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師傅天機館
劉禪:政由葛氏,祭則寡人
作為蜀漢政權的一把手,他忍住內心對權力本能的渴望,甘願把權力拱手讓給諸葛亮,並說了一句:“政由葛氏,祭則寡人”。
意思是處理政務都交給諸葛亮,祭拜祖宗才由我來做。自己做個聽吃喝的皇帝。更加難能可貴的是,當劉禪與諸葛亮產生意見分歧的時候,往往是劉禪從大局考慮,委曲求全,選擇忍讓。
諸葛亮長期在外帶軍,其實是犯了大忌,但劉禪也是選擇了剋制自己。進而來維護他們君臣之間的和諧關係。這在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歷史上絕後僅有的。
看幾個例子,可以看出他的情商也是可以的,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劉禪安慰諸葛亮說:“勝負兵家常事。”
諸葛亮因為自己的用人過失自貶三級,為了不影響諸葛亮的權威,等他打了勝仗後,劉禪第一時間恢復諸葛亮的職務。
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劉禪哭暈在床上,等諸葛亮靈柩回來的時候,劉禪又出城數十里迎接。可見對諸葛亮是完完全全的信任。
諸葛亮死後:劉禪依然高舉大旗,沒有清算
諸葛亮死後,劉禪並沒有對其進行清算,而是表裡如一的尊重和重用諸葛家族。歷史上皇帝清算輔政大臣的不少,看看明朝萬曆皇帝和張居正。漢宣帝劉詢之於權臣霍光,清朝順治皇帝之於多爾袞等等。都是死後慘遭清算,甚至鞭屍。
甚至有個曾經在諸葛亮懲罰過的官員在諸其死後歡呼雀躍,向劉禪上疏。
【十二年,亮卒,後主素服發哀三日。邈上書曰:“呂祿、霍禹未必懷反叛之心,孝宣不好為殺臣之君,直以臣懼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強兵,狼顧虎視,‘五大不在邊’,臣常危之。今亮殞歿,蓋宗族得全,西戎靜息,大小為慶。”後主怒,下獄誅之。】——《華陽國志·卷十》
沒想到劉禪大怒,將其斬殺。對相父之重,可見一斑。
劉禪對顧全大局,如此漂亮地處理君臣關係,絕對是前無古人,當然也是後無來者。
“後主之賢,於是乎不可及”。—南朝史學家裴松
劉禪理政:頗有頭腦、仁德治國
諸葛亮七擒孟獲後,沒有休息,急於北伐,劉禪勸解說:“相父南征,遠涉艱難;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勞神思。”雖然諸葛亮這個老小子沒聽自己的,自己也不惱怒,就這麼佛系,劉禪依然全力支持諸葛亮的北伐。
劉禪也很清楚三國鼎立的局勢和蜀國自身的實力。當司馬懿率大軍征伐遼東公孫淵的時候。劉禪專門下詔告誡蔣琬不要輕舉妄行,“須吳舉動,東西掎角,以乘其釁。”
意思是要和東吳聯合起來攻打魏國,如果魏國攻打其中一國,兩國就一起行動,反擊魏國。可見他對時局的認識是很清楚的。
劉禪處理事務有人情味
說幾個例子,老臣劉琰的媳婦兒胡氏進宮去給太后賀壽,太后喜歡他,就留胡氏在宮裡住了一個月,但這事兒引起劉琰的猜疑,便大罵他的媳婦兒胡氏,用鞋底子抽她,然後一封休書,拋棄了她。
