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从静坐听雨,到无情宰熟,我们怀念那一代人的芳华

文/李子衿

等了许久的无问西东终于出来了。相比芳华讲的是一个故事,无问西东是讲述了四个故事。芳华讲述的是一代人的芳华,无问西东,讲的不是四代人的芳华,而且四代人无问西东,追求自己内心的故事。

《无问西东》|从静坐听雨,到无情宰熟,我们怀念那一代人的芳华

无论哪个年代,坚持自己的内心,无问西东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

如果从女性角度看啦,通常看到这想到的就是不幸,女性想的通常会较男性悲观一些。如果都是开心幸福,为何还要这么问?

电影以此开头,也为后面的一些列事件做铺垫。

现代张果果,虽为广告公司高管,身处尔虞我诈的社会,却看不到他的笑容。

资助贫困四胞胎的家人,身边的人却说,曾因为救助,变成交了一个"亲戚",人越来越贪婪。

如果张果果知道会有这样的情况,他还会资助吗?

从最后来看,即使再来一次,他还会这样吧。原以为那家人会赖上他了,原来只是想来送达自己的心意。

无问西东,坚守内心的善,生活也会善待于你。

《无问西东》|从静坐听雨,到无情宰熟,我们怀念那一代人的芳华

1962年,李想因为自己的仕途,没有站出来与王敏佳共同承担错误,毁了王敏佳,为此也懊悔一生。临时前,留下的就是陈鹏跟他说的,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如果再来一次,李想应该会改变他的做法吧。从性格角度讲不会,但如果知道未来的人生,应该会吧。

《无问西东》|从静坐听雨,到无情宰熟,我们怀念那一代人的芳华

这一段,我觉得也讲述了两个故事,另一个是师母的故事,师母太可怜,所以想加一句。一个孤苦可怜的女人,受到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伤害:冷漠的暴力。

她执迷不悟,不肯放手,最终结束了生命。

《无问西东》|从静坐听雨,到无情宰熟,我们怀念那一代人的芳华

无问西东,坚守内心正确的选择,才能生而无憾。

1937年,生在富家的沈光耀,生于民族危难之时。即使父母阻拦,依然奔赴战场,实现心中的大爱。

即使最后死于战场。

在蓝天上,往下投食,看下面人的欢呼雀跃,也是无比骄傲的,内心的坦荡的。

无问西东,一代英雄,就是坚守对民族的大爱。

《无问西东》|从静坐听雨,到无情宰熟,我们怀念那一代人的芳华

《无问西东》|从静坐听雨,到无情宰熟,我们怀念那一代人的芳华

1923年,读书时意气风发,却迷失在“理工科才叫实业”的理念中的吴岭澜。他努力学习却疑惑不解、甚至自我怀疑,校长梅贻琦鼓励他追求心灵深处的平和与喜悦,找回本真。直到看见泰戈尔的访华演讲,吴岭澜才豁然开朗。

无问西东,追求心灵深处的平和与喜悦,才能生而不惑。

从静坐听雨,到无情宰熟,我们怀念那一代人的芳华

无问西东是为纪念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献礼的作品。一方面,用四个不同的时代,讲述了百年历史。另一方,在现代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有多少人丢了自己的初心?

北大钱理群在演讲中说道:“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在现代的张果果那段,看到了的都是人情的冷漠,资助一个人还要担心会不会被讹上,连他妈去熟悉的人那里买的肉都是被惨了水分,这就是现代最典型的"宰熟"现象。

《无问西东》|从静坐听雨,到无情宰熟,我们怀念那一代人的芳华

再看看,生在1937年的,沈光耀求学的那一段,"静坐听雨"的情怀与"宰熟"相对比,我们不惊感叹,世道变迁的太快了。如果换成这个年代,还会静坐听雨,这么高情怀的事情发生吗?

我们怀念那一代人的芳华,愿现代少一些险恶,多一些真诚。

不同时代的故事,总有一根连在一起的线。

有人说,这部片子很乱,四个故事生硬的交接起来。我却觉得,都是无问西东,连接的挺好。

现代的张果果的父母,是被李想救助;

李想那一代人,陈鹏,他小时候是被沈光耀救助;

沈光耀,受吴岭澜开导,在山洞里教学那一段,我觉得是沈光耀顿悟的时候;

四个故事的主角,就这样被连接起来了。

最后,无问西东,追随自己的内心的善,早日达到不惑的境界。

《无问西东》|从静坐听雨,到无情宰熟,我们怀念那一代人的芳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