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古稀粵商大佬重出江湖,中興能否劫後重生?

緣 起

年逾古稀粵商大佬重出江湖,中興能否劫後重生?

4月18日晚,一張照片在中興員工的朋友圈中瘋傳。

退休兩年,已經76歲的中興通訊創始人侯為貴出現在機場,臨危受命,出山救火。

侯為貴一直是中興通訊的靈魂人物,不止一個人這樣評價他:“沒有他就沒有中興,他的成功就是中興的成功。”他在中興的領導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年逾古稀粵商大佬重出江湖,中興能否劫後重生?

每個企業背後都有一個故事,每個故事背後都有一個企業家。如果說華為背後有任正非,那麼中興背後就是侯為貴。

侯為貴與任正非兩人分別執掌中國最大的兩家通信企業,做事風格迥異。侯為貴知識分子出身,信奉老牛精神,做事講究平衡、穩健;任正非軍人出身,信奉狼性文化,做事雷厲風行,敢於冒險。

截然不同的兩個人在同一個行業中,註定少不了碰撞,更少不了火花。曾經的中興是華為的“老大哥”,如今卻只能追在華為後面,甚至不能望其項背。有人說,兩者的差距是掌舵者——侯為貴與任正非的差距。

這種說法或許有失偏頗。

在侯為貴掌舵中興通訊的30餘年時間裡,把一個註冊資本只有280萬元的普通加工企業,打造成我國最大的通信設備上市公司、全球通信設備製造產業巨頭。

這種成就,足以讓人歎為觀止,肅然起敬。


1 工程師的創業傳奇

年逾古稀粵商大佬重出江湖,中興能否劫後重生?

▲1986年,荒草叢中的深圳沙河廠房,中興通訊從這裡起步。

1941年出生的侯為貴大學畢業後當過教師,教了兩年書,後來進入位於西安的軍工企業航天部691廠,在這裡,他從一名普通技術人員一直幹到技術副總工。

1985年,他在深圳創辦了深圳中興半導體有限公司,而這一年,他已43歲。

公司成立最初,從電風扇、電子琴到冷暖機、電話機無所不產,那時,一部電話機的加工費不過幾角錢,全廠上下忙活一天,賺不到200元。

年逾古稀粵商大佬重出江湖,中興能否劫後重生?

隨後,侯為貴帶領的管理團隊迅速從“貿工技”路線轉向技術驅動,以貿養技。他用做貿易掙來的錢成立研發小組,專攻交換機領域,並於1989年研發成功第一臺程控電話交換機,到1992年,中興合同銷售額已經超過1億元人民幣。

1997年,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侯為貴就任上市公司總經理,當年合同銷售超過10億元人民幣。2000年,中興通訊實現合同銷售突破100億元人民幣。

工程師出身的管理者——這個特殊的身份讓侯為貴有鷹一般銳利的目光,他總能將目光專注在技術與市場的結合點上。

從中國電信、網通的小靈通,中國聯通的CDMA,到自主3G標準TD—SCDMA、4G的全面突圍,再到5G的戰略研發,在公司發展的多個關鍵點以及外部形勢極具不確定的情況下,侯為貴帶領中興通訊敏銳把握市場機遇、精準地踩著中國電信市場的每個鼓點迅速成長起來。

年逾古稀粵商大佬重出江湖,中興能否劫後重生?

2001年,當小靈通並不受專家與企業的待見時,侯為貴站在市場的角度,堅持帶領中興做小靈通。後來隨著國家政策放開,中興贏得了大單。在鼎盛時的2003年,小靈通一度為中興貢獻了1/3的收入。

伴隨著小靈通的迅速發展,侯為貴又看準整體手機市場巨大的增長潛力。

基於中興通訊的技術基礎和對運營商經營運作,中興手機異軍突起,快速切入手機領域,步入高速發展階段。2003年中興三大類手機銷售量達到450萬部,年末月銷量居然達到創記錄的100萬部以上,手機銷售額佔到中興總銷售額的近20%。

年逾古稀粵商大佬重出江湖,中興能否劫後重生?

2004年,中興在香港上市,成為大陸第一家A+H上市公司,當年實際營業收入達到212億元。同年,63歲的侯為貴轉任公司董事長,並獲評2004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在侯為貴的運籌帷幄下,中興通訊成為國內最早實施“國際化”戰略進軍國際市場的通信設備製造企業。2005年,中興國際市場的收入佔到了總收入的35.1%。

如今,中興通訊已經成為全球第四大、中國第二大通信設備製造商。


2 與華為較勁的20年

年逾古稀粵商大佬重出江湖,中興能否劫後重生?

