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用原子彈轟炸了日本,為什麼感覺日本人不恨美國?

語數外音體美

日本人真的不恨美國,原因有以下三個。

第一,日本人崇拜強者,比他強的人馴服了他,他會真心的認同你的統治,而美國用原子彈轟炸的方式,讓日本人明白實力上的差距。在日本傳統文化中,挑戰強者被強者擊敗,從而歸附強者,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如果在這樣的挑戰中丟了性命,他們也早已有覺悟。



第二,日本有著一顆脫亞入歐的心,很大程度上日本人和,其他亞洲人真的很不同,日本人更認真,更嚴謹,更崇尚科學發明,更崇尚現代的治理體系。在文化歸屬上和歐美更近,和東方則更遠。甚至可以說,許多日本作家,日本電影就將美國作為了自己的精神家園。相似的例子在美國的日僑營和戰俘營也可以看得到。升美國國旗,奏美國國歌時,他們有發自內心的認同感。



第三,戰後日本被納入了美國陣營,成為了美軍太平洋戰略的一部分。美國保留了天皇制度,放過了許多戰犯,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日本人的信仰支柱。美國發動朝鮮戰爭,給日本帶來了許多的訂單。美國的,經濟支援和科技輸入,給日本戰後恢復帶來了強有力的支持。

整體上說,日本人對於美國人的感情還是好感超過了恨意。至於原子彈轟炸,那自然是非常的痛苦,無論是受害者還是經歷者。然而日本始終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人們已經習慣了忘掉痛苦,堅強的活下去。地震,火山,海嘯,時不時就奪走成千上萬人的生命,日本人不還是從災難中活了下來。



或許,他們也將原子彈轟炸視為一場災難,一場戰爭災難。當時非常痛苦,但是要繼續活下去,就只能忘掉痛苦和仇恨,向前走。


林海

純屬胡說八道,痴人說夢,顛倒黑白。



美軍轟炸日本

日本為什麼被美國的原子彈轟炸?

你所看到的都是表面現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太平洋戰場上,日本軍隊頑強抵抗美國的軍隊,美國軍隊為了減少傷亡,進攻和佔領日本本土。在1945年8月6日,9日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



原子彈轟炸現場

是因為日本天皇和軍國主義政府拒不承認《波茨坦公告》,拒不向盟軍投降,準備在日本本土與美國軍隊做最後的決戰,日本軍人和老百姓準備為天皇戰鬥到最後獻身。

為什麼日本人不恨美國人?

這是一個極其幼稚的問題,也是一個天真的說法。

美國在向日本投放兩顆原子彈的前後,美國空軍向日本本土的工業城市,各種軍工廠,各個軍用港口,飛機場,各種軍兵種的軍事基地,大量的民用目標等,進行了輪番轟炸,投下大量各種燃燒彈,幾乎將上述目標炸成一片火海,成了廢區。



安陪晉三與特朗普


最後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等多兵種,開始登陸佔領了日本領土至今。美國對日本進行全面的統治和管理,解散了日本的各種軍兵種,只保留了警察維護社會治安。

日本人是一個心胸狹窄,性格偏激,記仇心切,欺軟怕硬的民族。日本人從內心深處最恨的是美國人,只不過是日本成了美國的殖民地,既不敢怒又不敢言罷了。

日本民族被美國人殖民和奴役,日本人卻不恨美國人,你太把日本人看得高大尚了。



美軍轟炸機

為什麼日本人還和美國人友好?

那都是表面現象,日本人不與美國人“友好”能行嗎?日本人說了算嗎?

