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康熙,還有誰能稱得上千古一帝?

河苦

縱觀整個中國封建歷史,總共有400多個皇帝,而能算得上是千古一帝沒有幾個,而康熙被稱為千古一帝,真的不是很能服眾。必須要在整個歷史長河中做出巨大的貢獻,才能算上,以這樣的的標準來看真的只有始皇帝嬴政,漢武帝劉徹,隋文帝楊堅,唐太宗李世民。



秦始皇

秦始皇是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中國開始走向大一統時代,第一個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對內,建立中央皇帝集權制度,實現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討百越,建長城,通水路。如果只能選擇一位千古一帝,非秦始皇莫屬了。


漢武帝

在漢武帝手中真正做到了“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南平兩越、北伐匈奴、東定朝鮮、西通南夷、聯繫西域,開拓了空前遼闊的疆域,奠定了中華的版圖,也是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在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思想推到正統地位,影響中國2000多年。建太學、鄉學,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而且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這種觀念到現在仍在影響。

隋文帝

隋文帝統一了嚴重分裂割據幾百年的中國,並且抗擊突厥,被尊稱"聖人可汗"。對內修建了當時的“世界第一城”,大興城也就是長安城。倡導漢化,一改上層貴族的鮮卑化與西胡化風氣,開創設志行修謹、清平於濟兩科的選官制度,為科舉制度奠定基礎。推行均田制,整頓戶籍,人口達到了700多萬戶,達到輝煌時期。



唐太宗

正是在唐太宗時期,中華民族新的代稱“唐人”逐漸出現並形成,奠定了現代中華民族的基礎。對外,東征西討,南征北戰,被尊為“天可汗”,“四夷大小君長,爭遣使入獻見,道路不絕,每元正朝賀,常數百千人”,將大中華風範推向世界。內政上,政治清明,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河清海晏,重視農業,但也不歧視商業。


揭秘歷史的真相

能稱得上千古一帝,自然是在中國歷史上做過突出貢獻的傑出帝王。這些帝王取得的成就對中國乃至世界都有很大影響。縱觀歷史,除康熙外,秦始皇、漢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都能稱得上千古一帝。

秦始皇嬴政。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權專制、中央集權體制國家的創立者,也是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他建立的秦王朝,對中國封建帝制和世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他將福建、浙江、兩廣第一次納入中國版圖;北擊匈奴,奪回河套地區,使該地區永遠成為中國的版圖;開了通往西南的五尺道,大致宜賓至雲南曲靖一線,將政治勢力伸入了雲貴高原,為中國多民族統一、中央集權奠定了基本。他取得的成就可以說前無古人:統一文字,使其成為一個民族的基礎; 立郡縣,為中國的統一管理立下標準,在封建制度下沿用了幾千年;統一貨幣和度量衡,促進了商業上的交流,繁榮了國家經濟;車同軌,道同距,修建的秦直道大大便利國內交通; 修建靈渠,加強了對珠江流域的控制,並使該地區永遠成為中國的版圖;修建長城,抵禦北方胡族侵略的重要防線,使邊疆人民有安定的生活環境。

使中國第一次完成了政治和經濟上的統一。

漢武帝劉徹。開拓封建社會以來中國最大版圖,設立推恩令,同時設立刺史,監察地方;在軍隊和經濟上加強中央集權。 “罷黜百家,表彰六經”,肯定儒學在教化方面的貢獻促進大一統思想的形成。漢武帝開創了中國第一個最鼎盛繁榮的時期。他是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第一個制定、頒佈太初曆的皇帝,以正月為每年起點,一直沿用至今;命司馬遷編著《史記》,保留了之前的歷史;打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西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這在中國史上屬首次;改革丞相制度,設立中朝(內朝);第一位派大軍深入匈奴腹地,使匈奴臣服於中原王朝;首次在今海南島置儋耳郡、珠崖郡,統治了今天的海南島與南海諸島的地區。

