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錢,我還能喜歡什麼?

文|Sinopec淡然

白巖松說:有時候,我們活得很累,並非生活過於刻薄,而是我們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圍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緒所左右。其實你是活給自己看的,沒有多少人能夠把你留在心上。

——題記

除了錢,我還能喜歡什麼?


01

前不久,一個朋友圈裡的朋友,向我傾訴她的苦惱。

她說自己“不缺錢,但非常迷茫,找不到自己。” 她有三個娃,現在是全職媽媽,跟老公在緬甸做生意。

她想找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兒做,做了各種嘗試,“學了瑜伽,我學了緬文,學寫作,還在網上定了各種課……” 可還是,沒有找到能讓自己全身心投入的真正感興趣的東西,非常迷茫。

她讓我想起自己的一位高中同學。她是標準學霸,高中成績在全校始終排名前五。

後來她考上重點大學,畢業後考上了公務員。她擁有的,絕對是傳統意義上的成功人生了。可某天夜裡,

她竟也忽然跟我吐槽,說關於自己喜歡什麼這件事,很迷茫。她說,“想了很久,但想不出”。

我的一個朋友,剛換新工作,要上臺做自我介紹。他覺得我文筆好,請我幫忙寫份發言稿。他把格式發給我,我看到“個人愛好”的選項他空著沒填。

問他,結果他說,“我不知道自己有啥興趣愛好啊,你幫我想一個吧。”

在知乎裡輸入關鍵詞“興趣愛好”,馬上會跳出上萬條相關提問。

我們這個時代,太多人因為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愛好而迷茫、苦惱。

猶如書中的故事我們大部分人往往喜歡結局,而人生往往是享受其過程,畢竟人生不是故事,故事也很難成為一個人的一生。

尤其人到中年了,想找到讓自己“燃起來”的愛好,卻總有種深深的無力感:貌似是,除了錢,真的不知道自己還能喜歡什麼。

除了錢,我還能喜歡什麼?


02

他也問自己,“除了跳水,我還能幹什麼?”,為這個問題苦惱了很久。

後來,太太開導他,“是不是可以換一種方式,試著問問自己,還想幹什麼”。

於是他想到,小時候自己沒進國家隊之前,曾經有個夢想——想開個自己的演唱會。然後退役後,他選擇了去學習唱歌。於是,他的人生又找到了新的價值和目標。

一個興趣愛好,竟然救贖了世界頂級運動員,讓他退役後的三十歲的人生,得以重新開始。

網絡慈父和菜頭的一句話:“你可以不重要,但是你的喜歡很重要。有喜歡才有自我,有自我,才有解脫的可能。”

將自己的興趣愛好發揮到極致,還很可能成為一件非常非常賺錢的事兒。

從那些關於心靈雞湯、勵志、成功學的書中我有沒有學到什麼有價值的東西?這些書基本是大同小異,無非從兩個角度展開:一是態度問題,講一些正能量的故事;二是技能技巧問題,如如何與人相處打交道。

反思自己,回過頭來想一想,是什麼人才會喜歡這類書籍呢?多是自身修煉不足,找不到自己的興趣所在,生活中又倍感迷茫、失意、無助的人。如此,想在這些書中獲取所謂的“捷徑”。

這又是何等的荒謬,一個人若是擁有知識、技能等一切真本領的話,達到自己的理想是指日可待的,又何須整日累讀這些書呢?若是缺乏知識、技能等,那他當下亟需學習、磨鍊自己的知識與技能等等。

白落梅說:人生一局棋,關於輸贏,我們總是無能為力。迷惘之時,多半在局內,當你了悟的時候,人已在局外。若用平和的心態,看凡間一切,簡單明瞭。若用複雜的心態,看萬丈紅塵,則為世相所迷。

若果真有捷徑的話,便是將興趣愛好融合的個人目標理想當中,並熱愛著它,並適時修煉一下自己好高騖遠的身心。

除了錢,我還能喜歡什麼?


03

樊登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故事主角是他大學師弟,是個音響發燒友。他在讀科學論文時,發現一個聲學大師的論文,研究了一套新的,跟以往音響的聲音傳遞完全不同的方式。論文寫了設計構思,但最終沒有落地實現。

這個發燒友當下就覺得太棒了,然後花了幾年的時間研究,竟然按照這個原理做出了一套音響。售價5萬元一套,我們外行覺得貴,但發燒友們卻爭相購買,因為聲音效果確實超乎預期的好。

後來羅輯思維做了他的總經銷,通過羅輯思維賣給了更大量的發燒友。樊登說,“他真的賺了好多錢,現在發了!”。

現在這個師弟成為了喜馬拉雅的音頻首席設計師。

你看,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僅是對自己的救贖,同時還能讓你致富。

興趣可以讓你選擇人生方向,但只有努力才能讓興趣選擇你。找到興趣,併為自己的興趣堅持不懈,你就一定會找到自己的位置!

何不靜下心來,認真想想,閉上眼睛回憶一下自己人生走過的路。有哪些事,是曾經讓你獲得過開心,獲得過成就感的。

拋開賺錢、拋開被別人認可的前提,只是從內心出發,問自己, “我喜歡什麼”。

朝自己喜歡的方向努力,就獲得了成功的加速器,就會有加倍的收穫。

著名網絡作家和菜頭曾經寫過一篇《你不重要,你的喜歡很重要》。

我們每個人都是像螻蟻那樣的存在著……社會以權力、財富、外貌、名望評價一個人,讓大多數人成為塵埃一樣的存在……但是,因為喜歡這件事本身,這個世界不能壓縮你也不能剝奪你,不能改變也不能無視你。你變成一種非常堅實而又具體的存在。

我們每個人,是因為有了自己的喜歡,才能在拋開被社會定義的標籤後,依然保持與千萬人有所不同。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