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最近,一部來自Netflix的紀錄片《Ugly Delicious 美食不美》刷爆朋友圈,豆瓣評分直飆8.8。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看之前,我覺得美食紀錄片,不就是拍拍菜,再拍拍做菜的人。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與眾不同並不是說裡面拍攝的食物真的很ugly,畢竟美食總是讓人垂涎三尺。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該片的特別之處在於,其切入點是美食背後的不同文化,以及跨越種族的美食鏈。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讓人最記憶猶新的是主創團隊做的一個關於“味精恐懼症”的測試。

他們找來一些反感中餐的測試者。測試前,大家紛紛表示自己受不了中餐裡放的味精。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主創團隊對這些言論不置可否,開始給每個人分發零食。試吃時大家都表現得十分正常。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接著,專家告訴他們,零食中含有大量的味精,而他們卻並沒有任何身體上的異樣。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測試結果顯而易見。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該紀錄片的主持人是韓裔美國廚師Dave Chang張戴夫。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他是Momofuku餐飲帝國的創始人,曾創辦雜誌Lucky Peach(福桃)。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作為米其林星級廚師,他崇尚創新,討厭一成不變。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張戴夫認為,正宗是極權主義的一種狀態。

食物,是有彈性的,它可以隨著人的生活環境,食材選擇,口味偏好產生各種各樣的變化。但往往人們對“正宗”的偏執,消磨了這種彈性。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在第一集裡,他帶著好奇,走訪了多地的披薩名店,包括披薩起源地意大利。

面對如今五花八門的披薩,某家正宗老店的廚師憤憤不平。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而張戴夫則興然接受融入了各地特色的創意新品,比如日本的紅吞拿魚披薩。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嘗試所謂正宗的食物,但絕不止步於“正宗”。

在張戴夫看來,不斷地嘗試與創新才能推動食物的進步。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像披薩一樣,美國國內還有很多起源於其他國家的美食。經過不斷的發展,它們逐漸“美國化”。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可是食物的融入卻並不等同於種族的被接納。

在美國這個被稱作“文化大熔爐”但卻擁有最多偏見的國度,移民的身份認同早已成為社會矛盾的一部分。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如何打破傳統意義上的文化邊界,成為張戴夫在尋覓美食時思考的最多的問題之一。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白人對於亞洲飲食文化的偏見根深蒂固,即使中餐早已流入美國,但它在許多人看來還是很廉價。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其實最早把中餐帶到美國的是150年前的華工!慢慢的,發展出了簡單易食的中餐。

後來因為被排擠,大量窮苦華人找不到工作,於是才進入了餐飲業。

這就給美國人帶來了中餐=廉價的初始印象。

移民對於美食文化的貢獻無法估量,可種族歧視卻阻礙了菜系發展。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美食不美》不僅僅是一部美食片,它的獨特角度能讓我們從美食中瞭解並思考更多。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比如第六集談到了炸雞,於是便引出了關於歧視黑人的犀利問題。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在被奴役時期,買賣炸雞成為黑人的謀生手段之一,黑人與炸雞的聯繫也就從此開始。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由於白人的嘲弄,炸雞成為一種種族歧視符號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即使白人也吃炸雞,但當我們提及這種食物時,刻板印象會讓人覺得這充滿了種族歧視的意味。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其實,說到歧視,不單美國人,我們中國人自己連碗豆花還有甜鹹之爭,之前我分享過一個 (點擊紅字可以跳轉),評論裡充斥著各種鄙夷的論調

“日本的壽司不過是飯糰夾了塊生肉”、“中國隨便一個廚師做的菜都比日本菜好吃”......可見歧視無處不在!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一位讀者對日本壽司之神、天婦羅之神的評價

說回本片,張戴夫對有關食物的思考從未停止,在第三集中他採訪了幾組不同的家庭,並拍攝了他們的家宴。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食物是鏈接一個家庭最主要的工具,也是家人之間表達愛意的重要載體。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除此之外,食物更是一種信仰。

當張戴夫一行問中餐廳老闆是否願意為迎合白人而改變自己的食譜時,他說不會。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對於根植於血液裡的民族文化,餐廳老闆更願意堅持自己的信仰。“堅持自己所相信的,最終都會順利。”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張戴夫曾羞於表達自己對某些事物的愛,只因在別人眼中它們是“下等文化”的代名詞。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隨著年紀的增長,張戴夫逐漸轉變了想法。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他認為我們需要與這種傾向做鬥爭,對周圍事物要加以關心和深入瞭解。文化和食物一樣只有差異,沒有貴賤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紀錄片的最後一集,拍攝的是世界各地的餃子類食物:意大利餡釀意麵、摩德納臍餃、中國的水餃和生煎包等。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通過一系列的走訪拍攝,不難看出不同美食文化相異中的趨同性。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世界各地的美食數不勝數,真正的吃貨,一定不止是胃包容,心也要包容,海納百川,理解美食背後的不同文化,這就是這個紀錄片的內涵吧。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觀影指南

EP01 - Pizza披薩

EP02 - Taco塔可

EP03 - Family Recipe家常菜

EP04 - Shrimp蝦

EP05 - BBQ燒烤

EP06 - Fried Chicken炸雞

EP07 - Fried Rice炒飯

EP08 - Dumpling餃子

美國人評中餐“味精太多、廉價還髒”,韓裔廚師不服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