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傳統得大道——訪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土龍

守住傳統得大道——訪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土龍

從學徒到行業巔峰的路途有多遠?今年74歲的徐土龍用實踐告訴人們:它可以很長,比如一個甲子60年。雖然與“成名要趁早”的理念相去甚遠,但是這樣的每一步都很踏實。

5月14日,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選結果公佈,徐土龍榜上有名。消息傳來時,他正穿著背心、短褲伏案作畫,一隻用了十多年的手機被他調成靜音狀態,撂得遠遠的。“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精神矍鑠的他認真地說,“沒評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前,對這個稱號很嚮往。但是評上了,發現生活不能因此突然轉軌。如果真有什麼不同,那就是創作更有勁頭了。”

大器晚成 砥礪雕功一甲子

1958年8月12日,是徐土龍永難忘記的日子。這天,東陽木雕技校創辦,87人經考試後錄取,其中就有14歲的徐土龍。一同入學的還有現已成為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的陸光正和馮文土。這批稚嫩的技校生,後來成了東陽木雕現代化探索的前驅者。

從原浦川鄉山區走出的徐土龍非常珍惜這個機會,當畢業後進入原東陽縣木雕廠時,同齡人相繼到高校進修,他卻守在雕刻一線,把東陽木雕的每道工序都琢磨個遍,默默地完成了自主“輪崗”,不僅掌握了設計、製作工藝,還學會了生產和質量管理。雖然他因此失去了獲得高學歷的機會,以致在恢復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選後未能在“知識化”中佔優勢,但他並不後悔。在他的心裡,始終藏著一條古訓:手藝人要靠技藝吃飯。

徐土龍的好學是出了名的。他雖然沒有正式拜師,但把廠裡所有前輩都視為學習的對象,樓水明、黃紫金等名藝人也樂於指點這位樸實的年輕人。幾年間,他幾乎掌握了老藝人們的絕活。1969年,東陽縣木雕廠舉行青年雕工技術比賽,同時開雕同題材掛屏《韓信拜帥》,評出“十把斧頭”,其中就有徐土龍。10人中,姚正華後來當選為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榮譽加身的徐土龍一如既往地低調、謙和,1978年起,他從車間副主任起步,先後擔任質檢科科長、東陽木雕研究所所長,直到主管生產和經營的副廠長,成為廠長陸光正的最佳助手。陸光正主外開拓市場,徐土龍主內狠抓生產,兩人珠聯璧合,把東陽縣木雕廠推上了“黃金時代”。1980年,由他參與設計並精心雕刻的24塊12米×1.2米大型條屏,運往新加坡董宮酒家,成為新加坡有史以來最美的木雕裝飾。

一直到1995年5月離開東陽木雕總廠,30多年中,徐土龍都淡泊名利。製作樣品、分配任務、檢驗質量,就是他工作的全部內容。他從未想過要去爭取任何榮譽,而命運也並未讓他的人生開掛,他卻從無怨艾,“只要每天能操刀做木雕,我就心滿意足了。”

苦心人,天不負。時間是最公正的裁判,讓徐土龍歷風霜而彌堅,坦蕩地迎來人生至高點。

富貴花開 雕盡風流第一枝

離開企業後,徐土龍創辦了木雕特藝有限公司,專門加工日本宗教用品。“那幾年正是東陽木雕最不好過的時候,許多人都改行了,或者到廣東、福建務工,我捨不得丟下這份手藝。”從日方發來的樣品中,徐土龍發現日本浮雕源出東陽,這讓他聊以自慰。不過他坦言,那10年是他“最沒盼頭”的10年,“做的是小件,無法施展手腳;技藝有規定,沒法創新”。一直到2006年,浙江省恢復省級工藝美術大師評選,徐土龍當選為第三屆省大師,他創新圖強的慾望才被點燃了。

2008年11月,第三屆中國(東陽)木雕竹編工藝美術博覽會舉行,省委宣傳部原副部長、省工藝美術協會名譽理事長高而頤駐足徐土龍的展位前,仔細欣賞著落地屏《富貴滿園春》,連連頷首:“我看了這麼多年的木雕牡丹花,真正能雕出牡丹富貴之態的,這還是第一塊。”

在與金柏松合著的《東陽木雕·花卉卷》中,徐土龍深刻地指出了花卉雕刻常見的問題:“花瓣鏤得太深太空,導致外圈花瓣長不到花蒂上去,整朵花顯得鬆垮失神;花朵缺少陰陽向背,花瓣全部呈現半圓卷握狀,變化太少不舒展;牡丹花葉和枝莖都太瘦太單薄,雖然雕得像,但缺乏富貴大氣;圖像過於稠密,虛實對比不足,顯得雍塞;雕刻過於精細細密,近看繁花似錦,遠看模糊不清。”這種流弊的出現,緣於為日本產品代加工。“日本的花卉雕刻纖細精緻,線條柔弱,造型誇張。當時許多雕花匠沉浸這個模式,技法上失去了本真。”徐土龍說,在這一風格的誤導下,特別是年輕木雕藝人普遍缺乏嚴格的東陽木雕平面浮雕傳統技藝學習,出現了平面浮雕圓雕化的問題,花卉雕刻“深、散、亂、硬”,缺乏圓潤和動感。

