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建營一體化”思維轉變 打造適宜運營的北京冬奧會智慧場館

向“建營一體化”思維轉變 打造適宜運營的北京冬奧會智慧場館

“北京賽區將設6個競賽場館、7個非競賽場館;延慶賽區設2個競賽場館、3個非競賽場館;張家口賽區設4個競賽場館、4個非競賽場館……”據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部建設處處長桂琳介紹,舉辦2022年冬奧會共涉及26個競賽及非競賽場館。

隨著韓國平昌冬奧會落幕,冬奧會正式進入“北京週期”。日前,由中國建築業協會智能建築分會主辦,中智華體(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智慧體育場館建設專題論壇——冬奧會專場”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會上,與會社會學者、行業專家與企業家們共同探討了破解北京冬奧會場館運營難題的前沿話題。

“在新的冬奧籌備週期內,由夏季奧運會游泳跳水等水上項目到冬季奧運會冰壺比賽項目,水立方是較為徹底變更競賽需求的冬奧場館。”據北京國家游泳中心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楊奇勇介紹,作為未來舉辦冬奧會的比賽場館,水立方正在建築智能化方面進行著創新嘗試。“目前,我們正致力於建立場館能源管控系統,其中包含了能源計量系統、能源管理平臺、移動運維平臺。通過系統可全局監測與控制建築能耗,展示建築的基本運行信息,與樓宇設備監控系統實時通訊、對接設備故障報警處置、設備保養等功能。”

“水立方將在2022年冬奧會承接冰壺和輪椅冰壺比賽項目,由水到冰,變身冰立方。”楊奇勇表示,在北京冬奧會期間,將以保障賽場環境為重點。“我們將實現對溫度、溼度、冰面環境等方面的智能化控制,充分滿足冬奧會冰壺比賽的競賽需求。這一點在剛剛結束的平昌冬奧會上已經得到了驗證。在前期已經完成相關調研的基礎上,水立方將在今年實現啟動冬奧冰壺比賽場地的改造工作,並在各子項目的改造中,充分融合智能化要求,提升水立方場館的智能化水平。”

“我們還希望利用2022冬奧會的有力拉動,通過增強現實和人工智能技術,建設一個增強現實智慧觀賽場景,比如在2022年冬奧會冰壺比賽中,實現基於AR技術的智慧化觀賽。以設備智能AR眼鏡和現場觀眾手機為載體,提供內容豐富、及時的信息推送,增強賽場視覺體驗;採用人工智能技術分析預測冰壺比賽戰略,實現現場觀眾與比賽的實時競猜和互動,以提高觀賽體驗。”據楊奇勇透露,在冬奧會結束後,該北京冬奧場景也會在場館後臺保留,通過移動設備重現,成為賽後旅遊的一部分內容。“增強現實和人工智能技術也將應用到電視轉播、群眾體育運動培訓等領域。讓科技驅動創新,努力打造體育+科技文化跨界融合的全新雙場館,這將是水立方建築依託智能的雙翼,建設智慧場館的最高形態。”

中智華體(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文海認為,打造適宜運營的冬奧會智慧場館,可以解決目前體育場館普遍存在的能耗高、人員多、效率低的根本痛點,滿足北京冬奧會賽後運營及消費受眾體驗的新需求。

“中國體育場館的運營困境,源於長期以來中國體育場館建設一直缺乏真正科學理性的綜合策劃和可行性研究,場館與真正的使用需求脫節,與城市生活、產業發展脫節。體育場館建設追求“標誌性”的虛榮心態,導致規模攀比、外觀造型凌駕於功能之上,忽略實際用途和使用者的感受,才造成了如今的困境。”徐文海表示,運用建築信息模型、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及能源互聯網技術,通過推行場館設計、建設、運營管理一體化模式,將北京冬奧會賽事功能需要與賽後綜合利用有機結合,以達到增強場館複合經營能力,拓展服務領域,延伸配套服務,實現最佳運營效益的目標。

同時,徐文海還認為,隨著新時代智慧場館需求從單一的滿足建設需求過渡到滿足建設、運營、使用三者整體需求,北京冬奧會場館建設也必須與時俱進,從單一場館建設思想轉變為涵蓋場館全生命週期的建營一體化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