實際上美國控制著日本的政府,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等等。美國是利用日本為自己服務,達到自己的各種目的,日本同時也是被美國逼迫的無耐情況下,利用美國壯大自己,達到自己的目的。



美軍投放原子彈的機組成員

日本人的野心有時因美國看管的嚴格,就藏在內心深處,有時美國人特意放縱利用日本人就瘋狂行動起來。這一切從日本緊跟美國在外交上,軍事上,國際事務上的愚蠢行為,就可以判斷出日本是美國的聽話跟班,忠實的馬仔,利用的工具。

總之,日本一旦有一天因為美國的無限縱容,判斷失誤,沒有看管好,日本壯大起來,美國日益衰弱的情況下。



特朗普與安陪晉三

日本第一個反戈一擊的就是美國,因為日本現在是臥薪嚐膽,等待東山再起的時機,充分利用美國的最好時期。美國和日本是否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搬起石頭碰自己的腳,讓我們試目以待吧。


難得糊塗DAvid

真能扯淡,一切關於日本不恨美國都是日本極力掩蓋下民族本性懦弱的謊言!

日本天皇的顧問曾經在1976年的時候說:可以說,因為蘇聯和原子彈幫了忙,日本才有今天這樣的復活。

意思就是說,如果美國沒有投原子彈,那麼日本很可能負隅頑抗,帶來更大的犧牲,正是兩顆原子彈震懾住了日本,並且使日本避免了死更多的人。

在美國單獨佔領日本後,美國對日本進行大量經濟援助,使日本後來得以快速發展,日本之所以有今天,全在於美國的幫助。麥克阿瑟帶著美軍來到日本,沒有大規模的流血犧牲,而是修改憲法,強調公民的權力,並且把日本引上了一條康莊大道。

甚至還有人總結出日本人的優良性格:“欽佩比自己強大的人是日本人的本性”。

在我看來,這都是謊言,一個極力掩蓋自己懦弱本質的謊言。

日本,最恨的兩個國家一個是美國,一個是俄羅斯,但是日本反而最害怕他們。

因為在二戰中,日本在太平洋戰場被美國暴揍,美國在日本本土廣島和,長崎釋放了兩個原子彈,造成最少22萬人的死亡,後續加上核輻射而死亡的日本總數在40萬左右。戰後向美國駐軍,長時間把持著日本的軍事、政治、外交等活動。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美國為了遏制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和日本簽訂了廣島協議,最終導致日本經濟陷入長達10年的泥潭,被日本稱為“失去的十年”。

在東北戰場被日本也蘇聯暴揍,幾十萬關東軍被擊斃的大概有8萬多人,被俘虜的大概有60多萬人,這些被俘虜的日軍,在蘇聯遭到非人的待遇,大部分戰俘被送到西伯利亞做苦役,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談判,還活下來的普通戰犯被釋放回國;當然,現在在日本的北方四島問題上,日本也不敢怎樣,尤其是現在西方國家集體抵制俄羅斯,但是日本連個屁都不敢放。

所以,日本最恨他們,但是又最怕他們,美國人對日本的看法最貼切,你越打它,它越敬畏你,你打敗它,打的心服口服,它願把他的老婆女兒叫來陪你睡。雖然他打心眼裡恨美國和俄羅斯,但是卻不敢表現出來。

日本最突出的表現是卑賤虛偽,恃強凌弱,欺軟怕硬,一旦被對手徹底打敗,就一蹶不振,喪失鬥志,立即拜倒在地上,把對手尊為“太上皇”。


史論縱橫

先放結論,一個字:恨!

當然,我知道我說出這個結論一定會有噴。

肯定有人會說,現在日本美國關係這麼好,天天膩歪在一起,怎麼可能討厭美國甚至恨美國嘛。

但我想說的是,這完全是兩個概念。

國家行為與民族情感雖然緊密相連,但從內核上講卻存在很大的差別,甚至有時候這差別更是南轅北轍。

比如,最典型的就是上個世紀70年代,中日建立正常外交關係,彼時在官方的宣傳下,中日之間除了外交、經濟方面取得很大的進展,連文化交流方面也獲得非常大的成就,直到今天很多上了年紀中年人都對高倉健略知一二,這恰恰就是證明。