隋文帝楊堅。他結束了自東漢末年來近400年中國分裂割據的狀態,實現了自秦漢以來中國又一次大一統。促使北方民族融合,南方經濟發展。他建立的隋朝,開創了輝煌的“開皇盛世”,他第一次實現了中國大範圍內的多民族的統一,他建立的政治統一維持了幾個世紀,其結果是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的強國之一,被尊崇為“聖人可汗”;他用最短的時間將中國重新置於一個政權治理下,外御強敵突契,內令人民安寧生息;他首次實行了一直沿襲到清朝的三省六部制;他開創了科舉,制定了當時最為先進並影響後世基本立法的律法《開皇律》。不僅如此,他還開啟了隋唐盛世之門,實現了千古傳頌的“開皇之治”,被西方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為帝之後,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是中國人千年稱頌的好皇帝。他推行的府兵制、租庸調製和均田制,使農民有可能安定生產,耕作有時,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並加強科舉制等政策,在李世民的治理下,社會夜不閉戶,道不拾遺。他滅東突厥,被西域諸國尊為“天可汗”。設置安西都護府,西域各國皆到長安朝貢,西部邊界直達中亞的石國(今屬哈薩克斯坦)。在西域設立了安西四鎮,結果絲稠之路上的商旅不絕於途,品種繁多的大宗貨物在東西方世界往來傳遞,使絲稠之路成了整個世界的黃金走廊,大大促進了漢文化在世界的影響。朱元璋評價他“惟唐太宗皇帝英姿蓋世,武定四方,貞觀之治,式昭文德。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宋太祖趙匡胤。重新恢復了華夏主要地區的統一,結束了安史之亂以來長達200年的諸侯割據和軍閥戰亂局面。使飽經戰火之苦的民眾有了一個和平安寧的生產生活環境,為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繁榮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在我國曆史上有兩次名副其實的大分裂,一次是南北朝,另外一次就是五代十國,作為五代十國的終結者和大宋王朝的開拓者趙匡胤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他的農業、商業舉措,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快速的醫治了唐末以來200多年的戰爭創傷,而且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榮的局面,出現了歷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在中國歷史上宋朝的經濟、文化、教育是最繁榮的時代,達到了封建社會的巔峰。另外他完善科舉,創設殿試,知人善任,厚祿養廉等一系列重大舉措,成為我國曆史上最受推崇的一代文治之君。與歷史上其他著名的王朝相比,他沒有大一統,但趙匡胤創建的宋朝以其鮮明的文人政治特色而登上中國文治盛世的頂峰,是中國君主專制史上的最開明的一個王朝,因此,儘管宋朝300年的基業中,長期積弱,但在民間卻享有盛譽,並對後世歷代產生深遠影響

明成祖朱棣。明成祖文武全才,寬嚴並濟,知人善任。郡縣有遇到災害的,就免租賑災,榮受直言,保全功臣,在其統治時期,外國受封之國多達三十餘個。國勢極盛!朱棣時期,完善了 文官制度,在朝廷中逐漸形成了後來 的內閣制度的雛形,這個內閣制度後來被西方國家所效仿,一直延續;遷都北京,北京作為首都一直沿用至今;建造了今天的故宮、天壇、太廟等規模宏大的建築,這為後人留下了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命 人修撰《 永樂大典》是中國古代編纂的一部大型類書,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百科全書;其所在時期國土以文萊為界;朱棣派遣宦官鄭和遠航西洋。先後七次出海遠航,經過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和伊斯蘭教聖地麥加,加強了中國與外界的交流。

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王朝中,以上幾位帝王都做出了傑出貢獻,曾一度使中國成為那個時期最強大的國家。他們都稱得上千古一帝。


歷史微享匯

我們曾經都喜歡爭論誰到底是千古一帝,大概秦始皇,是最沒有爭論的,因為才是最實實在在的千古一帝,實至名歸,而其他的,只是勞苦功高,千古一帝只是宣揚他功績的一個名譽而已。

在我看來,最值得稱上千古一帝的只有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朱元璋四人而已。

而康熙的所謂千古一帝,實在是水分太大。

擒鰲拜,雷霆之勢拿下一個託孤之臣想要新官上任三把火這種例子不少見吧,這是功績嗎?