胡氏不服,向朝廷告發劉琰違法亂紀的行為,最終導致了劉琰被處死。此事之後,劉禪接受教訓,很快便廢除了大臣妻子進宮給太后朝賀的禮節。
魏延叛亂被殺之後,劉禪並沒有將他徹底否定,而是降旨:“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賜棺槨葬之。”
劉禪的所作所為,足以證明他是一個仁德且富有人情味的君主。
兵臨城下:為百姓免遭塗炭而降
在兵臨城下之際,劉禪敢於捨棄割據政權的皇帝位,而保全了百姓的性命。其實如果劉禪能夠抵擋得住鄧艾十天半拉月,姜維定能揮師營救,鄧艾和他那幾千兵只怕早就埋葬在蜀中了。但歷史沒有假設。劉禪還是開城而降。
劉禪這一點,跟“為了自己一己私利,而不斷地鼓動老百姓為自己賣命”的父親劉備來比,確實是仁德許多了。
王學泰說:“統治者的招撫政策能使更多老百姓活下來,無論在當時老百姓來看,還是從當代歷史學的角度來看,都應該是一件好事。因為被招安的老百姓不必再用生命的代價去換得一日之果腹;從歷史的發展角度來看,少破壞一些社會財富也有利於社會的進步。
王學泰的觀點筆者頗為贊同,老百姓才是歷史長河中的水滴,但往往最被忽略,鬥爭永遠是幾個人想幹的事,而絕對不是廣大的百姓。
並不是所有的階級鬥爭都能促進社會進步,難道鬥爭中人力社會財富的消耗殆盡,會促進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顯然是站不住腳的。我們需要摒棄視殘暴為英雄,視仁德為無能的歷史觀。
終結篇:身在洛陽:裝傻充愣,以求保全
劉禪投降以後,被帶到洛陽,司馬昭封他為安樂公,並且故意在設宴招待他的時候,讓歌妓唱蜀漢的歌曲,蜀國投降的大臣都痛哭流涕,劉禪卻談笑自若。並回復司馬昭:此間樂,不思蜀也。
這也是樂不思蜀的來源,而劉禪也因為這句話,被後人所恥笑。但我們笑完以後想想。
如果他當時也跟大臣一樣面露憂傷的話,他還會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善終的亡國君主嗎?不會,他的下場會跟南唐後主李煜一樣,一杯毒酒,送上西天。司馬昭肯定不能容他。
所以他是裝傻充愣,以求保全。文藝復興時期,英國著名文學家莎士比亞說過:“裝傻裝得好也是要靠才情的;他必須窺伺被他所取笑的人們的心情,瞭解他們的身份,還得看準了時機;然後像窺伺著眼前每一隻鳥雀的野鷹一樣,每個機會都不放鬆。這是一種和聰明人的藝術一樣艱難的工作。”所以可見劉禪的智商和情商都是不低的。甚至要高於常人。
所以綜上所言,劉禪並非是扶不起的阿斗,而是我們沒能以一種正確和全面的歷史眼光來看待他。看待這樣一位心胸寬廣,以人為本的蜀漢君主!
小王看三國
首先,蜀國之亡絕大部分真不能怪劉禪。這更多的是老一輩人的戰略決策失誤,劉禪只是個背鍋的。關羽之前破壞了吳蜀聯盟,劉備更是喊打喊殺,要和吳國決一死戰。而諸葛亮當年在隆中對策時就已說明,曹操擁百萬之眾,實力雄厚,在這種情況下聯合吳國對付北邊才是正確的。吳蜀關係一壞,諸葛亮的原計劃也就泡湯了。至此以後,吳蜀兩國只自保圖存而曹魏一天天做大,蜀國早已是待亡之國了。諸葛亮之後的七出祁山,完全是困獸猶鬥,可以說出亦亡,不出亦亡。蜀國的滅亡乃大勢也,非阿斗一人能左右的,他已經盡力了。
歷史研習社
