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借錢趕考,最後任職禮部尚書

在翻看古代歷史人物的經歷時,會發現有人一帆風順直登巔峰,有人歷經挫折初心未改。揭陽漁湖都廣美鄉的

黃奇遇就是後者之一。

他借錢趕考,最後任職禮部尚書

黃奇遇

借錢趕考

黃奇遇自小聰慧,但家境貧寒,得到私塾老師看重,免費收他為學生。黃奇遇很是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他日夜苦讀,學得滿腹文章。

那個年代,科舉是文人的唯一出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那時考中文人的真實寫照。黃奇遇有心赴京參加考試,但盤纏不夠,只得先想辦法湊錢。

黃奇遇先向三個舅舅借錢,大舅家說“日暮不殺雞”,二舅家說“黃昏不下池”,不得已去到三舅家。黃奇遇到達三舅家時比較晚,三舅沒辦法去買菜,只能從庭院裡摘了秋瓜花,清煮後下飯。在黃奇遇走的時候,三舅給了他一袋米,讓他先應急。

他借錢趕考,最後任職禮部尚書

黃奇遇故居

儘管如此,赴京考試的盤纏還沒有湊夠,黃奇遇決定請會。請會是當地流行的風俗,村民們有急事用錢,就可以用請會的方式籌集錢財。請會的宴席準備好了,但卻沒有一個人來,世態炎涼至此,黃奇遇仰天叫苦。

借錢沒借到,討債的先來了。前來討債的屠夫看到黃奇遇這個狀況,動了惻隱之心,不僅沒要債,又借給黃奇遇一筆錢,讓他上京趕考。

明末出仕

明崇禎元年,黃奇遇中進士,與同榜三位揭陽舉子共稱“戊辰四俊”。後因父親去世回鄉守孝,三年後孝期滿,被授予固安縣令。黃奇遇任職期間,體察民情,革除政弊,主持修撰固安縣誌。

固安縣令任期滿後,黃奇遇回京城聽候調遣。當時內監弄權,黃奇遇不願同流合汙,主動請求繼續任原職。

那時的固安城牆老舊,軍事防禦能力差,黃奇遇加緊修築城牆。資費不足,他帶頭捐款,再多方籌措資金,用來購買鐵器,鍛造兵器,練兵備戰。

在清軍攻打固安時,黃奇遇讓城外百姓進城避難,親自率兵守城,守住了固安,避免屠城。

明崇禎九年,黃奇遇被提拔為翰林院編修,參與修撰《熹宗實錄》。不久後母親去世,告假回鄉丁憂。

輔明抗清

清順治二年(1645年),南明朝唐王朱聿鍵於福州繼位,黃奇遇奉召趕赴福州,輔佐南明抵抗清朝廷,被任為少詹事。第二年,清兵攻陷福州,朱聿鍵死,黃奇遇等抗清明臣遭到搜捕。1649年(清順治六年,即南明永曆三年),黃奇遇受肇慶南明永曆帝特召,授予詹事府詹事、禮部左侍郎,主持部事並充經筵講官,第二年晉升禮部尚書。

然而此時南明朝內部幫派鬥爭激烈,黃奇遇屢遭誣陷,據理力爭,得以澄清。但見國家存亡之際,朝廷腐敗,勾心鬥角,痛心疾首,於是連上三疏,告老還鄉。

他借錢趕考,最後任職禮部尚書

回鄉終老

黃奇遇回鄉後,自號綠園居士,縱情山水,作詩寫文,悠閒度日,直到壽終。1667年(清康熙八年),黃奇遇壽終正寢,享年八十六歲。

他借錢趕考,最後任職禮部尚書

《發現城市之美·揭陽》即將上市……

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