平三藩,吳三桂六十餘歲半截身子入了土,想要爭天下,顯然的官逼民反。

所以,我認為康熙千古一帝,盛名難副。



我認為的幾位千古一帝

秦始皇/漢武帝

秦始皇最沒爭議,統一六國,書同文 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南平百越北擊匈奴,建立封建專制,千古一帝實至名歸。

漢武帝,雄才大略,可與秦始皇比肩。從秦始皇就開始以防守態對待匈奴,到文景之治以和親屈辱換髮展,更是說明一個道理,匈奴之勇猛,武帝時期,改守為攻,數次北擊匈奴,漠北之戰,霍去病封狼居胥,漠北自此無王庭。

文治上,巴黜百家獨尊儒術,更是延續封建王朝兩千年。


唐太宗

李唐三百年王朝的開創者和奠基者,文治有貞觀之治盛世,武力有滅東突厥滅薛延坨的戰績,尊為天可汗。

文治武功,當屬第一。

李唐文化,更是影響至今,唐服,唐刀,唐人街,唐人,等等。

歷史功績稱千古一帝也不過分。


朱元璋

朱元璋,史上起身最低的皇帝,雖然殺伐太重遭後人詬病,但是我們應該明白一個事實,老朱所針對的是,功高震主並且還各種找事的功勳將領和貪贓枉法的官僚階級。

對百姓,對人民,很好。

翻開史書,你去看看,但凡惹了儒生,有哪個名聲好了,秦始皇,焚書坑儒,結果各種被黑,暴君。

朱元璋的文治武功,也是出類拔萃。

從石敬瑭獻燕雲十六州到朱元璋,四百餘年,幽燕二地非漢人所有,朱元璋的出現,拯救了胡化的中國,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幽燕二地重回我手,漢人重新踏進北京城。

這是多麼翻天覆地的人物?

文治有洪武之治的盛世,統一全國以後,派大軍征伐北元數次。

功績彪炳,明朝276年江山社稷的開創者,當稱的上千古一帝!



在我看來,雍正的功績都要比康熙上,光官紳一體當差納糧四爺就夠稱之為千古一帝了,你看歐洲搞了多少年也沒搞好。

康熙死的時候,國庫七百萬兩白銀,雍正死的時候,國庫五千萬兩。

清朝最被低估的一位皇帝。

隨手關注,祝你幸福。

以上


木劍溫不勝


康熙被稱之為千古一帝,只是有些學者的稱呼罷了,並非是大眾公認的,真正的千古一帝非秦皇漢武隋文唐宗莫屬。

秦始皇的雄才大略想必大家也清楚,第一個大一統中國的皇帝,當然也有人認為秦始皇是在前人數代經營的基礎才統一中國的,是“奮六世之餘烈”而成就大業,其實秦始皇最大的功勞不只是疆域上的統一,還有“書同文車同軌”這種文化傳承上的統一,奠定了中國統一的核心,給後世政治家留下統一的終極目標,使中國自秦始皇開始再也不會成為歐洲那樣小國林立一盤散沙的狀態。

漢武帝為西漢第七位皇帝,繼位之後在文景之治的基礎上萬裡擊匈奴,南並百越,西拓西域,在今朝鮮半島北部設三郡之地,開闢絲綢之路,將秦朝時期的300多萬疆域擴大至600多萬,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後世大一統王朝的硬性標準就是是否恢復了舊漢故土,最起碼恢復了舊漢故土才可以稱之為大一統,而北宋時期沒有收復舊漢故土中的“燕雲十六州”,歷代皇帝對此耿耿於懷念念不忘由此可以知道漢武帝留下的深刻影響。


