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開心的時候,你一定要去菜市場看看

“一個人如果走投無路,心一窄想尋短見,就放他去菜市場吧。”

這是古龍先生說的。

他曾在《多情劍客無情劍》寫道:“走投無路的鐵傳甲無意中走到了菜市場,抱著孩子的婦人,拄著枴杖的老嫗,滿身油膩的廚子,各式各樣的人提著菜籃在他身旁擠來擠去,和賣菜的村婦、賣肉的屠夫為了一文錢爭得面紅耳赤,鮮明而生動,他的心情突然明朗開來。”

不開心的時候,你一定要去菜市場看看

不開心的時候,你一定要去菜市場看看

是的。熱鬧豐滿的菜市場讓人不想死。

生雞活鴨在案上、鮮魚水菜在籃中,碧綠的黃瓜青菜,通紅的西紅柿辣椒,生鮮檔口裡跳躍的蝦、遊曳的魚、橫行的蟹、吐沙的貝……無處不在的勃勃生機,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喧譁的講價聲,那麼市井又活色生香,煙火氣濃得讓人不捨得看破紅塵。

不開心的時候,你一定要去菜市場看看

不開心的時候,你一定要去菜市場看看

01

有人喜歡去早市,也有人喜歡下班後去菜市場溜一圈。平日裡穿的光鮮亮麗,出門辦事永遠是行走在高大的寫字樓裡,週末得空便偏想卸掉一切標籤往人堆裡鑽。好像所有的紛繁瑣事都在進入菜場的那一刻被喧囂聲、吆喝聲、五顏六色的鮮蔬瓜果瞬間治癒。望著那些人挨人的菜攤,想象風塵僕僕回到家關上門,在昏黃燈光下爐灶上冒著熱氣咕嚕的燉菜,一鍋米香。還有什麼,比得上食色人間呢?

不開心的時候,你一定要去菜市場看看

記得每次回老家,媽媽都會讓我陪她去逛菜市場,不厭其煩的一遍遍教我怎麼挑揀蔬菜和肉,順帶幫她提菜。市場裡總會遇到左鄰右舍還有她新識的牌友,狹路相逢嘛總是要大張旗鼓介紹一番。我都這麼大的人了,還會像小時候那樣被各位菜場裡遇到的阿姨拉起手,來幾發摸頭殺或者拍拍我的後背驚歎孩子長這麼大了!而對於媽媽來說,帶她遊遍五湖四海,好像都比不過陪她逛菜市場那麼令她開心。

其實也有很多人厭惡蹲著挑菜、討價還價而選擇去超市,那裡所有的菜都已經被挑揀好,價格固定,只需拿了稱重付款,乾淨也能節省時間,但也少了很多人間百態、吵吵鬧鬧的樂趣。菜市場有著品不盡的人間煙火氣,它是嘈雜的卻也是溫情的。

人是要活到一定的時間,才知道一飯一蔬對人生的意義,才能體會逛菜場帶來的樂趣和慰藉。尤其在遠離故鄉的城市裡,菜市場能讓人對陌生城市多了一份親切和依賴,就和深夜還亮著燈的便利店一樣。愛逛菜市場的人,是不會垮掉的,能哭著吃下飯,是能夠堅強地活下去的人。和家人一起,閒暇時穿梭在菜市場,問一句“你想吃這個嗎?”都成為了我們生活的樂趣和慰藉。

不開心的時候,你一定要去菜市場看看

菜市場是個讓人有幸福感的地方,熱愛生活的人總是願意為它付出時間,它承載著人們更為平凡、日常的生活。到菜市場裡想著今天要吃什麼,挑一尾新鮮的魚做個醬油水,買幾顆炸棗當做下午的茶配~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融入生活。有煙火氣的熱鬧,也有平靜安心。這大概就是菜市場賦予了陌生城市裡,或是疲憊之外的一種生之樂趣。

不開心的時候,你一定要去菜市場看看

02

汪曾祺曾說過,相比書店書攤,他卻喜歡逛菜市場,看看生雞活鴨、鮮魚水菜、碧綠的黃瓜、通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他感到這才是人生之樂趣。

