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銀行的定期存款可以隨時取?

as297243008

去銀行存款都是想按照自己的規劃進行存儲,存定期存款利息可以多一些,所以選擇存定期的人群多。而在生活中往往會出現突發事情和無法預知改變原存儲計劃,這就需要提前使用已存儲幾個月的定期存款。



《儲蓄管理條例》

第五條國家保護個人合法儲蓄存款的所有權及其他合法權益,鼓勵個人參加儲蓄。
儲蓄機構辦理儲蓄業務,必須遵循"存款自願,取款自由,存款有息,為儲戶保密"的原則。
第二十四條未到期的定期儲蓄存款,全部提前支取的,按支取日掛牌公告的活期儲蓄存款利率計付利息;部分提前支取的,提前支取的部分按支取日掛牌公告的活期儲蓄存款利率計付利息,其餘部分到期時按存單開戶日掛牌公告的定期儲蓄存款利率計付利息。
二十九條未到期的定期儲蓄存款,儲戶提前支取的,必須持存單和存款人的身份證明辦理;代儲戶支取的,代支取人還必須持其身份證明。

存銀行定期存款就是客戶給銀行達成了存款合同,銀行會按照客戶約定存期進行資金安排,到期支付定期利息。如客戶因為急用錢提前支取定期存款,就意味客戶提前終止存款合同,銀行也就不能按照計劃使用資金會造成損失的。按照《儲蓄管理條例》規定按支取日掛牌活期利率計付提前支付金額利息,也算違約的一種懲罰。



假如說存銀行的定期存款不讓隨意支取,人們還會存定期存款嗎?存定期可要好好計劃了。


郭志生G

如果所有儲戶同時到銀行取錢,銀行怎麼辦?

備付金:“備付金”,英文名“provisions”,是指商業銀行存在中央銀行的超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那部分存款,一般稱為超額準備金,亦稱“支付準備金”。廣義的支付準備金,包括庫存現金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前者叫現金準備,後者叫存款準備,其中存款準備金是主體。中國統稱的支付準備金,即備付金,是狹義上的存款準備,即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存入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國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按規定比例繳存中央銀行的存款準備金,除了在客戶存款下降可以調減退回之外,是不能支取或動用的,實際上不能充當支付準備。從1989年開始,中央銀行按照各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不同情況,分別核定支付準備金佔客戶存款的比率。除有特殊的情況,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不得低於這個比率。

上面的文字比較多,用簡單的話說就是每家銀行根據自己的存款規模,都會有自己的現金儲備和在央行的存款備付金。當然兩者之和不會大於存款總量。那當出現客戶擠兌時怎麼辦?

首先,這種情況在我國基本不可能出現,我國的金融行業管控,商業銀行多多少少都有正府的信用背書。

但萬一真出現了怎麼辦?同業拆借或售賣資產。

簡單點說就是可以和其它銀行或是基金公司借款,或是出售銀行的資產,這裡的資產是指銀行放出去尚未回收完畢的貸款。


星岸大白話

如果你看過儲蓄管理條例,你就知道為什麼了,存款自願,取款自由,存款有息,為存款人保密。

儲蓄管理條例第五條"國家保護個人合法儲蓄存款"的所有權及其他合法權益,鼓勵個人參加儲蓄。儲蓄機構辦理儲蓄業務,必須遵循存款自願,取款自由,存款有息,為存款人保密的原則"。這就是銀行定期存款為什麼可以提前支取的原因。

如果銀行不遵守規則,那麼銀行也就不用幹啦!至於為什麼會按活期支付利息,主要考慮的是:

一、信用

辦理一份存款業務,同樣是一個簡易的合同,雙方約定的是一年(以一年期定期存款為例),也即一年之後銀行給付存款人本金和利息。那麼你提前支取,就是違反了合同約定,按道理要收罰息的,但是為了不違反"存款有息"的規定,銀行只能按照最低的活期利息給付啦!而保險也不會受限,所以提前支取分紅保險,你就得面臨資金損失啦!

