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古稀粤商大佬重出江湖,中兴能否劫后重生?

缘 起

年逾古稀粤商大佬重出江湖,中兴能否劫后重生?

4月18日晚,一张照片在中兴员工的朋友圈中疯传。

退休两年,已经76岁的中兴通讯创始人侯为贵出现在机场,临危受命,出山救火。

侯为贵一直是中兴通讯的灵魂人物,不止一个人这样评价他:“没有他就没有中兴,他的成功就是中兴的成功。”他在中兴的领导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年逾古稀粤商大佬重出江湖,中兴能否劫后重生?

每个企业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背后都有一个企业家。如果说华为背后有任正非,那么中兴背后就是侯为贵。

侯为贵与任正非两人分别执掌中国最大的两家通信企业,做事风格迥异。侯为贵知识分子出身,信奉老牛精神,做事讲究平衡、稳健;任正非军人出身,信奉狼性文化,做事雷厉风行,敢于冒险。

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在同一个行业中,注定少不了碰撞,更少不了火花。曾经的中兴是华为的“老大哥”,如今却只能追在华为后面,甚至不能望其项背。有人说,两者的差距是掌舵者——侯为贵与任正非的差距。

这种说法或许有失偏颇。

在侯为贵掌舵中兴通讯的30余年时间里,把一个注册资本只有280万元的普通加工企业,打造成我国最大的通信设备上市公司、全球通信设备制造产业巨头。

这种成就,足以让人叹为观止,肃然起敬。


1 工程师的创业传奇

年逾古稀粤商大佬重出江湖,中兴能否劫后重生?

▲1986年,荒草丛中的深圳沙河厂房,中兴通讯从这里起步。

1941年出生的侯为贵大学毕业后当过教师,教了两年书,后来进入位于西安的军工企业航天部691厂,在这里,他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一直干到技术副总工。

1985年,他在深圳创办了深圳中兴半导体有限公司,而这一年,他已43岁。

公司成立最初,从电风扇、电子琴到冷暖机、电话机无所不产,那时,一部电话机的加工费不过几角钱,全厂上下忙活一天,赚不到200元。

年逾古稀粤商大佬重出江湖,中兴能否劫后重生?

随后,侯为贵带领的管理团队迅速从“贸工技”路线转向技术驱动,以贸养技。他用做贸易挣来的钱成立研发小组,专攻交换机领域,并于1989年研发成功第一台程控电话交换机,到1992年,中兴合同销售额已经超过1亿元人民币。

1997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侯为贵就任上市公司总经理,当年合同销售超过10亿元人民币。2000年,中兴通讯实现合同销售突破100亿元人民币。

工程师出身的管理者——这个特殊的身份让侯为贵有鹰一般锐利的目光,他总能将目光专注在技术与市场的结合点上。

从中国电信、网通的小灵通,中国联通的CDMA,到自主3G标准TD—SCDMA、4G的全面突围,再到5G的战略研发,在公司发展的多个关键点以及外部形势极具不确定的情况下,侯为贵带领中兴通讯敏锐把握市场机遇、精准地踩着中国电信市场的每个鼓点迅速成长起来。

年逾古稀粤商大佬重出江湖,中兴能否劫后重生?

2001年,当小灵通并不受专家与企业的待见时,侯为贵站在市场的角度,坚持带领中兴做小灵通。后来随着国家政策放开,中兴赢得了大单。在鼎盛时的2003年,小灵通一度为中兴贡献了1/3的收入。

伴随着小灵通的迅速发展,侯为贵又看准整体手机市场巨大的增长潜力。

基于中兴通讯的技术基础和对运营商经营运作,中兴手机异军突起,快速切入手机领域,步入高速发展阶段。2003年中兴三大类手机销售量达到450万部,年末月销量居然达到创记录的100万部以上,手机销售额占到中兴总销售额的近20%。

年逾古稀粤商大佬重出江湖,中兴能否劫后重生?

2004年,中兴在香港上市,成为大陆第一家A+H上市公司,当年实际营业收入达到212亿元。同年,63岁的侯为贵转任公司董事长,并获评2004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在侯为贵的运筹帷幄下,中兴通讯成为国内最早实施“国际化”战略进军国际市场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2005年,中兴国际市场的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35.1%。

如今,中兴通讯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中国第二大通信设备制造商。


2 与华为较劲的20年

年逾古稀粤商大佬重出江湖,中兴能否劫后重生?

谈中兴,绕不开华为;谈侯为贵,绕不开任正非。侯为贵与华为的任正非可谓“一时瑜亮”。

在业界素有“华为是狼,中兴为牛”一说,一个食肉,一个吃草。

两人的“恩怨”从任正非赴深圳创业的那一天就开始了。起初,两人惺惺相惜,一起探讨民族通信业的未来,但商场上何来永久的朋友。

年逾古稀粤商大佬重出江湖,中兴能否劫后重生?

