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確認將撤回對“差評”的投資,你怎麼看?

史國宏

關於騰訊撤回對“差評”的投資,在我們這些圈外人看來就像是神仙投資,讓人摸不著頭腦,但是萬事都是有原因的,根據一些知情人的報道,抱貓君大概也瞭解了一些事情的原因。下面就來看看吧~

據知情人消息報道:

5月23日,差評(杭州麻瓜網絡)宣佈完成了由騰訊TOPIC基金 (騰訊興趣內容基金)領投,雲啟資本等跟投的A輪融資,本輪融資金額三千萬。



一石激起千層浪,騰訊集團公關對此事的回應稱,業務部門的投資,並非公司級投資,不該斷定為騰訊的立場。


5月24日晚間,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 馬化騰在朋友圈評論稱:“之前不知道這個case。原為效率而下放一些小額投資權給業務部門。目前看業務團隊並沒有做好盡責調查,我們會負責任解決好。”


差評早年曾被詬病洗稿

自媒體同行認為差評運營者通過一定的套路的“洗稿”,迅速參與到熱點的討論,其文章常常突破10萬+的瀏覽量,而被其“洗稿”的媒體的流量上萬已經不易。


一些看法:

整個事情發生不過一天的時間,差評剛剛宣佈騰訊融資,這邊騰訊就被diss沒有價值觀

標題也起的尤為難聽,《騰訊大如藏獒 說到底還是狗》,眾所周知,像是騰訊這類的企業最注重的就是宣傳企業價值觀,如阿里月餅門捲鋪蓋走人的技術人員,都是企業價值觀的犧牲品。所以騰訊撤資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只不過這對於“差評”來說就是很大的打擊了,剛發佈被大佬融資的消息,結果分分鐘撤資打臉。

在抱貓君看來,騰訊撤資是一種對企業文化的維護,因為這麼多年來騰訊一直被人詬病抄襲,企業也在用努力一步步證明自己的實力,馬化騰也說了這是業務部門的投資不能代表騰訊立場。


但是對於“差評”曾經洗稿這種事的容忍度比較低,再加上“差評”因為洗稿的行為在自媒體圈子內就引起了諸多大V的不滿。唇舌之戰,輿論的力量不容小覷。騰訊剛剛被“沒有夢想”折騰的夠嗆,現在對於這種話題自然就會十分敏感。

以上就是抱貓君的一些個人看法,你們認為呢?



出品:懂財帝


懂財帝

對所有的抄襲者,以及所有的抄襲支持者,我們只能給“差評”。

無論你是媒體或自媒體,是創業公司,還是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不去抄襲,不去支持抄襲,都是底線。



具體到此次騰訊興趣內容基金攜手雲啟資本、中寰資本3000萬投資自媒體“差評”引來的風波,我們需要等待騰訊的調查和處理結果。

此前,已經有PingWest品玩等指控“差評”抄襲。我不清楚,騰訊有沒有支持抄襲者,甚至不把抄襲當回事;我也不知道,騰訊興趣內容基金決定投資“差評”或其他內容創作者之前,盡職調查項目中有沒有涉及到知識產權的事情。

但我們大家都知道的是,在當下的中國內容創作和內容創業生態,乃至整個互聯網和創業圈子,抄襲現象比比皆是。

有的人抄襲了,卻不以為意。有的人知道別人抄襲了,也不以為意。風氣使然。

也許有人會說,今天是大眾創作、萬眾創業的時代,有很多媒體或自媒體就得靠“洗稿”生存,我們是不是也需要多一些寬容。

這讓我想起十多年的一樁公案。今天的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當時還是復旦大學一名博士研究生,指控汕頭大學長江新聞學院一位教授抄襲自己的論文。三天後,長江新聞學院這位教授辭職。

南方週末報道過這樣的細節:時任長江新聞學院院長陳婉瑩宣佈接受該教授辭呈之後,召集幾位研究生面談,出了一個題目。北方某名校剛公佈《本科考試工作與學術規範條例》,規定四種抄襲將被開除學籍:平時論文中抄襲篇幅超過總篇幅50%的;畢業論文、設計中抄襲篇幅超過總篇幅30%的;將他人觀點構成自己學術作品全部、核心或主要觀點的;他人替自己撰寫論文和替他人撰寫論文的。陳婉瑩問學生們對這份條例的評價,學生們都認為很嚴格。陳婉瑩說:“你們都不及格。”當時在長江新聞學院任教的美國著名電視節目“60分鐘”前製片人Peter Herford則說了這樣一段話:“抄襲就像懷孕,只有懷孕或沒懷孕,沒有懷孕一點或者懷孕百分之幾。”

