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高薪風光不再,互金行業“跳槽風”洶湧

昔日高薪风光不再,互金行业“跳槽风”汹涌

整頓風暴之下,互金行業內正經歷洶湧的人員“跳槽”風:有的在尋找更靠譜的互金平臺“停泊”,也有的急於找離開這一行業的機會。

從業人員急於“靠岸”

從上海某家P2P公司跳槽至某證券公司旗下資管子公司,李園(化名)整整花了5個月的時間,終於在3月底辦完離職手續,於4月初到新公司報道了,為此他放棄了即將到手的將近8萬元的年終獎。

“當初從外資銀行跳槽到互金公司時,感覺很容易。那時,互聯網金融行業提供的選擇相當多,而且薪水幾乎是翻倍。然而,如今想要回流到傳統金融機構卻發現難度真的不小。”李園說,“從去年10月份就開始尋找跳槽機會,然後不斷地去各家公司進行面試,最終進入這家資管公司相當程度上是靠之前在外資行的同事力薦。”

儘管原定於6月30日要全部完成的網貸平臺整改驗收延期了,而且具體截止時間未定,這無疑給了不少P2P平臺喘息之機。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監管的放鬆,相反後續的監管很可能將更加嚴厲,因此通過網貸備案的不確定性更高。在於超看來,“網貸行業未來全國統一監管的可能性很高,這也意味著通過備案的難度更大了,最後能通過備案的P2P平臺會很少。”

據不完全統計,從2018年1月至3月,整個行業就出現了高達220家左右的問題平臺,其中停業清盤的平臺有近90家。截至2018年4月末,納入中國P2P網貸指數統計的基本正常經營的P2P網貸平臺為2233家(有交易數據),環比下降2.57%;全國主動關閉、提現困難、失聯跑路問題平臺等累計有3454家,其中2018年4月份當月新發生73家。

另外,截至2018年4月,中國互聯網金融現代統計和風險監測預警系統風險池的風險預警平臺有5492家,佔全國P2P網貸平臺7397家的74.25%,風險池名單2018年4月份增加31家。

“越來越多的P2P平臺清盤、‘爆雷’,讓不少人瞬間失業,這也令整個行業從業人員有了深深的焦慮感,大家都在尋找機會跳槽至更大的、更靠譜的平臺,或者想辦法往傳統金融機構靠。就拿滬上某規模較大的P2P平臺來說,體量比較大,業務發展速度也很快,但是其職員基本3個月就更換一批,這樣的流動性真的令人心驚。”李園坦言,“之前所在的中型平臺雖然正在全力備戰備案,而且通過備案的可能性也頗高,但是自己對這個行業已經失去信心了。”

李園坦言,當初主要是衝著高薪而來,但是幾年下來發現,除了薪資比當初在銀行時高了不少之外,在職業的發展上卻很難看到未來拓展的空間。之前,網貸行業還有不少產品創新,各種類型的信貸模式發展很快,不過在行業迎來嚴監管之後,很多業務都做不了了,P2P這種單一的撮合信貸業務不符合自己的職業規劃。

行業高薪難以為繼

的確,幾年之前P2P行業的高薪吸引了一大批傳統金融機構的從業者湧入。但是,如今整個行業的高薪模式似乎已經難以為繼。

李園稱:“我在之前的平臺算中高層,一個月3.8萬元,公司大部分員工的收入在1萬至2萬元的區間內,這兩年已經很少高薪找人了。其實,從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來看,除了高精尖的頂級人才是各家公司捧著錢上門挖的,大部分的從業者已經越來越難靠跳槽來大幅漲薪了。”

而在於超看來,摒除倒閉的平臺不說,即使是正常運營的P2P平臺,經營難度也在不斷增加,這也成為了導致行業高薪不再普遍的一大因素。第一網貸報告顯示,4月份全國P2P網貸成交額2176.6億元,環比下降15.98%,同比下降31.76%。全國P2P網貸截至4月末,貸款餘額1.55萬億元,環比下降1%,也是網貸有史以來,規模連續兩個月下降。

“近兩年來,在嚴監管環境下,整個行業的‘二八現象’凸顯,強者更強,而弱者逐漸被淘汰。”不過,於超指出,強者畢竟是少數,即使這些大公司始終在不斷地擴大業務並招人,但就一般人才而言,市場是供大於求的。

儘管不容易,但是依舊有不少網貸行業從業者努力想找機會跳槽至傳統金融機構,以此“靠岸”,尤其是曾經從傳統金融機構跳槽出來的人。

根據業內統計數據,在今年2月份,國內互聯網金融融資熱度大幅下降,融資金額和融資案例發生數量均出現大幅度下降,共發生9筆融資,總融資金額僅為5.47億元。其中融資熱點主要分佈在外圍服務,共發生6筆,主要集中於技術和數據服務;之前融資熱度較高的借貸行業,在2月份和3月份連續兩個月都沒有融資出現。

“在網貸行業蓬勃之際,大量的資本湧入,很多平臺都是靠‘燒錢’生存的,而當時從業人員的高薪相當程度上也是靠‘燒錢’燒出來的。而如今資本的潮水退去,高薪難以為繼。甚至不少發展還不錯的P2P平臺已經開始裁員,未來形勢的確不容樂觀。”於超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