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問西東》|從靜坐聽雨,到無情宰熟,我們懷念那一代人的芳華

文/李子衿

等了許久的無問西東終於出來了。相比芳華講的是一個故事,無問西東是講述了四個故事。芳華講述的是一代人的芳華,無問西東,講的不是四代人的芳華,而且四代人無問西東,追求自己內心的故事。

《無問西東》|從靜坐聽雨,到無情宰熟,我們懷念那一代人的芳華

無論哪個年代,堅持自己的內心,無問西東

"如果提前瞭解了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有勇氣前來?"

如果從女性角度看啦,通常看到這想到的就是不幸,女性想的通常會較男性悲觀一些。如果都是開心幸福,為何還要這麼問?

電影以此開頭,也為後面的一些列事件做鋪墊。

現代張果果,雖為廣告公司高管,身處爾虞我詐的社會,卻看不到他的笑容。

資助貧困四胞胎的家人,身邊的人卻說,曾因為救助,變成交了一個"親戚",人越來越貪婪。

如果張果果知道會有這樣的情況,他還會資助嗎?

從最後來看,即使再來一次,他還會這樣吧。原以為那家人會賴上他了,原來只是想來送達自己的心意。

無問西東,堅守內心的善,生活也會善待於你。

《無問西東》|從靜坐聽雨,到無情宰熟,我們懷念那一代人的芳華

1962年,李想因為自己的仕途,沒有站出來與王敏佳共同承擔錯誤,毀了王敏佳,為此也懊悔一生。臨時前,留下的就是陳鵬跟他說的,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如果再來一次,李想應該會改變他的做法吧。從性格角度講不會,但如果知道未來的人生,應該會吧。

《無問西東》|從靜坐聽雨,到無情宰熟,我們懷念那一代人的芳華

這一段,我覺得也講述了兩個故事,另一個是師母的故事,師母太可憐,所以想加一句。一個孤苦可憐的女人,受到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傷害:冷漠的暴力。

她執迷不悟,不肯放手,最終結束了生命。

《無問西東》|從靜坐聽雨,到無情宰熟,我們懷念那一代人的芳華

無問西東,堅守內心正確的選擇,才能生而無憾。

1937年,生在富家的沈光耀,生於民族危難之時。即使父母阻攔,依然奔赴戰場,實現心中的大愛。

即使最後死於戰場。

在藍天上,往下投食,看下面人的歡呼雀躍,也是無比驕傲的,內心的坦蕩的。

無問西東,一代英雄,就是堅守對民族的大愛。

《無問西東》|從靜坐聽雨,到無情宰熟,我們懷念那一代人的芳華

《無問西東》|從靜坐聽雨,到無情宰熟,我們懷念那一代人的芳華

1923年,讀書時意氣風發,卻迷失在“理工科才叫實業”的理念中的吳嶺瀾。他努力學習卻疑惑不解、甚至自我懷疑,校長梅貽琦鼓勵他追求心靈深處的平和與喜悅,找回本真。直到看見泰戈爾的訪華演講,吳嶺瀾才豁然開朗。

無問西東,追求心靈深處的平和與喜悅,才能生而不惑。

從靜坐聽雨,到無情宰熟,我們懷念那一代人的芳華

無問西東是為紀念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獻禮的作品。一方面,用四個不同的時代,講述了百年曆史。另一方,在現代科技越來越發達的今天。有多少人丟了自己的初心?

北大錢理群在演講中說道:“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汙吏危害更大。”

在現代的張果果那段,看到了的都是人情的冷漠,資助一個人還要擔心會不會被訛上,連他媽去熟悉的人那裡買的肉都是被慘了水分,這就是現代最典型的"宰熟"現象。

《無問西東》|從靜坐聽雨,到無情宰熟,我們懷念那一代人的芳華

再看看,生在1937年的,沈光耀求學的那一段,"靜坐聽雨"的情懷與"宰熟"相對比,我們不驚感嘆,世道變遷的太快了。如果換成這個年代,還會靜坐聽雨,這麼高情懷的事情發生嗎?

我們懷念那一代人的芳華,願現代少一些險惡,多一些真誠。

不同時代的故事,總有一根連在一起的線。

有人說,這部片子很亂,四個故事生硬的交接起來。我卻覺得,都是無問西東,連接的挺好。

現代的張果果的父母,是被李想救助;

李想那一代人,陳鵬,他小時候是被沈光耀救助;

沈光耀,受吳嶺瀾開導,在山洞裡教學那一段,我覺得是沈光耀頓悟的時候;

四個故事的主角,就這樣被連接起來了。

最後,無問西東,追隨自己的內心的善,早日達到不惑的境界。

《無問西東》|從靜坐聽雨,到無情宰熟,我們懷念那一代人的芳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