最後,也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麼給團隊、給同事解釋“規範引用”的:“你如果引用別人的內容,哪怕只是一句話,卻未註明來源,那就是抄襲!如果某個信息屬於非獨家,你用自己語言重新表述,可以不註明來源。但如果你直接引用別人表述,請註明來源。如果某個信息是別人的獨家,即使你用自己的語言重新表述,也請老老實實說明來源。”


老虎科技

這筆投資已經確定告吹了,不過從目前雙方公開的表態來看,並非騰訊撤資,而是差評方面主動退回投資。

騰訊投資差評被罵之後,有接近差評的人士向差評提了兩個建議:1、所有歷史文章查一遍,被質疑的文章,若確實有問題,該道歉道歉,不要有僥倖心理;2、想證明自己很簡單,主動把騰訊的投資退掉。目前看來,第二個建議是聽進去了,第一個建議,可能只聽進去了30%。

差評此舉“主動找臺階”的意味很明顯。眼下,對於騰訊投資差評,網上輿論是罵聲一片。雖然此前差評的名聲也並不好,但騰訊此舉無疑將差評推到了風口浪尖。誠然,自媒體領域洗稿、抄襲確實嚴重,打擦邊球的自媒體也大有人在,但如果這樣的自媒體可以獲得騰訊的投資,就難免引發輿論對騰訊關於內容創作態度的思考。


全天候科技

也就是說,3000萬的投資,貴方連盡調都沒做好,有錢任性到如此程度。


政商參閱

這裡討論的重點是作為投資公司,騰訊興趣內容基金到底有沒有做好盡職調查程序。

這實際上也反應國內投融資機構普遍的運營狀況。

我先說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一朋友,目前在一家VC任投資經理。

時常來找我詢問對某些特定行業發展的看法以及一些還有一定知名度的公司的看法。

他的目的當然是希望能找到潛力股,能把錢投出去。(只有錢投出去了,他們才有獎金;投資退出並獲得回報,他們有更大的獎金)

我不能咬定說他詢問我意見算不算盡職調查的一部分工作;也不知道他問了我後,有沒有問其他人,尤其是更瞭解他們目標項目的人。

但從他問我的問題,我能感受他對行業一點都不熟悉,甚至不如一些剛畢業的學生。

可錢在他們手裡。

當然投資決策最後可能會有他們領導作出,但這種幾千萬的投融資決定,別說馬化騰,中國只要還有點名氣的投資機構,都到不了VP級別。

所以,問題就出來了,這種投資災難也就發生了!

“差評”只是其中一個典型。

簡單的說,中國在VC這條路上還有太長的路要走,更直接的是,中國有太多不懂行業、不懂投資的人手裡卻捧著別人的錢,在亂投!


科技向令說

自媒體時代,媒體的價值被最大化的展示出來了,差評投資的事情出現了馬化騰的回覆或造成差評3000萬投資泡湯,甚至影響產品之後的投融資。在自媒體時代,人的影響力太大了。

而差評的朋友圈也在晚間就此時發表了評論,要談之外也頗為不忿。

我們先來看事件的原委。今天新聞爆出自媒體賬號差評獲得騰訊3000萬融資,然而此時輿論開始變化,主要的原因是差評曾有洗稿嫌疑,此前也有霍炬起訴差評,2016年,該案在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法院正式開庭,據悉這也是國內自媒體首個關於“高級抄襲”公開庭審的案子,但霍炬敗訴,但對於自媒體行業從業者來說,大家認為差評是被實錘洗稿的。



而這件事,對於差評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如果騰訊撤訴,那差評以後的融資會面臨巨大的問題,因為差評被最大投資機構騰訊蓋戳為“洗稿大王”。

你怎麼看差評這件事呢?一起評論聊啦


毛琳Michael

投資是要講邏輯的!能夠看到很遠的人,畢竟是少數人。真理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大多數人是“烏合之眾”!

在我看來,騰訊投資“差評”並不是“差評”。

大家(主要是自媒體人群,特別是被差評洗過稿的人)對“差評”不尊重知識產權的憤怒,而不是騰訊投資的問題。

要不要尊重知識產權?顯然是要尊重的。“差評”在早期的時候,確實存在“洗稿”問題。可是這跟騰訊現在投資有什麼關係?!

打個比方,一個10歲的兒童有數次偷盜行為,但考上了大學,大學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去找工作,通過了面試,有人突然說他小時候有偷盜行為,這家公司就不能錄用他嗎?這家公司需要去調查他偷盜的行為嗎?

顯然,這是很滑稽的事情!

事實上,在自媒體圈,至少在科技自媒體圈,比“差評”無底線的人,不在少數!