二、流動性

銀行吸收的存款都是用來發放貸款的,你提前支取了定期存款,銀行就得另外籌集資金填補這些資金,這就完成了額外的資金成本,也會打亂銀行的投資計劃,所以為了補充損失,銀行也不會給付你定期的利息。


看金庫的老喬

  定期存款可以隨時取現有兩種情況:一、定期以活期利率計算,即一般銀行的情況;二、支取的時候將定期存款質押並將收益權轉讓給其他服務機構,比如網商銀行的活定寶。

  第一種情況,銀行可以說是金融機構中流動性最強的金融機構,其本身現金流就很多。如用戶需要用到錢,沒到期取出,那麼銀行機構可以用自有資金將其定期存單接過來,然後支付給用戶活期利率,用戶就可以隨時取現了。



  比如A將1萬元存入銀行定期一年,而半年後急用錢需要取出。那麼假如這時有個B也剛好有1萬塊錢要存入銀行定期一年,這時B可以跟A商量,你把存單給我,我支付你活期利息。於是B只需要存半年就能拿到一年定期的利率,這何樂而不為呢?

  把這個B替換成銀行自有資金,那麼定期存款隨時取現就變成可能了。

  第二種情況,就是把這B還原成B,而不是銀行自有資金,讓息給用戶,而整個過程就如銀行票據或債券的貼現形式,銀行自身支持收益權轉讓。比如網商銀行的活定寶,可以像活期一樣隨時存取,但其利息卻高達3.8%(收益權為三年定期存款),如下圖。





  當然,這樣的做法不僅只有網商銀行,如今的很多銀行都有同樣的做法,比如微眾銀行其有的智能存款,它是按期限計息,例如存一年半取出的話按一年定存的利率計算,存了兩年半取出按兩年定存利率計算,其最多為三年4.1%的利率。



  總而言之,定期變活期,它只是收益權轉讓問題,不是說定期的錢銀行貸款出去了就導致用戶不能隨時取。用戶是可以隨時取現的,只是計算利息有所偏差罷了,是有人或機構願意接收定期存款質押的。


三人聚眾

銀行的基本功能就是吸取存款,發放貸款。但是銀行的貸出去的錢和吸收進去的錢是有個比例的,那就是銀行存貸比,即銀行貸款總額/存款總額不能超過一定的比例。商業銀行會根據本行的存款情況,控制貸款,保證資金的流動性,保證大眾的存款可以正常取出,這是個大方面。就是臨時資金短缺,他也可以從資本市場借錢,如同業拆借,從央行借款等,滿足支付的需要。

銀行專門有人控制流動性,每天讓最基層的網點上報頭寸,頭寸就是你這個網點需要支付的資金量,一旦過大,總行的資金量不能滿足,他會找理由延緩你到第二天支取,以便他籌集現金。

再者銀行的存款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兩種,一般情況下,大家會根據需要,把活期存款存為定期存款,以獲取較高的利息,但提前取出定期存款時,按活期利率計算,我認為有三個原因:一是你存為定期存款後,銀行要支付較高的利息,他同時會認定你會按期取出,已將資金作為貸款貸出,一旦你提前支取,他需要從其他方面抽藉資金,支付你的存款,也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因此按照活期利率計息;二是銀行是要盈利的,即使你的存款已作為貸款貸出,他不需要抽藉資金,能正常支付你的存款,按照活期利率計息,他降低了成本,等於提高了利潤。三是如果若非必要,一般情況下不會提前支取定期存款,因為會損失利息,按照活期利率計息,也是控制你隨意提前支取定期存款的一種手段。

如果所有人都去支取定期存款,那就會形成擠兌,一般情況下,這種事很難發生,除非銀行資不抵債,需要破產,才會發生所以人去到銀行取錢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