但是,即便如此,在民間方面,中國人民並沒有對日本人民產生多麼強烈的親近感和認同感,在當時大多數中國人眼裡,他們就是當年屠殺自己先輩的日本鬼子的後代,這份血仇可不是一兩個電影明星就洗得乾淨的。

再來說回日本,眾所周知,美國從二戰起跟日本就是敵對狀態,直到二戰後結束後,美國幫助日本重建開始,日本人對美國的態度才漸漸產生變化。

而這種變化的根源還是在於日本對美國軍事上的依附與仰仗,在經濟上的緊密捆綁與依賴。

我們都知道,日本有個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精神的內涵就是成為強者,征服弱者,強者受到尊重,弱者受到欺凌,這也是叢林法則。日本是被美國原子彈炸服的,日本人知道美國人的厲害,就如中國俗語的比喻,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日本人吃了美國的原子彈,知道美國人是敢下狠手的,如果不服,美國人有可能隨時收拾他們。

從這一點看,日本不是不恨美國,而是懼怕美國。

另一方面,看看二戰結束時美國在日本的佔領,就會發現,日本和美國的關係是被征服者和征服者的關係。日本人為了民族不被毀滅,他們徵集了全日本的女性為美國大兵服務,儘量地討好美國人。而美國也給了日本人很多的實惠,最明顯的就是為日本保留了天皇制,而且天皇也沒被定為戰犯,保住了性命。雖然美國用原子彈炸死了二十多萬日本人,但日本皇族和達官貴人們卻倖免於難。此情此理,日本人,尤其是上等社會的日本人自然對美國的手下留情感恩戴德。

但是上等人感恩美國,不代表所有日本人感恩美國。要知道,原子彈可是足足帶走三十萬條日本人的生命,這種舉國之仇、奇恥大辱,豈能被區區幾十年就能忘卻。再加上日本民族特有的性格特徵,表面看起來很溫和,謙恭有禮,但生性好勇鬥狠、嗜武殘暴的本性恰恰隱藏在這副假面之下。

的確,現在的日本人對美國的謙恭甚至卑躬屈膝,但是誰又能敢說他們沒在背後握緊鋒利的武士刀呢?!

對日本人,永遠不要輕視,無論美國,還是我們自己!


史今

不能說日本人完全不恨美國,畢竟現在原子彈紀念的事情,日本每年都在搞。你說日本人完全不恨美國,那是不可能的。

不過當時日本捱了原子彈之後,投降已經是日本最好的結局了,如果日本人在捱了原子彈之後還不投降,等待日本人的是更加悲慘的命運。

日本死於原子彈的也就是幾十萬人,但如果美國真的開始登陸作戰,可能會造成日本500-1000萬人的死亡。與此同時,蘇聯也開始了他們的登陸作戰計劃,如果日本死不投降,蘇軍甚至會有可能登陸北海道,甚至本州島。

到時候會面臨這樣的局勢:美蘇聯手在日本造成了上千萬日本人的死亡,同時把日本分裂成南北兩部分,日本的北部成為現在類似朝鮮的存在,而南部則和現在的韓國類似,這樣的話,二戰之後發生的經濟奇蹟將不復存在,統一的日本也不復存在,這個結局比現在是要慘多了。

而美國在佔領日本之後,逼著日本進行了土地改革,解散了日本的大財閥,將日本經濟政治中較為畸形的部分徹底根除,可以說是釋放了日本戰後的經濟活力,為日本二戰之後發生的經濟奇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果日本並沒有進行改革,仍然是戰前的經濟體制,日本的經濟不會有二戰之後奇蹟的飛速增長,社會也不會像二戰之後這麼和諧,可以說美國人對日本社會是有再造之功的,日本人應當感謝美國人才對,更不應該記恨美國人以兩顆原子彈,幾十萬人的代價,換取了更富足更和諧的社會,這已經是很值的買賣了。