1996年,侯为贵决定突破原来产品结构上的单一性,向多元化领域扩展;凑巧的是,任正非也在同一年为华为制定了发展计划。两家在产品结构上,至少有70%是重合的。

随即,双方开始紧锣密鼓地排兵布阵。任正非靠极具攻击性的销售团队,四处出击,争夺市场;而侯为贵则使出价格利器,用低价俘获人心。

这都只是些小打小闹,真正的激战始于1998年。

那一年,华为在湖南、河南项目的投标书中,加入了打击中兴的内容。第二天,中兴开始反击,如法炮制。结果,中兴赢得了订单。

任正非不甘示弱,随后在法院起诉中兴,指责对方作引人误解的对比。很快,侯为贵便以相同的理由状告华为。双方的关系剑拔弩张。

以侯为贵的性格,他不太愿意大动干戈。据说,华为刚开始告中兴时,他一直想不通对方为什么要起诉。后来,随着竞争不断加剧,他也就慢慢习惯了。

在这场“中华”大战中,中兴赢得了更多赔偿,而华为则赢得了更多市场。

结下了梁子的“中华”,在此后的15年里,时常贴身肉搏,从国内打到国外。

年逾古稀粤商大佬重出江湖,中兴能否劫后重生?

据传,竞争最激烈时,半路截住对方投标人员的事情时有发生,双方员工以各种外号来“互骂”。例如,华为员工称中兴为26,暗喻对方是二流企业,中兴员工则称华为是28,比26还2。

事后,侯为贵总结说,我们跟华为的竞争总体上利大于弊,因为竞争激发了双方员工的热情。更重要的是,20多年的竞争,两家的身体更强了,外国同行反而弱下去了。


3 隐退“江湖”

年逾古稀粤商大佬重出江湖,中兴能否劫后重生?

2016年1月,侯为贵正式交棒,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30年间,他将中兴从一个做外贸加工的小企业带进世界通信设备厂商的前四强,可谓功勋卓著。

但在傲娇的成绩面前,也留下不足。和华为相比,两者同时起步,起初规模相差无几,而30年后的今天,华为的销售额是中兴的4倍,利润更是后者的10倍。

然而2015年,中兴的营业额首度突破1000亿大关,尽管与华为相比,仍逊色不少,但考虑到纷纷陷入衰退中的欧美企业,已实属不易。

带着这样的成绩隐退,侯为贵不应有憾。

侯为贵对事业有着炙热的追求,带领中兴通讯走上了全球通信设备制造领域顶尖的位置,可他却是行业中最低调的老大哥。

侯为贵每天给自己规划散步、读书和休息的时间,在执行中分秒不差,并常年保持清淡的饮食。侯为贵深知,人要做成一点事,需要“身、心、灵”平衡发展。

侯为贵热爱中国古典哲学,谦下柔弱以自处,先人后己,扬人抑己,淡泊宁静而无为平和。

他几乎没有什么工作以外的爱好,对个人财富的增加也不在意,也有点内向,很少公开接受媒体采访,但接触过的人都知道这位老人十分和蔼。

在2012年接受腾讯科技采访时,面对媒体的众多提问,他很耐心的逐一解释,且不避讳公司存在的问题。

他曾说:“我不是一个演员,不太擅长场面上的事情,而更愿意脚踏实地从事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工作”。

年逾古稀粤商大佬重出江湖,中兴能否劫后重生?

对于自己担任中兴通讯总裁的19年,他曾有过这样的评价:我留给中兴最有价值的并不是账面上的财富,而是经过多年沉淀并得到全体员工认可的一种企业文化。

“这个企业的管理层虽然有些变化,但我想如果一个企业能一直比较稳健地走过来,其中一定是一种文化基因的延续。”

侯为贵认为,中兴通讯强调的是稳健、和谐的企业文化。员工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动力,对企业而言,员工的利益和发展是第一位的。

企业应为员工创造互相尊重的环境,给予员工最多的关爱,使员工个人才智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年逾古稀粤商大佬重出江湖,中兴能否劫后重生?


结 语

侯为贵温和、稳健,虽然缺乏任正非的偏执、犀利、思辨的锋芒,但是却以其中庸而深刻的哲理,影响着中兴的气候。

“逆境中见潜能,实力者自前行。”

年逾古稀的侯为贵老爷子重出江湖,他会有哪些新举措,能否帮助中兴度过这此劫呢?


END

天下粤商

(ID:tianxiayuesha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