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人呼岳飛“嶽爺爺”,西夏人呼他為“狄天使”,戰力不輸岳飛

狄青,字漢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陽)人,面有刺字,善騎射,人稱“面涅將軍”。他出身貧寒,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為延州指揮使,勇而善謀,在宋夏戰爭中,他每戰披頭散髮,戴銅面具,衝鋒陷陣,立下了卓越的戰功。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節讀書,精通兵法。

女真人呼岳飛“嶽爺爺”,西夏人呼他為“狄天使”,戰力不輸岳飛

當時,西夏國經常侵犯邊塞,燒殺劫掠,無所不為。宋廷新招募的士卒號稱“萬勝軍”,卻因沒有經過嚴格訓練,又缺實戰經驗,屢吃敗仗,幾乎變成了“屢敗軍”。

這天,西夏兵馬又殺過來了,宋軍出來抵擋。西夏軍見對手仍是那些不中用的“萬勝軍”,哪裡將他們放在眼裡,爭先恐後地撲上來,準備將其一鼓殲滅。哪知對手沉著冷靜,進退有序,打得勇猛頑強,與以往大不相同。漸漸地,西夏軍支撐不住了,紛紛後退,卻被另一支“萬勝軍”擋住了去路。西夏軍腹背受敵,亂作一團,幾乎被全殲,只有少數騎兵逃出了重圍。後來他們才探聽到:原來名將狄青率領其精銳的虎翼軍來到西北邊關,卻故意都打著萬勝軍的旗幟,難怪西夏人要因輕敵而慘敗了。

女真人呼岳飛“嶽爺爺”,西夏人呼他為“狄天使”,戰力不輸岳飛

兩軍交戰,鉦與鼓,一靜一動,聞鉦收兵,鳴鼓出擊,這是軍中常識。狄青鎮守涇原路時,強敵在前,眾寡懸殊,他思量著要出奇制勝,便傳令軍中:人人捨棄弓弩槍戟,只帶護身短刀;聽得第一陣鉦聲,全軍停止前進,就地待命;聽得第二陣鉦聲,裝出要退卻的模樣,卻不準亂了陣勢;待鉦聲一停,立即大聲呼喊著衝殺過去。

女真人呼岳飛“嶽爺爺”,西夏人呼他為“狄天使”,戰力不輸岳飛

第二天兩軍相向前進,眼看來到近前,西夏軍見宋軍沒有長槍大戟,都有點疑惑。忽然聽得宋陣中鉦聲齊鳴,宋軍都駐足不前,西夏軍更加疑惑不解。過了一會兒,第二陣鉦聲又起,宋軍都轉過身子,似乎要撤退了。西夏將士猛然間都“恍然大悟”了,不禁紛紛笑道:“哈哈,這是要逃跑了!誰說狄青英勇?今天明知不敵,要當逃命將軍了!”話音未落,這邊鉦聲亦止,宋軍忽然轉過身來,大呼著衝向敵陣。西夏軍猝不及防,宋軍已到近前,只聽得陣陣哀號,前面的士兵已飲刃而倒。後面的士兵回過神來,欲待反擊。可是貼身肉搏,長槍大戟難以揮舞,弓弩羽箭更派不上用場,全都成了累贅;而宋軍的短刀短劍在人堆裡攢刺揮劈,砍削切剁,卻是得心應手。西夏兵自相踐踏,死傷大半,沒死沒傷的也膽顫心驚,落荒而逃。

女真人呼岳飛“嶽爺爺”,西夏人呼他為“狄天使”,戰力不輸岳飛

狄青在宋夏邊境四年,大小二十五戰,機智多謀而又勇為可當,被敵人敬為天神。就像契丹人稱楊業“楊無敵”、女真人呼岳飛“嶽爺爺”一樣,西夏人也呼狄青為“狄天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