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商不學曹孟德,賺錢再多也枉然

經商不學曹孟德,賺錢再多也枉然

經商不學曹孟德,賺錢再多也枉然

島 君 說

近年來,中國企業家掀起了學國學的熱潮。許多企業家試圖將國學運用到自身的企業管理之中。然而,由於沒有領會真諦,大部分企業將它變成一場運動,甚至當作給員工洗腦的工具,結果可想而知。

方太董事長茅忠群近年來將儒家智慧運用到方太的文化建設與組織戰略中去,倡導儒道治企,試圖為方太企業文化接引更高的精神能量。那麼他具體是如何做的,得失如何,對其他想要將中國文化引入企業的企業家有什麼樣的啟示呢?

帶著這樣一些問題,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創課群落創始人高松與幾位專家共同訪問了方太,與方太董事長茅忠群開了一天的閉門研討會,又花了半天時間對方太管理層進行了訪談,取得了一定的收穫。

作 者:高松

編 輯:石叄

來 源:正和島

經商不學曹孟德,賺錢再多也枉然

使命就是旗幟

傳統觀點認為企業使命是企業家的事情,與組織其它成員無關。然而,這個看法的視野是狹窄的。企業組織的使命或許是企業家及最高領導層最先提出來的,但是必須獲得組織全體成員發自內心的認同,甚至得到包括客戶、供應商、銀行、公眾等所有利益相關方的擁護。

企業使命的本質就是一面大旗,它看似是無形的,卻對相關人群的心理具有重大影響,從而產生了極大的場力,為組織集聚發展的能量。三國時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打出了正宗朝廷的大旗,這對中國傳統士大夫階層的吸引是巨大的。在官渡之戰中,許攸叛逃曹操正是出於這面大旗的魔力,這是曹操能夠以弱勝強擊敗袁紹的關鍵。

如何樹立企業組織的旗幟,形成對組織成員與公眾的影響力與號召力?

樣的旗幟必須高遠,有極強的感召力。又必須親近,讓人們產生共鳴。

方太提出的企業使命是:“讓家的感覺更好。”這其中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用戶層面:打造健康環保有品位有文化的生活方式;二是員工層面:成就員工物質精神兩方面幸福。

“讓家的感覺更好”與方太廚電產品屬性有直接的關聯,同時對家的情感是人們最濃厚的情感之一。幫助用戶與成就員工兩方面的結合,定義了方太是一個為社會創造價值的企業。

經商不學曹孟德,賺錢再多也枉然

根據這個企業使命,方太提出了一個超凡脫俗的企業願景,那就是“成為一家偉大的企業。”

什麼是偉大的企業,偉大的企業是規模最大的企業嗎?不是。方太認為,一般的企業是:“滿足需求,刺激人慾,令心不安”的。一個偉大的企業是“創造需求,導人向善,以安人心”的。

方太提出了偉大企業的四大特徵,分別是經營可持續,顧客得安心,員工得幸福,社會得正氣。

那麼偉大企業與一般企業之間核心的差別究竟是什麼呢?

利己與利他。

一般的企業的出發點是利己,以股東的盈利為根本目的,他們追求企業利潤的最大化。為此,它可以過度營銷與刺激消費者的慾望,利用與滿足人性的弱點。這樣的企業儘管獲得了利潤,但這樣的利潤卻是建立在損害社會與他人的基礎上的。

而偉大的企業的出發點是利他。為顧客創造價值,成就員工,奉獻社會是它的使命與生存的目的與意義。企業使命達成了,利潤回報是自然而然的事。當然,既然是企業就應當講績效,利潤是衡量商業績效的方法,也是證明企業健康的指標。

簡而言之,偉大的企業是以利他之心服務顧客、成就員工、奉獻社會的高績效企業,方太進一步將它提煉為“因愛偉大” 這一口號,作為方太前進的旗幟。

經商不學曹孟德,賺錢再多也枉然

方太儒道-偉大企業四特徵

“因愛偉大”這個口號非常特殊,為什麼會誕生在方太,併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

經商不學曹孟德,賺錢再多也枉然

接引中國文化的精神能量

方太自1996年創建以來,前十年都是學習西方管理為主。自2003年起,茅忠群開始研究與學習中國傳統文化,2008年起嘗試將儒家傳統文化運用到方太的管理之中,逐步形成了系統化的

“方太儒道”。

這其中就會面臨許多問題,為什麼將誕生於兩千年前的儒家文化作為方太的企業文化根基?儒家文化與現代企業經營管理能夠相互融合嗎?

