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山縣第一小學“賢雅”辦學走出新路

連江河畔,賢令山下,陽山縣第一小學始建於清朝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前身是“官立高等小學堂”,1984年更名為“陽山縣第一小學”,2007年陽山教育資源大整合,學校從縣城中心地段搬遷至現在的慈南路一號新址。從清朝末年的民國時期創辦,歷經解放前、解放後教育發展與壯大,一屆屆學子從這裡走出,他們團結奮進、開拓進取,見證著這所學校的厚澤綿長歲月和神奇發展。

風雨磨礪,巍巍翠屏,現如今,這所有著百餘年曆史的學校依託深厚的人文底蘊和數千莘莘學子堅定不移的堅守,始終如一地根植傳統,實踐著傳承文化的永恆理想,並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思想放眼世界。

阳山县第一小学“贤雅”办学走出新路

辦賢雅之校 書香薰陶的綠色校園

阳山县第一小学“贤雅”办学走出新路

行改革創新之舉 培養品高儒雅的教師

“我們提出賢雅內涵式發展,一邊思考一邊摸索,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創新,走出了一條不尋常路。”馮健鋒校長表示,秉承著全新“賢雅”辦學理念,學校不斷更新觀念,在教育教學、學校管理等方面勇於探索和創新。

教師是學校發展的核心要素,學校立足時代和教育發展,通過加大對教師的人文關懷,提升了教師對自身職業的滿意度和幸福感,最大程度地激發廣大教師的內在潛力,增強教師對學校的歸屬感,讓“一小有你真開心”學校文化得到認同,從而以“高雅”的姿態面對自己的工作。明確對教師塑雅容、行雅言、養雅德、樹雅思、培雅趣的具體要求,培養教師言談文雅、舉止優雅、情趣高雅、氣質儒雅的“仁師”品格,著力打造一支具有“寬雅的愛生胸懷、博雅的教育知能、邃雅的教學方法”的儒雅教師團隊。

重視和加強對教職工的人格修養教育,建設賢雅學校制度管理,建立健全學校章程和“六大”評價體系,制定了人事管理、安全管理、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後勤服務管理等內部管理制度。從教師到門衛,人人職責明確;從教學管理到學生管理,處處責權分明;從教育教學到後勤服務,事事有章可循,為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方向和制度保障。

為深入推進新課程改革,學校重視教師隊伍建設,為教師成長搭建平臺,加強教研組建設,開展各種課堂教學活動,通過搭建、優化學校名師工作室、教研組、備課組等多層次的研訓,引領老師們聚焦課堂,探究學科核心素養,並建立起同伴間強大的互助支持,實現了團隊發展。注重名師培養,培養教師琢玉精神,積極實施名師工程,實行跟蹤式管理與服務,助推教師專業發展,鼓勵教師做“學習型教師”,勤煉內功,刻苦磨課,通過“常態課”、“爭鳴課”和“精品課”激勵人人主動承擔公開課,爭當學科帶頭人;重視課題研究,鼓勵教師研讀理論,寫心得開研討多思考勤動筆,多渠道開展教學研討活動;切實抓好教師學科培訓,鼓勵教師“走出去、學致用”。2017年,學校還重磅推出“校長約課”制度,有意識地對一些優秀教師、潛力教師和待提高的教師提希望、提要求,壓擔子,促進優秀教師苗子的快速成長;組織全校教師通過參觀學習、交流討論、反思內化他人教學精華,並推廣實踐。業務副校長鄒麗環與老師李小潔參加小學語文“四型三讀”單元整體結構化教學理論學習後,以學科、課題及跨校聯結等形式開展教研,率先在高效課堂的探索上邁開步伐,獲得了學校課改的經驗及成果。

辛勤耕耘,必定會結出豐碩果實。2017年,縣一小李莉萌和陳麗莉老師的公開錄像課《我的戰友邱少雲》和《難忘的八個字》分別獲得了華樾(北京)科學技術研究院舉辦的全國小學“語文主題學習”課堂教學競賽二等獎和三等獎;在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語文出版社舉辦的全國優秀教案全國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優秀論文、優秀教案、優秀錄像課”評選中,黃綠英老師的課案《石榴笑了》獲得了優秀教案一等獎、優秀錄像課二等獎,劉小青老師的課案《看書》獲得了優秀教案一等獎。

阳山县第一小学“贤雅”办学走出新路

育品正學優之人 打造豐富多彩的校本文化

縣一小的“賢雅”文化理念獨特新穎,也體現在校本文化的無限創意。學校始終堅持以生為本,尊重學生差異,關注學生的長遠發展,不斷探索和完善新途徑。在開足開齊課程、課時基礎上,學校立足實際,滿足學生多元化、個性化、本土化的需求,初步形成符合課改要求的系列校本課程,創立了以社團活動為載體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模式,為學生搭建平臺,通過品格教育加強德育建設,在“修賢德、踐雅行”辦學願景的引領下,逐步建立起整體育人的課程方案,體現學校的文化理念,為學生的品質成長助力,培養文明體健,品正學優的陽光少年。

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科學開發校本課程,形成《賢之孝》《雅之學》《雅之藝》《雅之綠》等系列具有賢雅特色的校本教材,開設相關校本課程,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有機結合。學校實行校本課程的改革,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和個人興趣,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課程。學校開設項目也由原來的十幾項增加至現在的二十餘項。豐富的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促進了綜合素質的提高。全校現共設有“書香閱讀”、“開心足球”、“優雅葫蘆絲”、“快樂合唱”、“儒雅書法”、“智慧圍棋”等10多個課程,內容涉及“會書法懂音樂愛科學樂動手善運動美文章”等領域。學生自主選擇課程體現了學校對學生差異的尊重,是對“因材施教”教育原則的有效落實,其實質是從“補短式”的教育轉向“揚長式”的教育,有利於創新人才的發現和培養。

伴隨著“立德修賢 踐行優雅”辦學理念的不斷深入,學校將傳統文化教育與學生養成教育結合起來,編寫了陽山縣第一小學校本教材《賢雅之光》,並詩詞歌賦拓展賢雅文化,目前已完成《雅之學》校本教材的《走近成語世界》《古詩漫遊》《經典誦讀》及《歇後語大觀園》及《玩足球》等內容,把《賢雅之光》與踐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有機結合起來,推行學生德行功課,將修身、處世、接物結合起來,將學、問、思辨落實到學生行為上。這些秉承著陽山縣第一小學百年老校之書香和翰墨傳承的底蘊的校本教材,正不斷推進賢雅育人的進程。

多彩的校本課程豐富了學校的生活,精彩的內容、多樣的形式,讓學生們的活力得到了釋放、情操得到了陶冶、“賢雅”校園文化也得到了繁榮,賢德雅行在校園內外開花結果。2017年,賢雅一小全體師生在教育教學中成果豐碩,獲得縣級以上榮譽有149項,其中獲縣級獎100項,市級獎28項,省級榮譽13項,國家級榮譽8項。2017年,由師生自編自導自演自拍的微電影《她進步了》獲得了全國第十四屆中小學校園影視評選活動一等獎。

躬耕樂耘,砥礪前行,陽山縣第一小學將繼續在弘揚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同時,在創新德育、精細管理、打造特色、夯實科研等方面奮發有為,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提升百年老校辦學質量,使百年老校熠熠生輝,讓立德樹人的公平教育煥發出現代化新風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