美國對日本的統治,唯一的美中不足是沒有繼續追查戰犯的戰爭責任,沒有從深處改變日本人的文化,以至於日本的財閥文化後來沉渣泛起,右翼勢力也隨之崛起。但畢竟美國人不是日本人的爹,也無法完完全全改變日本社會,日本要進一步發展,必須從這些方面入手,繼續釋放經濟活力。同時日本還需要深刻反省戰爭罪行,革除文化中的軍國主義成分。這不僅對鄰國有利,對日本本國自身也有利。


貓圖怪談

日本天皇裕仁的顧問、謀士、老重臣木戶幸一,1966年4月6日接受媒體訪談時,曾說過這樣的話:

當時,日本投降前2個月,“全體都做好了心理準備,所以原子彈爆炸並沒有感到多大的震動。如果是在(日本)全面出擊的時候吃了原子彈爆炸,那才叫麻煩呢。”

“毋寧說,原子彈和蘇聯參戰,對投降產生了正面作用。”

1967年,木戶甚至公開說:“可以說,因為蘇聯和原子彈幫了忙,日本才有今天這樣的復活。”

這3句話怎麼理解?

(木戶幸一)

1.日本投降是因為原子彈嗎?

日本投降不是原子彈的必然結果,而是促進作用。因為天皇和內閣已經決定投降,只是遲遲沒有宣佈。

事實上,自從首相、陸相、外相、藏相等一肩挑的東條英機1944年7月辭職後,日本就決定尋求合適的投降之路,不過一開始是小磯國昭用局部戰爭的方式來尋找談判的砝碼,未果,才派70多歲的和平派老臣鈴木貫太郎上任,徹底實施投降計劃。

鈴木投降內閣是1945年4月組建的,8月原子彈轟炸,可見木戶說得沒錯,日本是在幾個月前就決意投降了。

2.為啥要感謝原子彈?

如木戶所說,如果日本全面出擊的時候吃了原子彈,死人更多,到時候若因吃敗仗而投降,日本民眾抱怨,反戰勢力增加,對天皇聲威不好,那是真麻煩了。

而現實是,日本在沒有反擊時遭原子彈襲擊,使得天皇有了更合適的理由選擇宣佈投降:我是為了使日本民眾免遭進一步毀滅而主動宣佈投降的,而不是因為國內的反戰勢力被迫投降的。

這是日本投降的內部政治考量。

8月12日,日本決定投降的當天,海軍大將米內光政對高木惣吉少將說:

“原子彈和蘇聯參戰,從某種意義上說,實為天佑……我主張收拾殘局的理由,不是敵人攻擊令人恐怖,也不是蘇聯參戰,最主要的是令人擔憂的國內情勢……”

3.日本人為啥不恨原子彈?

戰後,美國對日本進行大量經濟援助,徹底改造了軍國主義,把人民從天皇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發展經濟、主張民主和思想自由,一個活躍發展的日本很快在10年後一躍成世界資本主義第二強國。

所以日本感謝美國的佔領改造,對原子彈也一度“不計前嫌”了。

不過近年來因為右翼興風作浪,也有部分人說原子彈殺害了無辜平民。

(史料參考《天皇的陰謀》等)


飛春讀傳

日本並不是不恨美國人,而是現實情況只能忍辱負重,日本投降時是無條件的也就是被逼到無路可走的情況下才選擇投降,就只能任憑美軍擺佈。而投降後的日本一窮二白沒有美國的救濟就不可能有今天,因此美國成了日本實際上不可或缺的朋友。

戰後的政治格局導致日本成了兩大勢力的邊緣,美國需要日本這個戰略基地後者則需要美國提供強大的保護傘,這是兩國延續至今軍事同盟的基礎,日本境內駐紮了將近10多萬名美軍及其家屬,以及數百架軍用飛機和幾百艘戰艦,整個日本就是一個巨大的美軍軍營,更要命的是日本政府還要承擔每年64億美元的軍費。