如何把牡丹花的雍容華貴氣質提煉表達出來?徐土龍經過仔細觀察發現,凡長勢旺盛的植物,枝葉都非常肥厚飽滿,葉面隆起如鼓,色澤油亮發光。他突破實物形態束縛,吸收傳統國畫牡丹形象,獨闢蹊徑,巧用“撲刀”技法把圓鑿的弧口朝下,表現牡丹花瓣和葉子中心隆起的形象,使花與葉俱豐滿厚實,密而不亂,遠看雍容大氣,近觀豐滿富態。

“花卉雕刻,窮工極妍之中容易失之大度,苛求形象之後難見精神。”徐土龍認為,模仿自然片面追求“仿真”,就會擺脫不了“匠氣”。所以,真正的木雕藝術必須源於自然而高於自然。在他的探索下,“用刀圓潤厚實、花朵肥厚富態、葉片豐腴靈動、花葉緊湊重疊”的東陽木雕花卉風格逐漸形成。結實豐富、變化多姿、雕刻細膩的花卉雕刻法則,風行雕界。

一晃又是10年,徐土龍刀下的牡丹又出現了新變化:以往的牡丹要顯示前後依存關係時,往往用位置的高低錯落來表現。經過反覆摸索,徐土龍通過巧妙處理平面,讓處於同一條水平線上的花卉相互交叉疊加,顯現前後層次,這意味著對平面保留和層次壓縮的要求更高。

一專多能 薪傳雕藝不言累

因為對花卉雕刻技法的革新,徐土龍擁有了“雕花聖手”的美譽,這也讓人一度以為他只擅長花卉雕刻。這樣的印象未免“以偏概全”。事實上,他技法全面,當年評上“十把斧頭”時的作品《韓信拜帥》就是典型的人物雕刻。去年東博會上,他的新作《四大仕女》再次刷新了人們對他的印象,見識到了傳統木雕的魅力。

正如徐土龍自言,這件作品用的是最傳統的技法,絲毫沒有當下年輕藝人熱衷的西方雕塑痕跡。“中國傳統服飾是寬袍大袖,不可能通過肌理、骨骼結構來表現人體之美,而是用線條。”徐土龍認真地說,線條是傳統中國畫最高的藝術,也是東陽木雕的精華,“東陽木雕強調以線立骨,用線條表現平面,勾勒塊面。但是現在許多年輕人奔著西方雕塑和幾何透視而去,拋棄了中國傳統線條藝術和散點透視,結果是平面保留、層次壓縮等核心技法都丟失了。”在他看來,傳統技法的淡化、消逝,最終會讓作品失去傳統的審美意境。在這件作品中,他把人物的頭身比調整為1∶8,顯得身姿頎長,衣袂飄飄,氣質優雅。前兩年,他又以山水木雕展示了自己“一專多能”的素養:傳統山水木雕構圖喜歡把中景置於中部,他把中景的構成要素放在了右下部,通過加深遠景,使前景、中景和遠景緩和過渡,令整個畫面構圖飽滿、虛實相間、主次分明。尤其是遠景,一改東陽木雕傳統構圖的薄浮雕處理手法,仍用厚重的深浮雕表現,更顯雄渾壯觀。

自2006年以來,徐土龍創作精品百餘件,獲得各類獎項44項,其中金獎29件(含特別金獎和特等獎以及中國木雕行業最高獎“明珠獎”);獲得20項外觀設計專利;9件作品被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中國木雕博物館收藏。其中2011年被國家博物館收藏的《百鳥朝鳳》,運用了東陽木雕中難度最高的技法——雙面異形透空雕,採取“滿地花、多層次”立體穿插構圖,畫面稠密而有致,層次繁複而通透,至今鮮有人超越。

作為東陽木雕4位省級非遺傳承人之一,徐土龍眼下最迫切的心願就是帶徒授藝,把最傳統、最純正的東陽木雕技法傳承下去並開枝散葉。“自2008年開始,他為一年一度的東陽市木雕高技能人才培訓班擔任主講導師,現場講解圖稿並指導打坯。在2012年木雕工高技能人才培訓班上,他打坯示範三天三夜,打坯樣稿《老子出關》後來被中國木雕博物館作為樣本永久保存。當年,他撰寫的《東陽木雕打坯技藝》入選《東陽木雕教程·綜合卷》。2014年,他又合作完成了《東陽木雕教程·花卉卷》。迄今他已帶出30多名徒弟,培養了金華市工藝美術大師4名,高級技師6名,技師6名,高級工10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