淘汰的梟雄。

如三國之袁紹袁術呂布,元末被朱元璋打敗的陳有諒等,明末的李自成張獻忠等,太平天國洪秀全等。

第三、欲謀朝篡位或操縱控制皇帝的奸臣賊子。

兩漢很多專權的外戚宦臣,漢末董卓,明朝的太監專權,欲復辟的張勳袁世凱等。


滴水載舟

三國時期,魏國對蜀漢作戰前線最高指揮官鍾會。

鍾會這個人是一個很強的政治局家,在司馬家族很得到信任,但是不懂軍情人心。在蜀漢滅亡受降姜維後想與姜維一起割據造反,卻不懂軍情兵心,竟然被手下將士起兵誅殺。可謂死於亂軍,極其悽慘。

此人野心極大,能力不強。要不然蜀漢亡了又將是一個三國鼎立時代。


中國人文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