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將掀起一場金融革命 可能影響每一個人!

“區塊鏈思維”這個詞可能會跟“互聯網思維”一樣,成為某種潮流。今天我們並沒有覺得“互聯網思維”有什麼不妥,聽了一些類似羅輯思維之類說法,感覺好像挺有道理,認知得到了全面的更新換代,這種狀況也就是俗稱的“被洗腦了”。其實,我更願意用“玩法”來表述這些新事物背後的邏輯,我們人本來就喜新厭舊,喜歡變換玩法,這樣表述是很符合人性的。


區塊鏈將掀起一場金融革命 可能影響每一個人!

區塊鏈的玩法,跟互聯網項目有很大不同。舉一個例子,我們知道以太坊是很成功的區塊鏈項目,它提供了支撐1000種令牌的平臺,這些令牌的市值已經達到數千億美元,但是它一分錢都沒有收到(令牌發行是免費用它的平臺的),那麼還套用公司運營、盈利模型去理解它,是會對不上號的。你能想象,一個互聯網公司開發了一個平臺,平臺上面的內容都價值數千億美元了,但是,它一分錢都沒有收到?淘寶、京東都賣出去幾萬億的產品了,馬雲和劉強東還騎自行車上班,每月工資三千,你能想象到嗎?這種事情在區塊鏈領域發生了。以太坊項目啟動募集了1800萬美元資金(當時募集的比特幣的市值,可能有一點誤差),雖然沒有註冊公司,但是也弄了一個基金會(姑且認為跟公司是一樣的,只是治理結構不同)。這個基金會到今天為止沒有任何收入。在沒有任何收入的情況下,今天我們看基金會的賬目,竟然還有一億美元。這裡面發生了什麼事情?以太坊基金會募集了啟動資金的同時,給自己留了1000萬以太幣。它第一步把募集資金花掉了(給開發人員發工資),開發出了正式版本之後,以太幣升值,它接著花以太幣,花掉了900萬個,剩100萬個(粗略計算,實際沒那麼多);到這一步,以太坊大獲成功,剩下的100萬個以太幣估值1億美元。表面看它只花錢,沒有任何收入,結果手上的錢增加了,接下來它還是繼續花錢,一樣沒有收入(盈利模式)。這就是區塊鏈的一種玩法。比特幣的情況比這個還更復雜,玩法更深邃,我暫不講它。

區塊鏈的幣、通證、令牌,其實都是憑空生出來的“錢”,以前是我創造一個價值,然後拿出去賣錢,現在是我先把“錢”印出來,然後再把價值捆綁在“錢”上,最終結果其實是一樣的,但邏輯玩法上徹底變了。假如我創造一個區塊鏈項目,創造出來後,它就不屬於我了,我怎麼從中盈利呢?一,要創造價值,二,我要跟其他用戶一起去搶奪令牌。這個令牌流轉起來之後,在不同的人手裡面流動,如果持有令牌的絕大部分人都是捂幣,等待躺著發財,那麼可以預見這個令牌價值=0,如果流轉到的用戶手上,大部分用戶都能貢獻出自己的價值附加到令牌上面,那麼令牌就會很值錢。這個邏輯是不是新的?我提出一個原型思想,如果它可行性很高,切實解決問題,有實際生產價值,那麼就會有人認可,認可度高的人會去奪取令牌(低價介入),貢獻並注入價值(介入生產),認可度低的人,即使拿到令牌,他也會扔掉進入市場流轉。隨著令牌的不斷流轉,有兩個方向,一是淨流入不創造價值的人手上,二是淨流入創造價值的人手上,前者會導致令牌貶值,然後逼著持有者拋出;後者會導致令牌升值,也會逼著持有者拋出。完全是動態的轉化,但區塊鏈也會有馬太效應,就是我們會看到一些玩法不對路的令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度,奔著歸零的節奏去。

以前比特幣為什麼發展起來,因為第一批拿到令牌的人,認可度很高,而且本身都是有一定水平的技術人員,因此他們很快給比特幣注入價值(這個項目至少灌注了數千名專業技術人員的心血),不斷地開發完善、推廣,切實滿足了一些場景的使用需求,解決痛點,並吸引更高層次的人參與(一流人才吸引一流人才,二流人才會招進來很多三流人才),同時進行令牌(比特幣)搶奪,進一步推高它的價值。

現在很多的令牌發行,第一,令牌啟動時大部分撒給了尾部人群(無價值注入能力),第二,設計的原型思想不清晰,抓不住要解決的問題的本質,沒有價值源,第三,不理解區塊鏈的玩法,還按照以前的盈利商業模型在思考。當然,還有純賣令牌,無任何價值注入的項目,創始人頭像掛網站的,屬於詐騙性質,這一類也很多,對我來說一眼可以看穿,沒什麼好分析的。

區塊鏈將掀起一場金融革命 可能影響每一個人!