隋文帝楊堅,隋朝開國皇帝,最大的功勞是結束了三國兩晉南北朝幾百年的亂世,將岌岌可危的華夏文明拯救出來,三國兩晉南北朝亂世中雖有西晉大一統過中國,但是西晉統一時間太過短暫,得國不正也罷還治國無方,滅亡後造成了五胡亂華,北方大地上生靈塗炭漢人幾近被屠盡,南方王朝一直苟延殘喘,至隋文帝時期,北方勢大南方弱勢,華夏文明面對著一場巨大危機,北方胡化嚴重,隋文帝當時用的是胡名都並非漢名,南方如果被滅亡也被胡化就不堪設想了,這個時候隋文帝楊堅趁勢而起,建立隋朝大一統中國,

將中國歷史上最長的分裂時代結束,避免了進一步惡化,而且將北方長期以來的胡化矯正,大力恢復漢文化,將華夏文明拉回正軌,影響深遠。

唐太宗李世民,繼續著漢朝時期的開疆拓土,對外銳意進取,後世將這種精神稱之為漢唐崇文尚武精神,在他的治理下到了他兒子唐高宗時代唐朝疆域達到最大1200萬左右,秦朝300多萬,漢朝600多萬,唐朝1200萬,可以說是穩步發展,並且和諧處理了當時各民族的關係,被稱之為“天可汗”,使大唐威名遠揚,各國派遣類似於今天留學生的遣唐使前來學習,今天中國在各國的華人居住地方都稱之為“唐人街”,盛唐影響力可見一斑。

以上四位皇帝,文治武功皆是出色,不止是開疆拓土,對內一系列作為更是深刻影響了中國乃至世界範圍,秦始皇在文化傳承根源上給了後世政治家統一中國的終極目標。漢武帝的大手筆開疆拓土,奠定了後世統一中國的疆域基本要求,那就是恢復舊漢故地。隋文帝統一了中國最長時間的分裂亂世,避免情況繼續惡化,成為一直分裂狀態,並且恢復振興了岌岌可危的華夏文明。唐太宗延續了漢之精神,崇文尚武持續開疆拓土,在世界上打下盛唐之名,最顯而易見的是留下今天世界各國的華人聚集地“唐人街”之冠名。



這些皇帝都是在中國乃至世界留下了深刻影響,功在千秋,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比之所謂的千古一帝康熙的含金量高太多太多了,康熙帝身為中國在位最久的皇帝,一生大手筆也頗多,但是並非有銳意進取之意,只不過是明清自封世界中將守成發揮到極致罷了,他一生征戰至孫子乾隆帝時期打下1300萬疆域,並且收復臺灣,這種功勞值得肯定記念,但是這些疆域之前歷朝歷代都統治過,他做的只是鞏固了之前歷朝歷代留下的遺產,並且所謂的康乾盛世根據當時資料參考也是頗有水分,當時西學已超東方,康熙帝知道了也沒有大規模傳播學習,同時期的沙俄彼得大帝面對國內落後的封建制度在西方先進文化的薰陶下,大刀闊斧的改革,使沙俄突飛猛進奠定了之後沙俄老牌列強的地位,這種對比之下,康熙只是在固步自封的環境下做了最大程度上的文治武功,沒有以上四位皇帝那樣不止是生前雄才大略,死後也在中外留下深遠影響那般,
只是一個十分出色的守成之君罷了,個人認為,康熙帝不能稱之為“千古一帝”。

個人見解,謝謝觀看,更多精彩動動小手點個關注~


宋安之

康熙稱千古一帝,也就是個自稱吧。

滿清入關,華夏文明從此落後於西方。

下面我來說一說可以稱得上千古一帝的皇帝吧。

祖龍嬴政


嬴政,統一華夏,統一文字,度量衡,車同轍,書同文,讓中華文明不會像歐洲那樣出現文化和政治的大分化,即使分化,也會分久必合。讓大一統思想紮根到華夏民族的每一個人身上,以至於可以出現短期分裂,但誰要敢真的分裂中華,必將會成為華夏民族的罪人。