美國在全世界都有駐軍,駐軍的軍費是由兩國分擔的,據統計西班牙為57.9%、意大利為41%、韓國為40%、德國為32.6%、英國為27%,而日本分攤了74.5%的軍費明顯比其他國家高。64億意味著什麼呢?要知道美國軍費總額也不過5000多億而已,


一艘福特級航母造價108億,一艘尼米茲級航母的造假徘徊在35~50億美元之間,最貴的尼米茲是布什號也不過62億美元,也就是說日本政府自己用不起航母卻每年向美國供應一艘航母的軍費,你說日本人不恨美國連鬼都不信。日本民間的各種不滿在媒體間經常出現,

日本的《赤旗》週刊披露說日本政府是唯一一個承擔美軍建設費的國家,美軍在普天間,巖國,橫須賀等地的基地基礎設施基本都是日本政府建設的,甚至是娛樂場所和教堂美容院也都是日本政府出錢建設和經營。美軍日常開銷也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日本國庫,俗稱溫馨預算的軍費項目是上不封頂的,美軍的水電煤氣和飲食教育都要有日本承擔,甚至連基地周邊的民宅補貼也要日本出資。



日本為美國養著10萬軍隊及其家屬,被美國稱讚為做出了巨大貢獻,現在的日本依然可以被看作是美軍佔領的國家,而同為戰敗國的德國和意大利就沒有這樣的負擔,日本人肯定也會因此而心理不平,對美國人的憎恨是與日俱增,這一點從日本防衛相稻田朋美反駁特朗普事件上可以看出一二。


特朗普上臺後要求各國承擔更多的美軍軍費,而被視作提款機的日本自然首當其衝,稻田朋美正面拒絕了特朗普的要求,她稱日本已經承擔了太多。假如說戰後至今美軍對日本的盤剝引發日本人的仇恨的話,二戰使用原子彈襲擊日本本土使其成為唯一一家經受核襲擊的國家,只能在日本老一輩心中留下仇恨的種子。

1945年的兩次原子彈襲擊已經過去了73年,經歷過那次浩劫的日本老人已經沒有了影響力,再加上一直以來日本政府有意掩蓋美日的矛盾,導致歷史被民眾漸漸遺忘,反倒是戰後美國對日本的經濟援助和軍事保護被大肆宣揚,可以說原子彈在日本民眾心中的痛遠不及每年的金錢損失,尤其是在日本經濟狀況越來越不好的情況下。


兵器世界

要說恨,也就那些軍國主義分子,普通日本人民那是相當感謝美軍的,就差哀求成為美國一個州了,為啥?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說白了還是一個極權國家、軍國主義國家,權力掌握在以天皇為代表的倒幕派手裡,包括長州系、薩摩系等等,老百姓只有理論意義上的權力,被迫綁上軍國主義的戰車,飽受戰爭苦難。

麥克阿瑟去了之後,日本人一下子被解放了,連被關了十幾年的TG分子也都被統統釋放,老百姓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除了不能批評或反對佔領軍,其他你愛幹嘛幹嘛,這對日本普通人來說已經是天賜救世主啊,怎麼能不感謝美軍呢?

美國人重新制定了日本憲法,保障日本人的基本權利,把天皇的神權身份徹底砸碎,賦予所有人以選舉權,用刺刀強迫日本政府接受新憲法,並完全按照美軍當局的思路改造日本,從此奠定了日本現代國家的基礎。

如今,恨美國的日本人大有人在,主要還是那些急於擺脫美國掌控的日本右翼分子,普通日本民眾對政治不是很感興趣,雖然日本右翼對美國表面恭敬順從,但背後卻在挖空心思一點一點地試圖掙脫束縛,只是美國人看的很清楚,那條鏈子雖然偶爾鬆一鬆,但始終拴在手裡。

此外,日本人的“恥文化”也讓日本人喜歡避諱過去的事情,尤其是令日本人不舒服或者羞恥的事情,不願意提及,敗了就是敗了,做了就是做了,不願意多說,更喜歡著眼於現在和以後的現實利益。