企業文化是企業組織內部成員相互交往的基本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與行為習慣。企業並不是孤立的,而是根植在現實的土壤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現實環境的影響。企業文化要獲得員工發自內心的認同,就必須在更高層級的文化中尋找根源。

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中國社會幾千年,儘管在五四以降受到批判與破壞,但還是存留在中國人的集體潛意識之中。它就像是埋藏在中國人心智中的星星之火,稍加發掘必將成燎原之勢。因此,方太以儒道治企,將儒家文化作為企業文化的核心,就接引了中國文化精神層面的最高能量,是非常有智慧的做法。

傳統儒家文化如何與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相互融合呢?方太提出了“中學明道,西學優術,中西合璧,以道御術”。何為道,何為術?道是做事的意義,術為做事的方法。

現代公司誕生於西方,西方經營管理的技術與方法當然要學習。事實上,方太主要高管層是從可口可樂等國際公司挖過來的,方太構建起一整套的西方管理制度體系,包括戰略規劃、部署、執行體系,產品創新體系,精工品質體系,市場營銷體系,至誠服務體系,人才培養體系,績效管理體系,流程化組織,項目化管理,信息化系統等。西方的術是方太成功的基石。

然而,為什麼要經營企業?組織成員為什麼要在一起努力奮鬥?除了養家餬口以外,總是要找到一些意義的。這就必然要涉及信仰、信念、世界觀等觀念層面。

在道的層面,西方企業的精神源泉是基督教,馬克斯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精闢的分析了西方企業家為什麼拼命賺錢、拼命捐錢的深層精神根源。基督教是西方人的道,卻難以成為東方人的道。中國企業應當有中國之魂,找尋東方文化作為立企之道,以中學之道御西學之術,是中國企業應走的正道。

此外,儒家文化是過去的,如何讓它適應當下呢?這就必須理解什麼是儒家文化之體。事實上,真正的道是不可言說的,是永恆不變的,這個根本大道就是儒家文化之體。

孔子、孟子等聖賢以文字的方式揭示這個道,並將之運用到古代社會的真實情境之中,形成了系列的思想方法。在社會鉅變的當下,針對古代社會情境的言語與思想方法過時了,但儒家文化的道永恆不變。本質是儒家文化之用過時了,它的體仍然發揮作用。

因此,要想將儒家文化運用到企業經營的情境之中,就不能拘泥於聖賢之言,而要體味把握聖賢之言背後之意,把握儒家文化之體,並在當下企業經營的情境中表達出來。莊子曾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忘言才能使理解臻入上層,並恰當的將之應用到新的情境中。

方太在這方面做出了一些嘗試。方太將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廉、恥、勤、勇、嚴,放到了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中。但與此同時,也強調“人品、企品、產品三品合一,盡心盡責,·齊心協力,專注極致,創新突破”。在這個價值觀中,能夠明顯的看出,方太試圖將儒家的精神與現代企業的情境相結合。

經商不學曹孟德,賺錢再多也枉然

例如,在闡釋儒家的五倫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時,方太進一步將之發展為現代企業中的倫理關係,企員道、上下道、同事道。

企員道是指:“企愛員忠;企業行“愛道”、員工行“忠道”。企業要提供五感環境,成就員工,關愛員工,嚴愛結合;員工應盡心盡責,成就企業,熱愛顧客,合作共贏。”

上下道是指:“上愛下忠,上級行“愛道”、下級行“忠道”。上級要用心關愛,五感落實,以身作則,修己安人,嚴愛結合。下級應盡心盡責,竭盡心力,全力以赴,誠實守信,自主自發”。

同事道是指:“同事信和;同事之間行“信道”“和道”。同事之間應信守承諾,互相信任;團結和諧,齊心協力。”

再如,方太從儒家的仁愛之心出發,提出了企業的五大文化,創新文化、品質文化、工匠文化、服務文化與品牌文化。通過五大文化的落地來讓顧客安心。

儘管方太做出了許多努力,但其中還有諸多矛盾還未能徹底解決。

比如,儒家核心價值中的禮,是出自周禮,周文王以德治天下,就必須建立一整套的身份體系與禮制規範。這就是古代社會的封建宗法制度。將人群分為天子、諸侯、大夫、家臣、庶人,強調社會中的尊卑秩序與行為規範。並以禮樂制度來固化這一秩序,從而形成古代社會的超穩定結構。