而嬴政,正是這種大一統局面的創始人,千古一帝的稱號當之無愧。

漢武帝劉徹



去除百家,獨尊儒術。從此,華夏民族有了一個統一的思想體系。包容的文化體系讓任何外來文明文化都無法撼動中華文化。

劉徹在位期間,並朝鮮,吞百越,破匈奴,徵西域,讓大漢土地從此奠定,開啟絲綢之路,溝通世界文化。

由於與西方外族人的武力和經濟的頻繁往來,使我們有了一個至今都響亮的名字。大家不要忘記,這是劉徹命名的。

沒錯,這個名字就是漢族!漢武帝為自己民族命名的用意有兩個,一是與大漢帝國同名,二是要讓我們的民族像天上銀河星漢一樣璀璨輝煌,銀河是星漢,那我們就是人漢,最多,最大,最強悍,我們是最強大的民族。

劉徹,當之無愧於千古一帝。

我說的兩位皇帝,可比那個所謂的自封的千古一帝康熙更加符合這個稱號?

歡迎留言討論。


明離子

康熙大概不能被稱作千古一帝。

排在康熙之前的有名望的帝王太多了。我曾經做過一個古代中國最偉大帝王排名,康熙僅名列第十,前九名如下,個個都是經天緯地的雄主。

第一名,秦始皇,一統中國。

第二名,漢武帝,奠定中華大國位置。

第三名,唐太宗,奠定多民族強盛國家。

第四名,明太祖,恢復中華。

第五名,隋文帝,再造統一。

第六名,漢高祖,關鍵時刻延續統一。

第七名,漢懸帝,首開盛世。

第八名,武則天,盛唐的紐帶。

第九名,明成祖,重振中華幾百年來丟失的國威。

第十名,清聖祖康熙。........

康熙任內,雖屢有建樹,但大功主要在統一臺灣和西破準格爾。其於的如擒鰲拜、平三藩等屬於鞏固統治,古時大多帝王都曾做過。至於驅逐沙俄,現今爭議比較大,不置可否。

其他的如康乾盛世,根本上是美洲高產農作物玉米、紅薯的功勞,而這些東西的引進在明朝。清朝不過是坐收成就而已,不能算作大功。當然,康熙在位時間確實太長,61年。他大概可以入選最偉大帝王之一。但與千古一帝還略有差異,之少前面九大帝王勝於康熙。


蘇綻

我們都知道這首詞“昔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哪裡有康熙?康熙是千古一帝誰說的?難道是看多了被篡改美化的清朝歷史宮廷劇?古代皇帝怎麼才能算是千古一帝,首先這個皇帝要有自己代表性的創新,而且要從古至今一直影響到我們,



例如秦始皇結束了春秋戰國幾百年的諸侯混戰實現封建集權的大統一,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車同軌,以具體的政令從根本上消除實際上已經分裂了幾百年的中國人,自始皇帝開始,中原大地開始了一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以歷史觀來看從奴隸制發展到封建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漢武帝三徵匈奴,遠征西域直到大宛,把漢人控制下的中原王朝版圖擴大到前無古人的程度,先武力征服後輸出文化塑造大漢威嚴不可侵犯,實行“內法外儒”的政策,用法家的律法嚴酷和儒家的仁義,一張一弛自漢以後基本沿用。我們的族名都是“漢”,所以會大漢影響我們千秋萬代。



唐太宗時期萬國來朝,開創了一個包容萬物的唐朝盛世,被譽為萬王之王的天可汗,至今國外華人聚集區都是以唐人街命名,到現在影響了我們一千多年。



宋太祖開創的皇帝與士大夫共天下,使大宋經濟文化空前發展,現代生活的雛形就出現在宋朝,甚至資本主義的萌芽也是出現在這一時期。崖山海戰後十萬士人投海殉國,這才是中國人的傲氣傲骨,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成吉思汗短短几十年就建立的大蒙古帝國橫跨亞歐,極大的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這裡還有個爭議很大的的皇帝,隋明帝楊廣被李淵改諡號為隋煬帝,京杭大運河的開鑿是苦在當代,利在千秋。因為有了這條河使廣袤的南方地區與中原聯繫更加緊密,避免了分裂的禍息。只是太激進太自信太驕傲,好事變壞事。