談中興,繞不開華為;談侯為貴,繞不開任正非。侯為貴與華為的任正非可謂“一時瑜亮”。

在業界素有“華為是狼,中興為牛”一說,一個食肉,一個吃草。

兩人的“恩怨”從任正非赴深圳創業的那一天就開始了。起初,兩人惺惺相惜,一起探討民族通信業的未來,但商場上何來永久的朋友。

年逾古稀粵商大佬重出江湖,中興能否劫後重生?

1996年,侯為貴決定突破原來產品結構上的單一性,向多元化領域擴展;湊巧的是,任正非也在同一年為華為制定了發展計劃。兩家在產品結構上,至少有70%是重合的。

隨即,雙方開始緊鑼密鼓地排兵佈陣。任正非靠極具攻擊性的銷售團隊,四處出擊,爭奪市場;而侯為貴則使出價格利器,用低價俘獲人心。

這都只是些小打小鬧,真正的激戰始於1998年。

那一年,華為在湖南、河南項目的投標書中,加入了打擊中興的內容。第二天,中興開始反擊,如法炮製。結果,中興贏得了訂單。

任正非不甘示弱,隨後在法院起訴中興,指責對方作引人誤解的對比。很快,侯為貴便以相同的理由狀告華為。雙方的關係劍拔弩張。

以侯為貴的性格,他不太願意大動干戈。據說,華為剛開始告中興時,他一直想不通對方為什麼要起訴。後來,隨著競爭不斷加劇,他也就慢慢習慣了。

在這場“中華”大戰中,中興贏得了更多賠償,而華為則贏得了更多市場。

結下了樑子的“中華”,在此後的15年裡,時常貼身肉搏,從國內打到國外。

年逾古稀粵商大佬重出江湖,中興能否劫後重生?

據傳,競爭最激烈時,半路截住對方投標人員的事情時有發生,雙方員工以各種外號來“互罵”。例如,華為員工稱中興為26,暗喻對方是二流企業,中興員工則稱華為是28,比26還2。

事後,侯為貴總結說,我們跟華為的競爭總體上利大於弊,因為競爭激發了雙方員工的熱情。更重要的是,20多年的競爭,兩家的身體更強了,外國同行反而弱下去了。


3 隱退“江湖”

年逾古稀粵商大佬重出江湖,中興能否劫後重生?

2016年1月,侯為貴正式交棒,標誌著一個時代的落幕。30年間,他將中興從一個做外貿加工的小企業帶進世界通信設備廠商的前四強,可謂功勳卓著。

但在傲嬌的成績面前,也留下不足。和華為相比,兩者同時起步,起初規模相差無幾,而30年後的今天,華為的銷售額是中興的4倍,利潤更是後者的10倍。

然而2015年,中興的營業額首度突破1000億大關,儘管與華為相比,仍遜色不少,但考慮到紛紛陷入衰退中的歐美企業,已實屬不易。

帶著這樣的成績隱退,侯為貴不應有憾。

侯為貴對事業有著炙熱的追求,帶領中興通訊走上了全球通信設備製造領域頂尖的位置,可他卻是行業中最低調的老大哥。

侯為貴每天給自己規劃散步、讀書和休息的時間,在執行中分秒不差,並常年保持清淡的飲食。侯為貴深知,人要做成一點事,需要“身、心、靈”平衡發展。

侯為貴熱愛中國古典哲學,謙下柔弱以自處,先人後己,揚人抑己,淡泊寧靜而無為平和。

他幾乎沒有什麼工作以外的愛好,對個人財富的增加也不在意,也有點內向,很少公開接受媒體採訪,但接觸過的人都知道這位老人十分和藹。

在2012年接受騰訊科技採訪時,面對媒體的眾多提問,他很耐心的逐一解釋,且不避諱公司存在的問題。

他曾說:“我不是一個演員,不太擅長場面上的事情,而更願意腳踏實地從事企業的經營和管理工作”。

年逾古稀粵商大佬重出江湖,中興能否劫後重生?

對於自己擔任中興通訊總裁的19年,他曾有過這樣的評價:我留給中興最有價值的並不是賬面上的財富,而是經過多年沉澱並得到全體員工認可的一種企業文化。

“這個企業的管理層雖然有些變化,但我想如果一個企業能一直比較穩健地走過來,其中一定是一種文化基因的延續。”

侯為貴認為,中興通訊強調的是穩健、和諧的企業文化。員工是企業長期發展的動力,對企業而言,員工的利益和發展是第一位的。

企業應為員工創造互相尊重的環境,給予員工最多的關愛,使員工個人才智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年逾古稀粵商大佬重出江湖,中興能否劫後重生?


結 語

侯為貴溫和、穩健,雖然缺乏任正非的偏執、犀利、思辨的鋒芒,但是卻以其中庸而深刻的哲理,影響著中興的氣候。

“逆境中見潛能,實力者自前行。”

年逾古稀的侯為貴老爺子重出江湖,他會有哪些新舉措,能否幫助中興度過這此劫呢?


END

天下粵商

(ID:tianxiayuesha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