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完過去的舊賬,讓你滿意了麼?

翻完過去的舊賬,讓你滿意了麼?

翻舊賬導致的“鬼打牆”

知乎網友小溪講了一個婚姻生活中翻舊賬的故事。

小溪和老公結婚十年,兩人感情穩定,只是他們之間總像有一根針橫亙著,時不時地會冒出來戳痛彼此。事情要從剛結婚那會兒說起。

那時,老公餘閒較多,想趁年輕拼一把,慫恿小溪拿出積蓄,加盟一樁生意,不過很快就難以為繼,虧了10萬塊。

這件事,成為老公的汙點,也被小溪當成前車之鑑一次一次拿出來教育老公。

一開始老公內疚萬分,但凡超過100塊錢的開支,必須經由小溪點頭。小溪覺得這個舊賬還蠻管用的。

平靜了三年,恰逢牛市,老公收穫頗豐,想多融點資。小溪覺得老公在炒股方面有天賦,便又一次接受慫恿,把家裡投資的一套房出手後全部投入股市。

不久,股市大跳水,賬戶資金幾乎腰斬。小溪怒其不爭,順手又把這件事翻來覆去說了個夠。

任何夫妻間的紛爭,只要把這件事擺出來,老公就敗下陣去。

就這麼垂頭喪氣地過了幾年,有一天,老公又對小溪說:“最近我看中了一個項目,打算放手搏一搏,畢竟快不惑之年了,今日不搏更待何時……”

小溪哭笑不得,但這一次,她不是怕他失敗,而是擔心自己的人生就像“鬼打牆”:

投資失敗——舊賬重提——投資失敗——舊賬重提……無止境的循壞下去。

生活中,愛翻舊賬的女生很多,翻舊賬造成夫妻關係劍拔弩張也很常見,而小溪的舊賬似乎成為一道“自我預言實現”——因為老公曾經投資失敗,所以預言他會一直重蹈覆轍,結果真的如預言一般。

人們不禁要問,翻舊賬那麼不堪,為什麼還是有人停不下來呢?

翻完過去的舊賬,讓你滿意了麼?

固定行為模式使然

首先不要慌,翻舊賬不見得是某一些人專有的癖好。有一百對夫妻便有九十九對翻過舊賬。

吵架幾乎就是翻舊賬的代名詞。這由吵架的模式決定。

正常的吵架是這樣的——

“你這人怎麼這樣啊?”

“我怎麼了?你上次還不是……”

“我上次怎麼了。你有一回比我更……”

而那種——

“我們有話好好說嘛。”

“對,我們就事論事,不翻舊賬。”

“嗯,我覺得這件事你比較對,問題在我……”

這是吵架?!

這是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為什麼一吵架就會翻舊賬呢?

西迪奧尼的《影響力》告訴我們人和其他自然界的生物一樣,在演化的過程中,保留了大量的固定行為模式。這些行為幾乎按相同的順序發生,很難變通。

哈佛大學教授威爾遜發現有一種螞蟻存在一個固定行為模式,就是當它們在巢穴裡聞到同伴屍體的氣味時,就會把它抬出巢穴。

據此威爾遜設計了一個實驗:

他將死螞蟻分泌的外激素塗在一隻活螞蟻身上。接著其他螞蟻就把這隻螞蟻拖了出去,儘管在整個過程中,這隻活螞蟻不斷踢腿掙扎。

這就是原始的大腦遵循簡單的反應程序的結果。

經過漫長的進化,人類的認知固然不斷升級,但依然保留了螞蟻般原始的那一部分。

翻完過去的舊賬,讓你滿意了麼?

當人們感覺到自己正在被攻擊,或者陷入與以往類似的情境中時,按一下播放鍵就啟動的效應便發生了。

人並不會無緣無故翻舊賬,只有當被攻擊出於防禦的目的時,被憤怒的情緒控制時,想讓對方因愧疚而讓步時,固定的行為模式才會被觸發。

而女性更愛翻舊賬是由男女不同的思維方式決定的。跟男生相比,女生更愛對細節進行反芻。

比如同樣是面對失戀,男生常選擇在現實場景中大醉一場或通過投入忙碌的工作代謝掉悲傷,而女生則會反覆回憶過往的情節,尋找問題的蛛絲馬跡。

這種差異使女性對過往更加耿耿於懷,也更愛翻舊賬。

人人都知道,翻舊賬彷彿飲鴆止渴,痛快一時,貽害無窮,有沒有辦法減少動物性的一面,最大限度的控制這種固定行為模式呢?

幫助覺察,終止翻舊賬

人之所以落入翻舊賬的循壞往往是由於這種固定行為模式一旦啟動就像條件反射那麼了無痕跡,不易察覺。

當有一方被動物性的原始大腦主導時,另一方保持人類的理性就顯得格外重要。

家庭倫理劇《愛情是什麼》裡有一集是講樸家二女兒正恩因為任性而和男友哲鎮分手了。

分手後,正恩發現自己放不下對方,想要挽回又抹不開面子,於是拐彎抹角地約著見面。

兩人見了面,氣氛有點尷尬,一向男孩子性格的正恩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最後擺出一副吃了大虧的模樣對哲鎮說:

你之前佔了我的便宜,我思來想去不甘心,所以不能這樣簡單的分手了之,你得補償我……

然後又巴拉巴拉翻了很多舊賬,把以往哲鎮怎麼“對不起”她的陳芝麻爛穀子倒了一遍。

翻完過去的舊賬,讓你滿意了麼?

如果哲鎮不那麼愛正恩,又或者哲鎮不是一個成熟理性的男人,那麼聽到對方如此胡攪蠻纏,顛倒黑白的說辭,估計氣不打一處來,或者相互攻擊,或者抬腿走人。

但哲鎮非常瞭解正恩,同時是一個很成熟的男性,於是他並沒有搭理女友的話茬,而是很平靜地看著對方說道:

“你是想跟我說對不起,又不好意思說出口,所以才把這些話拿了出來,對嗎?”

下一步,他扶著她的肩:“不用跟我道歉,我沒有在意。”

此時的哲鎮化成了正恩的一面鏡子,讓正恩看到話語背後的情緒,也瞭解到自己想通過翻舊賬正真想達成的意圖。

正恩像一隻被馴服的小獸,再也張牙舞爪不起來。

因為哲鎮並沒有急著分辨是非對錯,沒有急著解決問題,而是先關懷對方的感受,同理對方。

當對方感受到自己被瞭解,被接受,被讀懂時,翻舊賬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