區塊鏈的玩法,先印“錢”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印錢的發起者,以為自己偷偷留了一大批沒人知道是很幼稚的,是很傻逼的。這種錢你隨便印100000萬億,乾脆全部留給自己,跟冥幣沒有差別。不要說預留10%,就是1%,都會直接嚴重打擊後期令牌搶奪者的積極性,或者說,任何預留,都是過濾高水平用戶的利器,傻逼吸引傻逼。所以除非你一開始就是以騙傻子為目的,否則預留是有問題的。中本聰本人挖了第一個比特幣塊,得到25個比特幣,然後第二個塊開始,就是公平公開的挖礦,這是區塊鏈玩法的第一個標準。後來其他模仿項目就有預留了,包括以太坊,但是要注意,以太坊先給我們show了一把技術(比如自動化ICO,無需有人手動收集募集款項,自動轉化比特幣地址為以太坊地址),提供了開創性的技術實現論證,認籌的人有8000多人,這批初始認籌者,能看明白以太坊的潛質還是很有水平的(當時是大熊市)。然後,後來就玩壞了。這是我要指出的,區塊鏈玩法,啟動時無預留才是最好的。所以第二個標準,假如要搞預留,必須show技術,技術要夠炫,說服力強,而且最好是不懂技術的人看不懂,這樣確保認籌的第一批用戶不是小白(無法給令牌提供價值注入)。前一段時間我試用了某些區塊鏈內容激勵平臺,因為設計不當,首先把尾部人群挑逗起來,各種貼吧審美的內容氾濫,然後一群沒有工作的無業流民,在上面天天刷贊,賺幣,為了幾十塊錢發一些腦殘文章。畫面太美,不忍直視。那種蠻荒的感覺就像回到了二十年前的互聯網。

互聯網的前十年普遍是發現價值,沒有盈利模式,比如谷歌在斯密特加入前,那兩個創始人根本不知道怎麼賺錢,只是覺得搜索引擎可以實現信息的收斂,是很有價值的工具。亞馬遜創始人在聽了互聯網電子商務的思想後創辦,估價衝到300美元后,一毛錢賺不到,直線下跌跌到五美元,當年是跟樂視一樣的垃圾股,沒有盈利模式。區塊鏈現在也是這樣子,價值還沒有充分發現,談盈利模式太早。而且它的價值判定很多時候與現有思維相沖突,我們認為互聯網公司創始人跑路是壞事,比如扎克伯格跑路不是好事,但是在區塊鏈裡面,可能是相反的,我們認為中本聰跑路,創造了一個很大的價值,即“去中心化的價值”。這其實也是區塊鏈玩法的一個標準,如果不夠匿名化,有很多深刻理解這個事情的人,會看不上這個項目,同理,違反這個標準,又再次吸引到了一堆小白附身。為什麼要去中心化,去中心化的內在價值邏輯是什麼?我覺得是另外一個需要討論的問題,這裡先記下(敲黑板,重點)。玩法我們可以慢慢一條條總結出來,但有一條是不變的,把別人當傻子的玩法,一定是會失敗的。區塊鏈這個騙局的玩法的真髓,不是騙傻子(那沒什麼意思),而是騙聰明人,騙專家,騙學者,騙金融家,騙經濟學家,騙政治家,騙投機家,騙資本家,騙創業家,騙企業家,騙大佬………陪著這群大佬三點鐘不睡覺,看他們非常起勁地講歷史啊、哲學啊,這才是這個騙局感人至深的地方。理解了這個,才算是摸到了這個玩法的基本奧義。

如上所述,區塊鏈玩法也好,區塊鏈思維也好,有什麼具體的經濟前景,仍然在於其價值的發現,價值的發現從思想原型的建立,治理結構的設計、到產品的開發,使用的論證,用戶的認可,經濟價值的體現,完成一個完整的價值可視化閉環。

今天我們能夠切實體會到互聯網的價值,並且認為它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它已經完成了價值可視化的閉環,而走完這個閉環整整用了三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