我在一些朋友圈看到,一些所謂的科技自媒體大V的憤憤不平,表現出來的是嫉妒:我比“差評”做得好,騰訊居然不投資我,騰訊那幫人真SB!

對於這樣的“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人、我只能“呵呵噠”。

騰訊投資“差評”僅僅是因為“差評”的內容嗎?顯然不是!大家根本就沒看懂“差評”的矩陣和商業模式!

投資的邏輯是什麼?騰訊為什麼要投資“差評”?騰訊真的就如大家所言的“不如狗”嗎?

投資的邏輯是基於底層業務的長遠利益考慮。

試問有多少科技自媒體真正做到了這一點?這也是騰訊不投這些人分原因。

從在商言商的角度來看,騰訊投資“差評”一點問題都沒有。

而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也很重要,不是你我之人,一時半會兒能捋清楚的。騰訊又不是主管部門,只是一家企業。大眾這樣去對“差評”和騰訊進行求全責備,還是有點過分!

再說,所有的新鮮事物的出現,都可能是醜小鴨,有這樣或者那樣的不足,但不能說小時候醜,長大後就難看啊!這是情理!

就如同小孩會偷盜一樣,長大後就可能不會有偷盜行為了!我們不能以他小時候偷盜行為去評判他的現在和未來!

事實上,經過這一波輿論的洗刷之後,“差評”的影響力不僅沒有跌落,反而上升。至少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差評”,其粉絲可能蹭蹭向上漲!

“差評”經過這一事件後,只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受用戶和資本青睞。大家等著瞧吧!

所以,我個人認為,騰訊毋需對“差評”一事進行置評,投資有投資的邏輯,大眾是看不到的。

最後溫馨提醒:如果騰訊真的撤股的話,絕對是騰訊的損失,其他資本方儘快搶奪這一香餑餑吧!我拿生命保證,“差評”未來不會“差”!


唐氏二少

近日,騰訊投資自媒體賬號“差評”一事引發軒然大波,消息顯示,24日馬化騰親自在朋友圈回應,表示這項投資目前看業務團隊並沒有做好盡責調查。


騰訊誕生以來,在很多項目和產品的設計上都曾揹負過“抄襲”的罵名,這次選擇同樣有“抄襲”嫌疑的“差評”進行投資,不得不讓人質疑,騰訊在投資決策中,收益的導向已經高於樂知識產權保護的原則,如果騰訊公開以投資的方式支持有同樣“抄襲”醜聞的媒體,對於騰訊的名聲是不利的。

騰訊到底作何選擇,還是拭目以待吧。


AI財經社

  騰訊投資差評這個事情,要從兩個維度來看。單純從投資的角度來說,作為一個投資機構,差評是一個優秀的投資對象。不過,騰訊投資差評,絕對不是一樁好生意。

  雖說騰訊投資差評能夠帶來豐厚的利潤回報,可價值觀的衝突,意味著騰訊投資差評是一個不穩妥的方案。對此,三表撰文指責騰訊的投資行為:

  “差評”一家以“洗稿”起家的自媒體,毫無原創力可言,是科技圈最勤勞的搬運工,長期蹲守知乎、微博、公眾號等各平臺,東扒西扒,改頭換面,甫以“廣點通”的流量加持,迅速成長為粉絲眾多的大號。
  這是一個在騰訊判定“洗稿”無力,“廣點通”流量血汗工廠導入的背景下成長為“頭部自媒體”的最好範本。

  如無意外,騰訊投資差評這樁生意會黃。雖說馬化騰出面平息了風波,但騰訊的品牌形象,因為投資差評這一事情而受損。這一事件背後,折射出騰訊內部管理的問題。


賈敬華

再者,現在是“知識付費”時代,一篇文章所表達的思想理應是受到知識產權法保護的。但是由於這方面的法律尚不完善,所以導致洗稿的現象在媒體行業非常普遍。就連騰訊公關總監也稱洗稿的做法“在法理上行得通”。但即使如此,“不抄襲”一個媒體人最基本的職業操守。

遺憾的是,“差評”從一開始就沒有堅守媒體人的基本原則,“差評”以洗稿起家已經被很多媒體“實錘”。比如知名科技媒體“品玩”就層慘遭“差評”抄襲。儘管近一年來“差評”已很少洗稿,但這段“黑歷史”是怎麼也抹除不掉的。

因此“差評”的投資肯定將會給騰訊品牌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也難怪馬化騰會親自了解情況,並且在朋友圈回覆稱“業務部門並沒有做好盡責調查”。儘管馬化騰沒有進一步的明確表示,但官方的回覆顯然是在和“差評”撇清關係,目前看來“差評”的這3000萬多半是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