劉禪字公嗣,又稱後主,是漢昭烈帝劉備的長子,小名阿斗,蜀漢第二任皇帝,因善於隱忍,在位長達四十一年,也是三國後期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劉禪自幼遭遇磨難,劉備兵敗長坂坡幸虧趙雲相救,後來劉禪又被遺失了一次,幸虧被找到。劉備入主益州後,封劉禪為太子。在位期間,曾多次支持諸葛亮北伐,諸葛亮死後,又先後九次支持姜維北伐。263年司馬昭分三路大軍伐蜀,鄧艾偷渡陰平,兵臨成都,劉禪不戰而降,蜀國滅亡。後來人們經常用扶不起的阿斗來形容劉禪,劉禪真的是扶不起嗎?筆者認為,劉禪昏若無能,確實扶不起來,以下做簡要分析。
首先劉禪聽信讒言,打壓忠臣。諸葛亮曾多次舉行北伐,但同位輔政大臣的李嚴,就非常不贊同北伐,認為北伐勞民傷財,沒有效果。於是就聯合宮裡被寵幸的宦官,一起危言聳聽,說諸葛亮北伐其實就是擁兵自重,意圖謀反,劉禪沒有實權,早晚被廢。於是劉禪也就驚慌失措,急忙詔回諸葛亮,當時諸葛亮已經是戰功頻繁,連戰連捷,看到劉禪詔書,諸葛亮不得不回師,最終北伐無功而返。劉禪沒有分辨是非黑白的能力,聽信讒言,就連諸葛亮這樣的忠臣也懷疑,自然扶不起來。
其次自從陳袛接任丞相後,劉禪便開始寵信黃皓,不理朝政,蜀國走向衰落。陳袛任丞相後,逐漸與黃皓勾結,互為表裡,阿諛諂媚,在加上黃皓不遺餘力的討好劉禪,最終得到劉禪的信任。黃皓被任命為中常侍、奉車督尉等職位。後來黃皓權傾朝野,排除異己,誅殺忠良,劉禪的弟弟劉永厭惡黃皓,黃皓便離間劉禪與劉永的關係,導致劉永十幾年都沒能見到劉禪。姜維因憎惡黃皓專權,上書劉禪請求殺掉黃皓,劉禪卻說黃皓只是小人一個,不用擔心,最終讓黃皓向姜維陪個不是便不了了之,後來姜維因懼怕黃皓在朝中的勢力,便到沓中去屯田。
最主要的是,司馬昭伐蜀,黃皓也隱瞞百官,只對劉禪說,司馬昭軍隊不可能打過來,還有姜維。就這樣鄧偷渡陰平,在綿竹斬殺諸葛瞻父子,兵臨成都,百官們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可憐蜀漢被黃皓愚弄成這樣,劉禪仍然不思悔改,這樣的皇帝又怎麼能扶的起來。
再次鄧艾兵臨城下,姜維力戰不降,劉禪卻開城投降。鄧艾兵臨城下,只有區區不到三千人,此時姜維仍在劍閣獨擋鍾會十萬大軍,劉禪卻被嚇破了膽,開城投降。這是蜀國一大悲劇,就連姜維也哭喊:我等死戰,陛下為何先降!假如劉禪堅守待援,城裡還有幾萬人馬,完全可以同鄧艾糾纏,再說南方的幾個藩王援軍都在路上,姜維也可以回師相救,劉禪卻不戰而降,何等昏庸。劉禪完全可以請求東吳援軍,方法多多,劉禪卻選擇了投降,足以證明,他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
最後劉禪投降,卻樂不思蜀。劉禪投降後,跟隨蜀中的重要官員被押解會洛陽,劉禪被封為安樂公,終日受人監視,一次司馬昭在宴請百官的時候,詢問劉禪是否想念家鄉,劉禪卻說:在此樂,不思蜀。由此可見劉禪是何等的忘本,更不知道恥辱,他早就把劉備興復漢室的重任拋之腦後,忘了自己是漢室後裔。因此尚不知祖宗,中不能治理國家,下對不起子孫,軟弱無力,忠奸不辨,無論是誰都不能輔佐好劉禪,也可以稱的上“扶不起的阿斗”。
你是如何看待劉禪的?
