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信訪專題」浙江法院不迴避、不遷就、不姑息,讓涉訴上訪戶“棄訪轉法”

“軍斌,你家親戚把給你織的毛衣、拖鞋放傳達室了,來取一下吧。”電話那頭,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長、信訪辦主任張軍斌感到納悶:我家親戚來了,怎麼沒跟我聯繫?

到傳達室一看,與毛衣、拖鞋一起的還有一首小詩:“寒冬酷暑十三載,二零一二春風吹……”循著這個線索,張軍斌猜到這位“親戚”是誰了,這是一對老信訪戶,十多年來一直為拆遷安置補償糾紛不斷上訪。不久前,這個老案得到化解,張軍斌也和這對老信訪戶——老馬及他的老伴結下了深厚感情。

從“信訪不信法”到“棄訪轉法”,老馬伕婦觀念轉變的背後,是浙江法院涉訴信訪改革的深化。近年來,浙江法院堅持“不迴避、不遷就、不姑息”的信訪工作理念,堅持“依法糾錯、依法救助、依法終結、依法治鬧”四管齊下,按照“訴訪分離”的改革思路,基本解決了入口不順、出口不暢、程序空轉等信訪難題。2015年,全省法院在收案134萬件、收案量高居全國第二的情況下,進京訪僅423件,案訪比1986∶1,為全國最好,涉訴信訪秩序得到持續好轉。

降低門檻讓入口更順

走進浙江高院訴訟服務中心,一面透明玻璃牆被分成六個窗口,分別負責登記和刑事申訴、民事再審、行政再審、執行事項及信訪事項的來訪接待。大廳電子顯示屏上滾動著“真誠以待、釋法明理”及《來訪須知》,多媒體信息查詢機裡有《業務介紹》《訴訟文書格式》《法律法規查詢》等可供查閱,大廳裡井然有序。“訴訟服務中心常規接訪,即‘普通門診’。這是常態化的接訪,也是接訪量最大的。”浙江高院立案庭庭長王君介紹道。

201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依法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意見》明確提出,把解決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納入法治軌道,由政法機關依法按程序處理,依法糾正執法差錯,依法保障合法權益,依法維護公正結論,保護合法信訪、制止違法鬧訪,努力實現案結事了、息訴息訪,實現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與維護司法權威的統一。

為化解進入法院的大量涉訴信訪案件,浙江全省法院建立了“院領導預約接訪、中層領導輪值接訪、信訪部門領導隨機接訪、立案大廳幹警常規接訪、駐京工作組異地接訪、網絡視頻遠程接訪”的六級接訪機制。

“將信訪納入法治軌道,首先要解決‘入口不順’的問題,如立案門檻高,導致一些符合條件的訴求進入不了法律程序;訴與訪的界限不清、標準不明,工作中難以準確地分類處理等。”浙江高院副院長斯金錦說。

浙江法院根據中央政法委《關於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事項導入法律程序工作機制的意見》等規定,對當事人反映問題屬於“訴”類事項的,依法及時導入相應訴訟程序。當事人向法院起訴、上訴及申請執行、申請國家賠償的,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受案條件和辦理時限,及時予以立案登記,導入案件審理或辦理程序。據統計,2015年5月1日至2015年底,浙江全省法院共登記立案91萬餘件,同比增長18.6%,當場登記立案率為92%,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案件系從信訪渠道導入到司法渠道,引導當事人走法律途徑。

解決“來而不終”問題

入口順了,出口還要通暢。實行“訴訪分離”接訪模式以來,浙江高院提出,接訪窗口要做到“給每個來訪案件一條出路”,尤其是對纏訪、鬧訪案件,要麼依法糾錯,要麼救助化解,要麼依法終結,這較好地解決了以往來而不終、重複來訪的無序局面。

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王君說,浙江法院注重信訪案件實質化解,近年來每年都啃掉不少信訪積案,較好地解決了信訪程序空轉的頑疾。2014年、2015年,浙江全省法院分別化解涉訴信訪積案559件、450件,其中不乏十幾年的信訪老案。

早在2012年,浙江高院就暢通了刑事、行政申訴渠道,對符合申訴立案條件的,均給予兩級複查。數據顯示,2015年浙江全省法院共立案受理民事申請再審案件9942件、行政申請再審案件1259件和刑事申訴案件1022件。