雲中史記

日本不僅不恨美國,甚至對美國還有一種莫名的崇拜。日本人對美國的這種心態和日本文化有很大的關係。日本文化崇拜強者,習慣於在強者面前屈服。其實,同樣的案例在日本歷史上很常見。比如說,盛唐時日本崇拜中國,自覺地向中國學習。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人用兩枚原子彈讓日本再次屈服。

有人把日本的這種心態描述為斯德哥爾摩綜合症。這種說法其實不夠準確,日本文化中的崇拜強者,目的在於以變強為圭臬,借力強者,最終的目的是要發憤圖強,超越強者。

我這裡再給感興趣的網友推薦一本書,作者是美國曆史學家約翰-道爾,他曾很精彩的描述了戰爭失敗後日本人對美國的態度,這本書的中譯本《擁抱戰敗》翻譯得非常傳神。我相信這本書可以幫助大家更好理解日本人的矛盾心態。

戰後日本初期第一暢銷書,大家估計想不到居然是《日美會話手冊》。這本只有32頁的會話手冊問世,首印30萬冊僅僅一個月就告罄。至1945年底,已行銷350萬冊,創造了日本最暢銷出版物的紀錄。 最能體現日本人對美國征服者“擁抱”姿態的,是日本政府主導構築的針對美軍的“慰安”制度,大量日本女性以服務美國軍人為驕傲。

最後說句題外話。由這個問題引申出來,大家可以再看看日本對我們的態度。日本為何對我們不崇拜?英國說日本人的內心深處至今不願意放下自甲午戰爭打敗大清帝國以來高傲的頭顱,就是因為他們不承認抗日戰爭被中國人民打敗的事實,他們覺得失敗只是因為美國的原子彈。


李明波論中東

美國用原子彈轟炸日本


感到日本人不記恨?錯!那是小看了日本人的韜略和悟性!造成這種印象有如下原因

第一、原子彈雖是終極武器,但恰恰是原子彈避免了日本亡國滅種。

二戰尾聲,日本人垂死抵抗美軍絕不投降。硫磺島戰役,日軍23000人只活了1083人。沖繩島戰役,10萬日軍死了9萬,島上47萬平民被迫當炮灰或被強迫集體自殺,死亡15萬。在太平洋海戰中,日軍發起的“神風特攻”和“菊水作戰”,幾乎使日本一代精英青年死亡殆盡(僅飛機自殺特攻,就死亡飛行員5000人)。

戰火燒到日本本土,發瘋的日本人發誓要殊死抵抗“一億玉碎”,美軍用燃燒彈焚燒了東京10萬人,但他們仍不清醒。若美軍用常規武器攻佔日本,真不敢想象,日本還能剩下多少人?

是原子彈炸醒了日本人,使他們放棄抵抗得以保全,可以說,是原子彈留住了大和民族

這點,精於計算的日本人不會不明白;雖不可能說感謝,但也不能滿臉堆恨。

第二、日本利用挨原子彈打造二戰受害形象,博亞洲受害國同情,淡化發動侵略戰爭責任,為不深刻反省道歉和拒絕賠償找藉口。——“日本捱了原子彈都不記恨美國,你們(受害國)為何要沒完沒了不放過日本”?

第三、日本利用原子彈來要挾美國,謀求得到更大權利和更多好處。2016年5月,利用G7在日本開會,安倍把奧巴馬拽到廣島參觀和平紀念館

當然有提醒奧巴馬;“美國對日本有愧”的暗意。但奧巴馬心知肚明不理會,奧巴馬擁抱了廣島原子彈受害者,但拒絕道歉!

第四、日本還不具備叫板美國的實力和勇氣,並還要寄希望美國保安全。美國不忘“珍珠港之恥”,對日本的“叫板”意識保持著戒心。日本把對美國投原子彈的怨憤,不能寫在臉上,只能埋在心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