然而,這個強調尊卑關係與上下秩序的禮與互聯網個體的崛起的時代是格格不入的。如果在企業內部過度推行禮樂制度,強調身份區別,就會形成集權專制的企業文化,從而壓抑企業的創新能力。

創新從來不是通過秩序產生的,創新往往是藐視權威打破秩序破土而出的。從全球視角來看,為什麼中國企業在創新上乏善可陳,並非中國人不聰明,而是與中國文化強調秩序尊卑有極大的關係。

要解決這一矛盾,就需要把握禮之體。禮的本質是制度規範,它的核心是為取得群體結構的維護,而恰當的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果從這個含義去理解,禮是永遠被需要的,只不過它的表現發生了改變。上下尊卑秩序是禮,為什麼民主平等與自組織不能成為禮?

哈默在《管理的未來》一書中提出了未來企業組織管理的全新範式,並以谷歌、全食超市等公司為案例說明了管理社區化、民主化的具體做法。在管理未來的新範式中,公司被重新定義。

然而,如果企業還是一個組織,那麼組織作為一個群體就必須進行協作,組織成員之間的協作規範就必須用禮來規範,只不過這個禮需要重新定義。從尊卑秩序的禮變為平等共創的禮。

儘管還存在諸多矛盾未能完全解決,但是方太在提出企業使命願景的時候,還是成功的把握住了儒家精神的根本。這個根本就是仁,是利他,是愛。而且這個根本是具有普世意義的,是東西方宗教與文化共同的。

在我看來,無論是基督教、猶太教還是伊斯蘭教、佛教、儒家、道教,它們是接引不同人群的法門,但其接引的方向是一致的。普世意義的價值觀更容易得到公眾的擁護,這正是方太高明之處。

方太提出了做一個“偉大的企業”的願景,並以“因愛偉大”定義了這個目標。成功的為組織注入了靈魂,將方太塑造成一個真正的生生不息的生命體。

理想很遠大,但是如果沒有落實到組織內每個人的心中,那麼這個理想就只是口號而已,是企業家的自嗨。那麼如何讓組織的使命與文化真正進入每個人的心中呢?

共修家園

共同修煉。

如果讓組織成員發自內心的相信組織的使命與文化,在工作中找尋到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實現與成就自我。就需要促使人不斷反省,破除人性中自私自我的迷障,實現覺醒,找到自我的天命。

做到這一點談何容易,這個過程必然需要艱苦的修煉。事實上,每個人的一生自覺不自覺的都走在自我修煉的道路上,作為企業組織有責任幫助員工。企業組織本身就是一個修煉的平臺,它不僅是員工經濟收入的來源,更是員工獲得尊嚴、提升自我的場所。

這個修煉是組織集體的修煉,而不是個體的修煉。這是因為組織修煉的情景是共同的,使命與文化是一致的,組織成員之間需要共同協作成就事業,組織成員在工作中共同修煉,在成就事業的同時,成就更完美的自己。

那麼,修煉修什麼?

在方太,茅忠群提出方太員工應當性命雙修,修身心,做快樂的學習者;盡本分,做快樂的奮鬥者。

修身心是指修性、修慧、修德,修仁、義、禮、智、信五常大德。應當通過學習思,轉知見,滅私慾,化情緒,去習氣 ,做到中正圓滿。人負有特殊的天命,人當活出人生的意義。通過修身心找尋到自己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盡本分是指修命、修福、行道,人生是一場修煉、工作是修煉的平臺,應當立身行道活出人生的價值。修命不修性,活不出人生意義;修性不修命,活不出人生價值。欲性命雙修,欲獲得幸福,就必定要成為快樂的學習者和快樂的奮鬥者。

在修煉的過程中,員工應當做到三要,感恩、立志、篤行。而企業應當為員工做到五感,安全感、歸屬感、使命感、成長感與成就感。

這樣,企業得以實現使命和願景,個人得以獲得圓滿幸福的人生!就將個人的修煉與進步與企業使命願景的實現融合在一起。

如何在實際工作中修煉呢?如何落地企業文化,讓員工發自內心的認同呢?