此外,浙江高院還在全國率先與省檢察院聯合出臺了《關於加強處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配合銜接的規定》,依法引導當事人申請檢察監督,即只要當事人依法提出申請,檢察機關就予以受理並作出書面結論,2014年和2015年分別引導當事人向檢察機關申請監督並作出結論1625件、1454件。

司法救助是化解信訪矛盾的重要舉措。浙江法院以刑事附帶民事案件賠償不到位的被害人、生活有特殊困難的上訪群眾為救助重點,全面開展司法救助工作。

“我們曾進行摸底調研,從隨機抽取的1965件司法救助案件結案情況看,當事人領取司法救助金後,未就同一案件進行信訪的佔81.1%。”張軍斌說,用足用好司法救助資金,在化解矛盾糾紛、解決涉訴民生困難,特別是化解信訪老案中的作用非常突出。但司法救助絕非花錢買平安,必須嚴格審查,適度救濟,把錢用在真正有需要的人身上。

訴求不合理的不遷就

有些案件,法律程序已經全部走完,實體程序處理都無誤,解釋化解工作也做了一遍又一遍,但信訪人仍不斷纏訪、鬧訪。依法終結是處理這類案件的“終極”辦法。

為此,浙江法院嚴格依法啟動終結程序,同時,積極推動有關部門落實終結案件後續管理工作,明確信訪案件終結後由當地黨委、政府落實教育疏導。對終結後繼續違法上訪並妨害社會秩序的,由有關部門依法處置,切實扭轉了“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的不良態勢,有效維護了涉訴信訪秩序。

在浙江高院訴訟服務中心,設有法律援助工作站,浙江省法律援助中心派律師在這裡為群眾提供法律服務,其中不少是參與化解涉法涉訴信訪案件。通過答疑解惑、釋法析理,律師解決了信訪人看不懂法律文書、不理解法律處理意見的問題,促使信訪人服判息訴,實現案結事了。

“法官說我沒有寫再審申請的法律依據,我覺得是他們故意刁難,不願收我的材料,你幫我看看到底是不是這樣。”工作站內,當事人小林有些氣憤地說。

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律師陳佳接過材料認真研究。“你看,法官沒有說錯,你確實在申請書中遺漏了申請再審的‘法定事由’這項,不收材料並沒有錯,我這裡有法條你對照一下……”陳佳向小林耐心解釋。知道自己錯怪法官,小林也尷尬地笑了。

“律師參與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容易取得當事人信任,在辦案單位與信訪人之間搭建起了有效溝通的橋樑;能夠幫助辦案單位發現執法錯誤、瑕疵,提高審查處理的精準度和公正性,便於解決糾錯難的問題。”張軍斌說。

2015年,浙江全省法院共推動3087件申訴案件由律師代理,其中安排法律援助312件,並且實現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全省法院的全覆蓋。

近年來,浙江高院推行一系列信訪改革舉措,對於案件有問題的,做到瑕疵彌補到位、錯誤糾正到位;對於訴求不合理的,絕不遷就;對於違法纏訪、鬧訪的,也絕不姑息。

【短評】

給每個來訪案件一條出路

法律程序已經全部走完,實體程序處理都無誤,解釋化解工作也做了一遍又一遍,但有些當事人仍然不斷上訪。

化解這類信訪,一味拒之門外和一味姑息遷就,都不是好辦法。出事前相關部門和領導相互推諉扯皮,小矛盾不斷上交,最終會像滾雪球一樣膨脹變大。出事後,各級領導百般“關心”上訪戶,又使本該堅持的原則逐漸模糊。

如何走出信訪“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的怪圈?浙江高院在涉訴涉法信訪改革中所堅持的“不迴避、不遷就、不姑息”的理念值得稱道。

真誠對待上訪群眾,讓他們有說話的地方,同時,實事求是看待所反映的問題,對案件有問題的,瑕疵彌補到位、錯誤糾正到位;對訴求不合理的,答疑解惑、釋法析理、絕不迎合;對生活確有困難的,按照社會保障的有關辦法給予救助。

給每一個來訪案件一個出路,要麼依法糾錯,要麼救助化解,要麼依法終結,讓涉法涉訴信訪迴歸法治軌道,才能真正解決來而不終、重複來訪的無序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