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農工商:“商”為何排在最後?

作者按:本文為作者主講的《鄉土中國》德勝讀書會第59期(2018年05月09日)部分交流內容整理而成,供參考。


“士農工商”大家耳熟能詳,在近現代以前的大部分時間裡,商人的地位是比較低下的,比如秦朝規定商人不可以穿絲綢衣物,唐朝規定商人不能入朝為官等。通過對商人的許多行為的限制,來體現對他們的歧視。商人的地位為什麼這麼低呢?普遍認為,商人不直接進行生產,不勞而食,是社會的吸血鬼,這與中國傳統有農耕經濟占主導地位有關。也有觀點認為,商人錢太多,官商勾結,勢力太大,不利於統治者的政權穩定,等等。

今天,我們換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從鄉土中國的視角來看待商人為什麼排在士農工商的最後一位?

費孝通先生認為,在鄉土中國中,血緣是極重要的社會關係;親密的共同生活中,有血緣關係的各人互相依賴的地方是多方面和長期的,在授受之間無法一筆一筆地清算往回;親密社群中既無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算賬”,“算賬”“清算”等於絕交,因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無需往來了。

在商業活動中,必然要求涉及到契約的執行,相互之間的商貿易往來,錢財是要算得清楚的。但是,在鄉土中國中,清算就等於無情,等於絕交,與整個中國的傳統社會中的血緣邏輯相沖突,被人“看不起”。而此時商人不僅僅是唯利是圖,而且同時是無情無義。在講情講義的鄉土中國中,這是另一種形式的”恥”。一個以社會文化心理認為是“恥”的職位,其地位排在倒數第一位也就不足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