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終極幻想:別人家的男朋友,好想試試!

女人終極幻想:別人家的男朋友,好想試試!

1

這世上有兩個完人:

一個是“別人家”的小孩,另一個是“別人家”的男友。

我們很多人,簡直是通過朋友圈裡“別人家的男友”,才知道:

靠,原來別的女生這麼爽!

靠,原來自家男友這麼不稱職!

看著別人曬男友的花式寵溺,自己心裡簡直打翻了醋罈子、鹹菜缸、辣根碗……真真真意難平!

但既然都長到談婚論嫁的年紀了,心智也要跟著成長,不能還停留在一維表象上,我們要學會辯證的思考:為什麼別人家的男友從來不讓你失望?

2

很可能,讓人失望的那部分,他女友都不曬。

文學家說:

任何一個女人都有兩個版本:在職場、社交場合給別人看的精裝本,在家翻的平裝本。

以此類推,別人家的男友也有兩個版本:

線上朋友圈裡曬的精裝本——用了大量美顏和濾鏡;

線下關起門藏著的平裝本,其實和你家那位一樣:

不洗腳/不愛做家務/也是煩透了各種節各種紀念日……

女人終極幻想:別人家的男朋友,好想試試!

3

有可能,不同人表達愛的方式不同

郭靖是不會甜言蜜語的,可他對蓉兒的愛毋庸置疑。

我爸這輩子從沒說過一句愛我媽,但地震時,睡得迷迷糊糊間,他一把我媽摟在身下,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擋住落石。

每個人有自己愛的表達方式。

喜歡楊過沒錯,但不要揪著郭靖試圖改造成楊過。

一個人的氣質類型是先天既定的,後天只會形成性格去掩蓋,女朋友的作和眼淚,他可能會暫時迎合,但日後的相處中,“本性”終會暴露。

最好的愛就是你醜我瞎,你要的恰是我要給的。相愛再深,也難抵需求不匹配的相殺。

4

還有可能,你只看見賊吃肉,沒看見賊捱打。

曾收到一條留言,有個女生詢問“這種男友能不能嫁”。

表面上,她有一個讓人羨慕的“別人家的男友”。比如,iphone每出新款,他必定第一時間買來送她,她也髮圈以示感謝感動。

但,送完手機後,男友就誕著笑臉哭窮:“我錢都給你買手機了,求包養”。

此後無論吃大餐還是路邊攤,交停車費還是買瓶水,男友都坦然等她買單……

可她並不是白收他的禮——每次都會添一點回禮,這樣來往幾次,心裡揮之不去的被算計感,可又說不出。

《九層妖塔》中,王館長說:“你看到的生,不一定是生;你看到的滅,也未必是滅”。

看到別人曬的幸福,未必是真幸福。

白百合和羽凡在《跑男》裡大秀恩愛時,兩人早已協議離婚。

薛之謙演唱會上深情獻歌前妻,讓多少人再次相信愛情……然翻出舊事,竟也是出軌墮胎撒謊成癮的齷齪……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要盲目攀比,被別人表面的光鮮打擾了自己的幸福。

女人終極幻想:別人家的男朋友,好想試試!

5

我們最終會遇到一個什麼樣的戀人,取決於內外兩方面原因:

(1) 內部原因:

能力(穩定因素)

努力(不穩定因素)

(2) 外部原因:

運氣(不穩定因素)

任務難度(穩定因素)

拿女神賈靜雯來說:她廣受少女和熟女的羨慕,她家的修杰楷妥妥地“別人家的老公”——有顏有腹肌,寵妻又顧家。

賈靜雯能遇見修杰楷,自己有實力是主因。

雖然離異,又比男方大9歲,但她的事業、顏值在線,完全能Hold住小鮮肉。

情感教主Ayawawa依據人的收入、學歷、顏值、年齡、處女,來給人定價,高分配高分,經濟不夠,跪舔來湊,雖是極端把人商品化,但也中國婚戀市場的一部分現實寫照:

假設張靚穎沒有逆襲,怎能讓馮柯聽話娶她?

說完實力說努力:

看過賈靜雯的真人秀綜藝,都能感受到她的高情商——她很尊重修傑楷,大事小事都商量著來,眼裡滿是對老公的崇拜認同……她真的很努力地經營著婚姻家庭。

有時候,我們光看到人家感情濃度高,可曾看到人家背後用心的經營?

感情像投資,需要雙方共同注資。如果只要求對方投入,供自己支出消耗,再多的愛也有消耗殆盡的時候。

除了自身找原因,外部原因也很重要。

比如運氣。

看完賈靜雯的經歷,你是不是瞭然:每一個結果(不限於愛情)都不是一維的,而是由多個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四個原因各佔一定比例。

正確歸因是一種能力。

女人終極幻想:別人家的男朋友,好想試試!

讓我們客觀認知自我,合理設定目標。

與其臨淵羨魚,心裡被焦慮和不甘控制,不如沉下心,試著全面分析,客觀分析任務的難易度,接受類似運氣這些不確定因素,正確歸因,最終坦然接納自己和對象。

6

總羨慕別人的男朋友,即使嘴上忍住沒去指責男友:

“你看看人家男朋友”

你的嫌棄和不滿,也會被男友捕捉感受到。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投射”

說得是,我們會把自己的思想/情緒/態度/願望/特徵,反應於外界和他人。

為什麼每個人眼中的世界如此不同?

因為世界不過是我們主觀的認知和投射。

就像看電影:影片並非發生於銀幕上,那只是光和影投射在銀幕上;我們看他人,看到的也並非真實的對方——他就像銀幕,投影著你的思想和意識。

所謂“心中有佛,所見皆佛”,或者“我見青山多嫵媚,青山見我亦如是”。

有位心理大師說:人們往往誤以為我們四周是透明的玻璃,事實上,我們四周都是鏡子,反射著我們內在的歷程、價值觀、自我需要。

也就是說,你在男友身上看到的缺陷和不足,可能正是你的缺陷和不足。(真渣男不在此列,請遠離)

瞭解了這些,再回頭看你那“令人失望的男友”,會不會有更多感觸?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