三國逐鹿
阿斗是不是弱智爭議頗多,多數人瞭解阿斗還是三國演義,羅貫中已經給阿斗定了性,替大家做了決定,接觸三國曆史的人不自覺的把阿斗當成弱智,大家也習慣把小說當史實看,作為自己的談資;咱可以反著想一想,若是阿斗真的是弱智,諸葛亮硬是扶他上位,諸葛亮生前可以靠諸葛亮做個君主;可要知道,諸葛亮死後蜀國還存活了二十多年才被滅國,而且這二十年中蜀國的柱國大臣沒有一個超越諸葛亮的,那蜀國的局面需要誰來維持?若是阿斗是貨真價實的白痴,他卻能一直敬重諸葛亮,視諸葛亮的話僅次於劉備,我認為一個低能兒是沒有這個能力的;還有沒有諸葛亮約束的二十幾年,作為一個皇帝,若是真的低能兒,還不做幾件荒唐事流傳後世,就像西晉的那個白痴皇帝一樣。再來說一下蜀國滅國緣由,是被魏國滅掉的,不是被蜀國的士族集團或者權臣給滅掉的。偌大一個國家,沒有十足的能力能夠平衡好朝中官僚集團?要知道歷史上被自己人結束王朝生命的朝代多的是,但阿斗沒有讓蜀國從內部被瓦解掉。最成為笑柄的就是阿斗在投降後說了句“樂不思蜀“;這句就成了他人嘲笑阿斗的資本。其實我們稍微想一下也明白,在那種情況下要阿斗表現出多聰明?還是表現出慷慨赴死的決心?要是真的那麼做了,阿斗瞬間就會被結束了性命,甚至蜀國會因此面臨一場屠殺。後來看魏國跟吳國的君主表現出一般智商還被司馬氏誅殺了;裝傻在那個時代真是個保命符。
總的來看阿斗的行為都不像一個弱智可以做出來的,就算有一兩件歪打正著,但不能件件歪打正著,阿斗父母都是聰明人,生出先天弱智的可能性並不高,有影響就是後天南征北戰影響的。
過去即歷史
別小看了古人的智商,古人對扶不起的阿斗評價絕對是正確的,阿斗有小聰明,在現代就是一個碌碌無為,不思進取,貪圖享樂的,坐吃山空的富二代,並無做一國之主的料。諸葛在時,即使有鄧艾一樣的名將,可能偷渡也是想都不敢想的,即使偷渡成功,也是慘敗,這點不用解釋。鄧艾勞師遠征,兵疲將寡的情況下,競能戰而勝之,可見亮去世多年,同等兵力下戰力下滑多嚴重,劉禪要負很大責任。一句話劉禪與亮的區別是小聰明與大智慧的區別。治國並不特別需要小聰明。
吳名8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
作為一個備受爭議的歷史人物,如果他是看著那麼簡單,那麼他就不會這麼爭議不斷了,甚至不會被後人再思考——劉禪到底是不是傻?
傻,這個字,在中國,有三個意識至少——真傻、假傻、裝傻。劉禪到底屬於哪個傻,目前沒有讓人信服的說法,因為這個問題只要換個角度,你就能找到新的看法。做一個不恰當的類比吧。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後人還有懷疑他到底是真的忠臣還是心懷二心?既然對於相對來說正面典型的諸葛亮,後人尚且有這樣的認識,那麼對於劉禪自然也不可能一邊倒。
劉禪不是司馬懿的重孫子司馬衷,司馬衷的傻那是真的弱智了。劉禪更像當前的清宮劇裡的糊塗王爺。
你看看劉禪當皇帝多少年。哪個扶不起的人能做皇帝這麼久呢。劉禪不同於漢獻帝,漢獻帝是傀儡而且越來越傀儡。劉禪則反之,甚至是反彈,看著很傻缺,可實際上很多事他做的還挺有特點,甚至知道什麼時候才是自己腰桿子硬的時候。扶不起和不願意起,乃至起來之後幹什麼,這是三個問題。人各有志,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英雄夢,也不是所有人都有帝王夢,更不是所有人都能愈挫愈奮,見機行事、草木一生的凡人也不少,但不能因此定位凡人就是扶不起的。
劉禪在諸葛和董允去世之後對權力的壟斷不但沒有削弱反而強化了。縱觀諸葛在世時候的劉禪還是一個聽話的主,只不過沒有了能人幫著,劉禪的軟弱的一面還是被鄧艾的兵臨城下震懾住了。。在外雖有姜維的幾萬兵,但也被鍾會的大軍盯著。劉禪不缺分析,缺的是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