沒事叨兩句

許多人認為清朝開了歷史的倒車,誤中華民族三百年,這點是有道理的。但是這不能代表康熙不能成為千古一帝。評論歷史要尊重歷史,不要脫離歷史。首先清朝一統天下是歷史事實,那麼華夏民族的命運不可避免地落在了滿清手中,康熙做為滿清的代表能夠治理好國家,並且為雍正和乾隆做出了表率是很了不起的了,你不能要求少數民族的人能夠比漢族領袖做得更好,因為在歷史上是絕對不現實的。滿清能夠統治中國近三百年,而且能夠得到漢族精英的真心效命是很偉大的事情了,不可想象如果沒有大清統一穩定的統治,社會會亂成什麼樣子。怪只能怪明末漢族沒有出現真主。


彩雲東昇

個人覺得康熙還真的稱不上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統天下,統一文字度量衡等等,此番功績,可以說極大地促進了中華文明的進步,可以稱為千古一帝!

請問,康熙以及清朝促使文明進步還是退步了?整個滿清三百年中國可還是那個引領世界經濟文化科技發展的巔峰國家???除了人口變多了(也是玉米和番薯的大規模種植導致的,又不是官方推廣,和執政者沒啥關係),其他方方面面只能說極大的退步!

康熙的千古一帝的稱呼哪來的呢,究其原因兩個方面:

一是清朝時候流傳下來的官方文獻在不遺餘力的拍馬屁,包括民間也是。因為自從康熙大興文字獄之後,敢說愛新覺羅壞話的都死絕了,剩下來的文人包括史官在內,都是些被打斷了脊樑骨的奴顏卑膝的一些傢伙,自然能遺留至今查到的文獻都是些拍馬屁的記錄了,千古一帝也是如此!同樣康熙他孫子乾隆編四庫全書的時候又死命給明朝潑髒水,不利於清朝的書基本都毀屍滅跡了………

其次是當代,民國由於種種原因,沒能像之前朝代更迭一樣滅絕滿清皇室,反而留下了一堆遺種。到了現代社會,滿清遺老還是不少的,有一部分有錢有勢,於是就在文化領域影視傳媒領域開始拼命撒錢洗白自家的野豬皮祖宗,像什麼二月裡的一條河之類跪舔的,恨不得穿越回去死命再給康熙臉上刷幾層白灰貼上金箔! 又有一些腦殘編劇和中學生,天天追捧清穿劇,恨不得回去給野豬皮生一窩小野豬!(熟不知野豬皮最初那幾代,人種還沒得到中原的優化,一些山林原始種族的生番習慣還沒改變,例如口臭啊,頭頂金錢鼠尾辮啊之類的。作死的清穿女們穿越回去試試,看看你的四爺八爺會不會把你玩弄之後隨便賜給哪個包衣奴才,或者帶著現代人的喜歡,沒有上下尊卑規矩,頂多活不過三天就要被活活打死…)


黑風寨大當家107092926

首先,也是我一貫的論點,我並不覺得康熙是“千古一帝。”

我不是清黑,就事論事開講,康熙算是一代雄主,滅鰲拜,平三藩,收臺灣等,都算是一個“大帝”的功績,但是除了這些,他並沒有其他拿得出手的功績了,如果只算這些,那各朝各代的開國之君,都能說是“千古一帝”了。

我個人觀點,中國歷史上真正可以算的上千古一帝的,只有兩個人。

秦始皇,一統六國,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等,都是利在千秋的大功績,如果“祖龍”算不上“千古一帝”,我真不知道誰算的上了。

隋文帝楊堅,這個容易被忽略的皇帝,功績不輸秦始皇。


開創三省六部制,後面的每個朝代,都幾乎照搬,雖然有些改動,但是大多數都被繼承下來。

《隋侓》,這麼說吧,《大唐侓》中絕大多數都是照搬它的,至於後面的《大宋提典》、《大元侓》、《大明侓》、《大清侓》幾乎也就是改了幾個字而已。

最後,最重要的,(敲黑板!!)科舉制!

打破了一直以來世家門閥對官場的統治,促進了階級的流通,真正的讀書改變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