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三月三,風微起,春正長

楊柳春風三月三,畫橋芳草碧纖纖。

一雙燕子歸來後,十二紅樓卷繡簾。

三月三,

一個詩意而美好的日子。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

聰慧的古人把它當做一種儀式,

將一切美好有趣的事物賦於春天,

於是,

到處都有不期而遇的驚喜。

又是一年三月三,風微起,春正長

又是一年三月三,風微起,春正長

在中國傳統氣節裡,

三月三稱上巳(sì)節,

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

相傳,

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

中國自古有:

“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農曆三月,

鶯飛草長菜花香,

遼闊大地照春光,

桃紅柳綠迎春黃。

晚清《都門雜詠》裡,

這樣描寫當年廟會之盛況:

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裡看燒香,

沿河一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匝地揚。

三月三節這天,

男男女女聚集在春水邊,

踏青歡會,一邊遊春,

一邊向心儀的對方表達心意。

又是一年三月三,風微起,春正長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悅君兮願君知。

無論是戀人、知己還是竹馬,

讓那些心意相通的彼此,

多一個相見的理由,

春風中都充滿著柔柔的愛意。

又是一年三月三,風微起,春正長

“三月三,薺菜賽仙丹。”

農曆三月三,

傳說是王母娘娘的生日,

好心的王母娘娘,

為了天下人少受疾病的磨難,

命觀音娘娘普降聖水,

於是長勢茂盛的薺菜,

便沾上了仙氣,

成了治病的“仙丹”。

又是一年三月三,風微起,春正長

於是,每逢農曆三月,

熱門到野外挖薺菜、採薺花,

或做菜或煮蛋,

鮮嫩可口,清香四溢。

分給全家人吃,

用來治病消災,

“三月三、茶雞蛋”流傳至今未斷,

保留一份野趣與風雅。

農曆三月,

適合遠足,適合郊遊,

看落花鋪陳於碧草之上,

楊柳絲絲垂垂惹動春風,

山間、田野、水邊,

總有那麼多的樂趣,

陶冶了祖先的雅緻,

讓人心曠神怡。

三月春風,三月春水,

遼闊大地,岸柳青青,

小麥拔節,油菜花香。

在一陣風,一片雨裡,

和光同塵,

與身邊一切美好的瞬間交融。

三月三日天氣新,

長安水邊多麗人。

仕女們在這天去長安城南曲江遊玩踏青;

文人墨客也是“群賢畢至,少長鹹集”,

趁著天朗氣清的上巳日,

一起坐在溪水邊飲酒作詩。

惠風和暢、茂林修竹,

流觴曲水,暢飲美酒,

山林肆笑,曠達灑脫。

醉翁之意不在酒,山水意趣早入心,

打開心胸,往日愁鬱盡掃,

與天地談笑,對生命永遠熱愛。

三月三,

約上三五好友,

歲月不改其性,

紅塵不染其心,

傾心暢談,大杯痛飲。

把擀杖插在土裡,

希望長出紅花;

把石子丟在水裡,

希望長出尾巴;

把紙壓在枕下,

希望夢印成圖畫。

又是一年三月三,風微起,春正長

三月三,

與春光,與春風,

來一場詩情畫意的約會,

願長河悠遠,歲月無痕,

願大地不老,陽光普照。

春耕夏耘率天下,

五穀豐登太平秋。

三月三,

願你希望成真,

願你活得簡單詩意,

願你的未來光芒萬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