方太提出了文化落地的五個方法:

教育燻化:教以倫理道德,敬畏因果天命,喚醒自主意識;

關愛感化:施以五感環境,關愛員工成長,激發自主意識;

禮制固化:約以禮儀制度,激以獎懲機制,培養自主行為;

專業強化:培以專業技能,鼓勵事上磨鍊,發展自主能力;

領導垂範:先以領導垂範,本諸上行下效,引領全員自主。

方太在公司內部推行了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傳統文化的學習。公司各個部門在上班前會自發組織傳統文化早課學習,研讀交流《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弟子規》、《了凡四訓》等經典著作。

經商不學曹孟德,賺錢再多也枉然

針對員工的層次不同,研讀的內容也有區別。一線工人研讀《弟子規》等基礎著作,中層幹部研讀《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經典著作,最高管理層研讀交流《傳習錄》,探討陽明心學。

據我的訪談與觀察,方太儒道深入人心,的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在訪談方太管理者與普通員工的時候,從他們的言語與眼神中能夠強烈的感受到信念的力量。有位高管聽到獵頭電話接都不接直接掛掉,有的員工說道動情之處潸然淚下。一個有靈魂的組織是戰無不勝的組織。

茅忠群在總結方太儒道效果時提到:“從08年開始的4年間,方太每年違紀錯誤下降一半。很多年輕員工懂得孝敬父母,外地員工經常主動電話問候父母,員工之間也更加互幫互助。

員工更愛公司,公司發展快,員工有時也需要加班,但都無怨言,而且離職率還大大下降。這幾年雖然大的經濟環境不太好,但方太每年都在比較快的增長,去年首次突破50億,納稅6個多億,效益非常不錯。所以只要把因做好了,果一定是好的。“

東施效顰很難成功

然而,必須清醒的看到,方太儒道產生於特定的企業,完全照搬很難成功。我認為,方太儒道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思考。

1.企業家信仰堅定

組織要有靈魂,就必須發自一顆至誠的內心,這顆心來自方太創始人茅忠群。茅忠群將儒道作為自己的信仰,每天堅持研讀經典做修煉功課。他相信真正的領導力出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企業家的至誠最為關鍵,如果企業家自己不信,只是將儒道視作統治與束縛員工的工具,註定會失敗。

2.傳統文化的推廣方式是潤物細無聲的

許多中國企業家在學習傳統文化之後,往往在自己公司內開展轟轟烈烈的學習傳統文化的運動,結果往往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在於信仰與精神層面很敏感,不能勉強。應當採用引導與感化的方式,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展開。

經商不學曹孟德,賺錢再多也枉然

方太並沒有一開始就強制各個部門集體學習傳統經典,而是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裡,由各個部門自發開展起來的。方太不僅教育員工要奉獻,也同時強調企業對員工的關愛與責任。

外部的強制只會激起員工的逆反心理。要促使員工內心的自覺與覺醒,是需要長期的過程,要有耐心。

3.西方管理與成功經營是基礎

方太儒道是中西合璧的,在開展傳統文化學習之前,方太的西方管理體系已經非常紮實了。包括品牌管理、六個西格瑪等管理制度與工具方法體系已經在企業落地。

尤其是方太所堅持的高端品牌定位,創新與高質量的廚電產品支撐,精細化的生產運營,保證了方太的健康發展。公司才有能力給員工行業內的高薪資福利,還推出身股制讓員工享受利潤分紅。

經營的成功與物質的保障,正是方太儒道成功的基礎。如果企業原本經營管理的基礎不好,指望傳統文化成為拯救企業的救命稻草,這明顯是不現實的妄想。

4.組織的靈魂需要共修共創

如何賦予組織靈魂?在方太,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企業家的覺醒,當他通過自我修煉找尋到自己的天命,達到更高的人生境界。自然希望立身行道,將方太作為個人自利利他實現天命的平臺。

這個志向與願望是真誠的。至誠無息,不斷努力探尋,就能做到悠遠、博厚、高明,“如此者,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

在這個過程中,方太採用了共修的方式,將方太視為修煉的平臺,提出了明確的修煉目標,帶動所有員工共同精進。組織靈魂要想滲入到組織的血液與每一個細胞之中,就應當採用共修的方式,讓每名員工發自內心的接受。

當然,方太所採取的一些方法手段如教育燻化、關愛感化,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方式進行的,這與方太所從事的傳統制造業有一定的關係。

在互聯網的時代,面向未來的管理組織,能否採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共啟願景與使命,讓每名員工參與到組織靈魂的塑造中來,這是組織學習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