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院看一場中超比賽,會是怎樣的體驗?

體育產業生態圈

《復仇者聯盟3》近日熱映,有關劇透的討論充滿網絡(本文沒有!放心點!),事實上,在電影院裡還可以看一種絕不會被劇透的節目——足球賽。

那麼,在電影院看足球比賽,究竟是怎樣一種體驗?上個週末,圈哥就搶先去電影院裡體驗了一把。

你平時會去哪裡看球呢?

如果沒猜錯,你還是和往常一樣,或是躺在床上、或是坐在沙發裡成為沙發土豆。左手一個手機,右手一杯啤酒或肥宅快樂水(可樂、奶茶……),在深夜的時差中,仍然恪守著作為一支球隊死忠的最後能量……但——我們看球真的應該如此嗎?

五大聯賽,這樣看球也就罷了。多重因素消磨著本應屬於球迷愉悅的看球體驗,主隊贏球還好,萬一輸球則空虛感又空增幾層,彷彿看球與勞身傷神已然掛上了鉤,隨著工作的推進,不得不變身成為了佛系球迷、道系球迷。

其實,邀上幾位好友,來看看我們的中超比賽,感覺也是極好的,而且,除了去球場之外,圈哥還找到了一個好地方——電影院

電影院+中超=?

有關電影院看球的故事,其實原本已經不是新鮮事兒了。

不過,在電影院看足球比賽究竟是怎樣一種體驗,沒感受過之前,誰也說不好。

中超第九輪,國安遠赴上海,迎戰當時聯賽積分榜首的上海上港,留守在北京的圈哥受體奧動力之邀,前去比高電影城,參加愛體迷在這裡舉辦中超觀賽專場轉播比賽,據說,很多無法隨主隊前往上海的國安球迷都選擇在這座影城觀看這場焦點之戰。

賽前做功課的時候,圈哥在微博上搜索“中超+電影”,搜到的視頻都是“電影《XX》中超感人的一幕”、“電影《XX》中超恐怖的鏡頭”……讓人不得不感慨,娛樂化的時代裡,相較於電影,體育走進生活的步調還是有點慢。

其實,圈哥想象中的影院看球,最多不就是屏幕大一點,人多氣氛好一點嘍。事實證明,我還是太年輕……賽前來到影院時我們發現,到場的球迷從9歲的孩童,到古稀之年的老人形形色色,氛圍也比想象中要熱鬧很多。

來讓我們把話筒和聚光燈給到他們。

追隨了國安近二十年的老球迷安冬博表示:“有了一起看球的契機,總比一個人在家守著電視要強吧。”是啊,人多氣氛好嘛!

“以前在家裡看球,一激動總被老伴罵,後來去餐廳看球,還是會被老闆嫌棄,而且人少也沒有氣氛。”一位精神矍鑠的大爺談起了自己曾經無奈的看球史。

那麼,電影院看足球賽,要多少錢呢?這可能是大家感興趣的話題了。

受邀前來的圈哥並未購票,只好現場採訪進行價格方面的瞭解,溝通中我們發現,因為目前還在推廣環節,門票只需要10元錢!而且,還包括了爆米花和可樂的套餐,可謂非常划算了。

影院看球,看的不只是球

雖然比賽是19:35分開始,但是六點半球迷就進入了節奏……不對,是主辦方帶了節奏——

6點就陸續可以簽到入場了,此後有上述一系列的官方流程,相較於電影前長長的廣告,這個環節還沒有什麼贊助商出現,呈現出了一些商業化的機會。

有鑑於抽獎環節嚴重超時,主辦方壓縮了互動和開球的環節,直接進入了現場球迷解說,高手在民間啊。這場比賽,影院居然配置有自己的現場解說,也是讓圈哥迷之驚訝了。

很快,京滬大戰如期打響,吶喊王帶領球迷點燃了國安之夜的第二現場,球迷助威聲,好像要掀起影院的天花板!

平心而論,現場的球迷解說水準絲毫不遜色於專業解說,而且由於全場都是國安球迷,所以在解說中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看法,不必為解說員的“中立”所限,跟北環電臺等龍珠直播的主隊頻道有異曲同工之處,主隊球迷可能會感到非常過癮。

比如,當上港大將浩克受傷時,解說聲響起的是:“一首涼涼送給(上港主帥)佩雷拉……”最終,上港傷了當家外援,輸了比賽,積分被國安迎頭追平,果然是來了個透心涼,比賽結果遂了現場國安球迷所願。

而在電影院裡面,球迷們的吶喊從開場第一分鐘持續到比賽最後,中間還穿插著共唱隊歌等環節,可謂熱鬧十足,值得發一條朋友圈紀念一下,也讓圈哥一度擔憂了下電影院的隔音效果……

他們進一步介紹說,本賽季,他們基本上是選擇有球迷基礎的城市,瞄準熱門賽事,選擇酒吧、影院等公共場地,提供信號以及一整套的服務,為不能遠征的球迷提供主場一般的觀感。

↓此前的一些活動照片

@足球天地視頻組發佈的大連一方影院觀看現場的照片,而他們的另外一條微博則透露,大連對陣河南的比賽,16所影院有超過5000人報名,人數爆棚,影院將通過大廳LED屏進行更多的轉播

影院看足球賽,會形成一門生意嗎?

但是放眼整個市場,相比於電影放映的可觀抽成,如何讓影院在黃金時段選擇球賽,這可能就需要有更高的消費做支撐。

尤其對於上座率更高的影院,電影和賽事雖然都在90分鐘左右,但球賽還含有賽前互動,中場休息,甚至是盃賽中加時和點球的不可控因素,這對於影院的放映廳使用亦是一種挑戰。尤其賽後,球迷喜歡談論、調侃發洩,徘徊中久久不去,這對於影院來說亦是成本。

與現場球迷的交談中我們瞭解到,球迷們紛紛表示,這一價格可能撐不了多久,但是鑑於現場體驗非常不錯,如果進行一些漲價,例如漲到電影門票那樣幾十元的價格,也是願意支付和體驗的。

不過,即便是漲價,也要考慮到一個客觀問題——在中超比賽門票價格偏低的情況下,酒吧或影院看球的價格可能很難高於現場門票的價格,存在著一定的“天花板”,目前來看只能通過口碑和服務來拉起價格的上升通道,並通過廣告、餐飲、衍生品銷售等周邊服務來獲得盈利。

而如果3D技術、VR技術能更多的使用在此類觀賽之中,帶來更多的差異化服務,可能也會有更多的人選擇走出家門,來到影院觀看比賽。

總而言之,看球本該是一件充滿著“社交”行為的事件。除了在社交媒體上進行刷屏之外,我們也期待有更多的機會走出家門,聚在球場,聚在餐廳,聚在酒吧,聚在影院,一起觀看精彩的足球賽,在三次元的世界裡充實自己的愛好與生活,感受到足球帶來的更多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