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運城65歲農村“守”藝人和他的手工糕點傳承夢


圖中的這位老人名叫仇永錄,今年65歲的老人家是山西聞喜人,聞喜是全國有名的糕點之鄉,而這位老人更是做手工糕點的第三代傳承人。老人說,他們家從1890光緒十六年前後,仇氏第一代傳承人仇振海開始學習製作糕點。在聞喜縣是手工做糕點世家。

從1911年清朝晚期第二代傳人仇福龍繼承父親傳統手工技藝,繼續從事糕點製作,並優化改良製作工藝,產品聞名聞喜。在1995年山西省糕點製作比賽中榮獲特別獎。1981年改革開放後,第三年傳承的仇永錄在第一代第二代傳承人的基礎上,繼續研發糕點花型,再繼聞名聞喜之後,再次被周邊縣市人民認可,並口口相傳,紅白喜事爭相預定,逢年過節爭相購買,更是供不應求。

90年代初,聞喜煮餅進入遍地開花狀態,並創立品牌,眾多廠家爭相邀請仇師傅駐廠指導,仇師傅為了把聞喜煮餅發揚光大,舍小家為大家,先後在現在馳名煮餅廠家指導生產,並帶領第四代傳承人仇巍明駐廠,進車間,親自上陣指導配料、示範製作,嚴把質量關,把一個不知名的廠子做成一個企業,一干就是八年。


時光荏苒,轉眼仇師傅已進入花甲之年,如今聞喜煮餅行業已經走出聞喜,走向全國甚至走向世界,各煮餅廠家進入半機械化生產,曾經吃過仇家糕點的老顧客都遺憾的說懷念仇師傅的手工糕點,仇師傅在大家的要求下,又開始重新操刀,帶領第四代傳人坐在案板邊,靜靜地開始了揉麵,捏陷,改刀……今天,在仇師傅的用心傳承了一百多年的純手工糕點又得以讓世人品鑑。

仇師傅說他做的手工糕點在繼承了前幾代人的優良工藝後,又加入了自己的配料,由於以前生活條件的狀況,早先的糕點餡料比較單一,這些年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在餡料上加以改進,讓更多的人吃到更多口味的手工糕點。

這些造型各異的糕點是用磨具做不出來的,一個個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糕點傳承了仇家4代人的心血。

仇師傅帶領著全家老小,為了讓這門傳統的老手藝能夠發揚光大,在花甲之年又重出江湖,靜靜的守著延續著他祖輩做過的事。

仇師傅的兒媳婦張麗婷說丈夫和公公曾經在一個糕點廠做技術指導,他們一做就是八年,把一個默默無名的糕點廠做成一個知名企業,但是隨著機械化的進入,父子倆毅然離開企業,重新坐在了案板前,重新做起了祖上傳承百年的老手藝。

仇師傅在向第四代傳人仇巍明傳授技法,從老人的神態上就可以看出,不急不躁默默地向下一輩傳授,老祖上傳下來的事就是他現在晚年最大的心願。

第四代傳人仇巍明在父親的親自指導下,在做糕點的用料和烤制上極其用心,仇巍明說現在的人都喜歡懷舊,都希望能吃到小時候的味道,他要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把祖上的老手藝繼續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還能找到吃到小時候的味道。

仇師傅的兒媳婦張麗婷向我們說,這手工做的糕點是機器做不出的,用手揉麵,捏陷,改刀這些都是機器所做不到的,更重要的是用手工做出來的糕點口味和機器做的口味上是沒有可比性的。

兩代人為了讓老手藝得以延續默默地守著自己的糕點作坊,探討爭論所有的工作就是一個目的,讓糕點更好吃讓老手藝傳下去。

這不起眼的小小手工糕點凝聚著仇家4代人的心血,聽仇師傅說早先這些糕點還有個好聽的稱呼叫媒人點心,也就是隻能在他們舉辦婚禮的媒人桌上媒人吃的甜點,在別的桌上是沒有的。

仇師傅說做煮餅他們家更是拿手,他家的煮餅又軟又糯,雙手從中掰開一絲一絲的糖線那是有好吃有好看。

這些就是仇師傅家做糕點的部分產品,它們都有個好聽寓意又好的名字,向百合,蟠桃,荷葉,天鵝蛋,佛手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