一直覺得,菜市場就像是一個城市的縮影,這裡集合了當地人的喜好和生活方式,還有那些你在旅行攻略上找不到的好吃食物。一個城市的食物文化,從菜市場就可以窺見,就算是同一樣食材產地不同也會有不同的味道在。騎著自行車,三兩結伴的大爺大媽,操著最地道的本地語言,與市場的商販們討價還價說上幾個來回,便買好了一天的菜,滿載而歸。

不開心的時候,你一定要去菜市場看看

菜市江湖。菜市場是人間最有味道,也最有意思的地方。菜市就是菜市,亂七八糟生龍活虎是正常現象,乾淨整齊一塵不染反倒讓人覺得彆扭。不同城市的菜市有不同的特點,透露出當地特有的民風和習慣。在北京買菜,如果你想要三斤肉,那最好說要兩斤,因為攤主切肉的時候會很“大方”地多切不少。但是在上海,不用單獨買香蔥,因為你無論買什麼,稱好付錢之後,攤主都會抓一小把香蔥塞進袋子裡遞給你,回家做菜做湯基本夠了。

不開心的時候,你一定要去菜市場看看

你不開心的時候遇到他們,看著他們生活好似艱難卻又無所畏懼的堅強,或是微微一笑地噓寒問暖,一棵香菜苗、一個甘甜的小橘子,就好像什麼都好了。

03

你熟悉的名人們也愛逛菜市場。

香港美食家蔡瀾也曾說過,每到一地,必要逛一下當地的菜市場。

在他看來,新鮮的瓜果會笑,賣菜小販是一本本生動專業的烹飪書,這份由衷的喜愛,從他平日寫的文章、訪談裡,不難發現。

另外一位美食家歐陽應霽,曾寫過一篇《戀戀菜市場》。在這篇文章裡他講述了自己逛臺北老東門菜市場的故事。

「即使每回只是逗留臺北三倆天,也一定要來東門市場趕個早市湊個熱鬧,與身邊來往的各有盤算各有故事的街坊鄰里和辛勞卻篤定的攤販微笑著打個照面。」

不開心的時候,你一定要去菜市場看看

不開心的時候,你一定要去菜市場看看

不開心的時候,你一定要去菜市場看看

美食家們為什麼那麼迷戀菜市場?

因為那裡可以最直接的感受當地真正的生活,在與菜農們交流過程中,大多可以聽他們講一兩句記憶裡的故事,這使得逛菜市場這件簡單樸素的小事,又帶有了情懷了。

不開心的時候,你一定要去菜市場看看

有個美食家,每次請客人吃飯,都會堅持自己去菜市場買菜。他覺得買菜,切菜,做菜,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別人不能代勞。袁枚在《隨園食單》也寫過,一桌好菜,買菜功居四成。

張愛玲在《公寓生活記趣》裡寫到:“看不到田園裡的茄子,到菜場上去看看也好——那麼複雜的,油潤的紫色;新綠的豌豆,熱豔的辣椒,金黃的麵筋,像太陽裡的肥皂泡。”

不開心的時候,你一定要去菜市場看看

不開心的時候,你一定要去菜市場看看

這大概就是菜市場的魅力吧。這裡的煙火氣、人情味、生活百態可以讓心如死灰的人重燃對生活的熱愛。只有在這裡,大概才會真正瞭解這個城市,很多家長裡短、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每天都在這裡上演,不同的人擠在這狹小的空間裡和平相處,雖然也許貧窮卻慷慨有愛,雖也許地位懸殊卻成為朋友。

不開心的時候,你一定要去菜市場看看

菜場的門,一開一關,像是兩個世界。讓我們接收到更多人的心意和勇敢,感受到食物的質樸純粹。人生而孤獨,所以選擇群居。在這樣一個熙熙攘攘的空間裡,就是很容易感受到生活的暖意呀。這裡有太多人,都在用力地生活著。

那種旺盛的生命力,會讓你對生活重新揚起熱氣騰騰的信心。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眼前的廚房煙火,菜市人情。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