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開啟“網紅”時代營銷新模式 2022年旅遊總收入要達6800億

在重慶輕軌2號線李子壩車站下方,經常會出現一群拿著手機的遊客。他們拍下列車從居民樓穿牆而過的一瞬後,便迅速通過互聯網分享這一“奇特”的城市景觀。

當下,重慶獨特的山地城市風貌正藉助抖音等短視頻APP的傳播,吸引著大量遊客前來“打卡”。

僅在2018年“五一”假期,重慶市接待遊客就達到1735.75萬人次,同比增長達到21.6%,較前幾年有明顯提升。

重慶開啟“網紅”時代營銷新模式 2022年旅遊總收入要達6800億

如何留住遊客?這成為重慶市政府近幾年一直在思索的命題。儘管遊客數量增長迅速,但從衡量一個地區旅遊業的關鍵指標——人均消費金額、過夜遊客數量等觀察,重慶仍落後於其他“網紅”城市。

5月16日,重慶旅遊發展大會的召開正是著眼於解決這一問題。會議提出的目標是2022年旅遊業要成為重慶市綜合性戰略支柱產業,並建成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

此外,重慶市人大常委會也將於今年9月評議市政府旅遊產業發展工作,並重點圍繞旅遊產業發展機制建立運行情況和旅遊產業發展情況展開調研。

發力全域旅遊網羅遊客

被餘秋雨喻為“站立的城市”的重慶,有著國內其他城市不可比擬的城市風光。

“重慶是除武漢外,內陸地區較早開埠的城市,但對這方面的旅遊資源挖掘還很欠缺。”王秀模認為,重慶首先是文化與自然資源的挖掘不夠,其次是旅遊缺乏系統性的設計,主城區的旅遊與郊縣旅遊脫節,缺乏深度遊線路。

來渝遊客雖然總數多,但在消費情況方面人均花費偏低,這一直是重慶旅遊的短板。

在21世紀經濟報道統計的10個主要旅遊城市中,同期消費能力最高的是杭州,人均每日花費1868元,隨後的城市分別為北京、南京、成都、上海、長沙、深圳、武漢、西安和重慶,人均花費分別為1774元、1444元、1410元、1282元、1129元、1081元、902元和610元。其中,有8個城市的遊客人均天花費突破了1000元,即使排名第九位的西安人均每日花費也接近1000元。

與以往相比,本次會議的亮點在於亮出了“全域旅遊”概念。重慶市委主要領導在會議上表示,要注重全域化發展,做出亮點,做強特色,做深內涵,把景區連成線路,把珍珠串成項鍊,提升旅遊的文化底蘊和特色魅力。

“全域旅遊的概念提出,就是要強調重慶的深入旅遊。”王秀模說,“想辦法多留住遊客,多刺激旅遊消費。”

“網紅”時代創新營銷模式

根據計劃,重慶市的主要目標是,到2022年全市實現旅遊總收入達6800億元,旅遊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10%以上,旅遊業成為全市綜合性戰略支柱產業,建成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

重慶市大力發展旅遊業的背後,是這座城市對於第三產業發展的整體佈局。重慶市稱,旅遊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行業,對重慶市國民經濟發展與經濟結構優化具有很大的作用。

根據《2017年重慶市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公報》,2017年重慶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500.27億元,比上年增長9.3%。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為9564.04億元,增長9.9%,三次產業結構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分別為6.9%、44.1%和49.0%。

上述會議還表示,重慶旅遊發展需要“要堅持以品牌營銷為抓手,創新營銷模式”。

儘管重慶遊客人數一直列全國主要旅遊城市前列,但真正被推上“網紅”城市頭名的,還是在今年五一假期。

據重慶旅遊發展委員會統計,五一期間重慶市接待遊客1735.75萬人次,同比增長21.6%,收入112.48億元,同比增長30.5%,較去年增長8.6個百分點。

其中,洪崖洞景區五一客流量增長120%,熱度僅次於故宮,居全國所有景區第二。推動洪崖洞景區遊客爆發性增長的關鍵,正是短視頻APP流行後,新的旅遊營銷方式所產生的結果。

“網絡熱度是雙刃劍,能帶紅一個景區,也能放大很多問題。因此,只有堅持完善與開發才能留住遊客。”王秀模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