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無事時不教心空,有事時不教心亂

(文/陳洛)

以前關於修生養性似乎從來都是達官顯貴、文人雅士的事,對於每日忙於生計的普通百姓,有如笑談。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一個人解決了基本的生存問題,自然會有精神世界的需求。現在談修心,對普羅大眾也實不為過。

不管是家國情懷,還是人生百態,許許多多的社會資訊、生活元素都會碰撞我們的觀念,刷新我們的認知,叩擊我們的心靈。

修心:無事時不教心空,有事時不教心亂

“知足常樂,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知足的人很容易感到滿足,因而一生不會受辱;知道且善於剋制自己的人,一生不會有什麼大的過錯。不讓慾念駕馭自己,淡泊明志,雲淡風輕,修的是知足克己之心。

修心:無事時不教心空,有事時不教心亂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都不願意接受的事物,就不要隨便強加於人。生活中,工作上這樣的情況時有發生,並不鮮見。可見,我們每個人時時要修同理之心。

修心:無事時不教心空,有事時不教心亂

“為草當作蘭,為木當作松;蘭幽香風遠,松寒不改容。”蘭草的幽香可以隨風飄遠,青松傲雪鬥霜依然不改容顏。面對困難,身處險境,則要修得一顆百折不撓、堅韌不屈的心。

修心:無事時不教心空,有事時不教心亂

“忍”之一字,眾妙之門。忍耐、忍讓也是一種修養,一個善忍之人,必能成其大事,也是取得成功的絕佳途徑。“忍”,不是不為,不是放棄,而是暫避鋒芒,積蓄力量。待時機成熟,必厚積而薄發。修堅忍之心,方可成有為之事。

不管是傅玄、王陽明一類的心學大師,還是生活中的普通人,做好修心並不容易,但又必須自覺而為之。只有修好了自己的心,才能管好自己的人,走好自己的路。

修心:無事時不教心空,有事時不教心亂

鬧時練心,靜時養心,坐時守心,行時驗心,言時省心,動時制心。這絕不是一句冠冕堂皇的闊論,而是我們每個人修心的“心經”。

用“無事時不教心空,有事時不教心亂”這句通俗的話來總結,再恰當不過。任何時候都我們不要忘記思考,不要百無聊賴,不要迷茫空虛,不要混混沌沌,而要靜下心來,目標堅定,腳踏實地,執著向前!

修心:無事時不教心空,有事時不教心亂


寫好文,做好襪,半霸環保好襪!


修心:無事時不教心空,有事時不教心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