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國際」部分族譜家乘家譜溯源信息選登

「家譜國際」部分族譜家乘家譜溯源信息選登

假如你只知道先祖是大槐樹移民,現在選登的部分移民及後裔的族譜家乘家譜淵源信息,或許對你追根溯源和聯宗有所幫助!

1、【菏澤】王氏家譜

《家譜》記載:始祖原籍山西洪洞縣老鸛窩木查村,同胞四人,長字伯聖(配穆氏),次字伯川,三字伯通,四字□□,洪武三年(1370)年三月間上示遷民東土,始長祖與始三祖遵示東遷,始長祖行至大名府東名縣東南至城六五里爰居於此,度地安宅…,村號糞堆王。

排字從十七世起:鳴殿景兆長、廣興安世祥、清禎繼萬春、治守保良。

2、【蕭縣】王氏族譜

《族譜》記載:吾族始祖斌公定居苗古院迄今六百餘年,傳衍二十四世,丁口萬餘人,分居在皖、豫、蘇邊境地區一百零八個村鎮,斌原籍山西太原府洪洞縣,元朝御史,洪武二年(1369)年遷居蕭邑西境苗古院···,後人稱之為王家祖林.

蕭沛王氏二續宗排自25世輩字:玉賢少安秀、寅春恆文尚。浩熙樂裕華、延吉榮謙良。靜思若金冠、鴻啟炳兆翔。逸善躍英俊、惠澤仁運長。

3、曹縣長劉莊魏、劉合譜

《合譜》記載:予祖山西平陽府洪洞縣人士,大明洪武二年(1369)遷民詔下,條款具備,律歷森嚴,凡同姓者不準居處一村。始祖兄弟二人,不忍暫離手足之情,無奈改為兩姓,銅佛為記,傳流至今五百餘歲依然相在。兄弟二人光祖、亮祖,遂遷於曹邑西北四五十里居於程集...,(劉光祖)二世世保長徙劉樓,次徙三里長劉莊。(魏亮祖)二世東移居三里魏莊...。

宗排字從始祖起:“祖世士慎作,雲丹明先宗,克宮尚元方,王永繼存生。”

後二十世排:“學修超貴遠,德鴻通寶長。建思懷忠敬,化效維在祥”。

4、【安陽】東傍佐村牛氏家譜

《家譜》記載:元末河南尉氏縣人牛川,舉人、進士,任山西洪洞縣令,生三子,即牛洪、牛禪、牛超。均為元朝文武大臣。又各生六子。至明初遷民時,遂由山西洪洞遷至河南汜水縣十里亭。因人口眾多,乃將所攜之鐵鍋打爛,分為十八塊,十八兄弟各攜一片,分遷各地。牛姓中的打鍋牛氏族,從此產生。十八兄弟即:楷、炳、來、杭、捷、詮、青、健、鬱、秦、穎、堡、鵬、子、園、翼、欒、遷。

東傍佐村牛氏宗族,乃健祖之後裔,遷自林縣沙灘河。

統一輩譜20字:“河海江湖京,福貴山川津,雲龍西廣臺,安寧林古新。”

5、【鞏義】芝田鎮芝田村趙氏族譜

《族譜》記載:趙氏族居山西洪洞縣劉家村,始祖為八老生子拳,於明洪武初避難於洪洞大槐樹乃遷於鞏義市芝田村,二世祖德明、三世祖通、義、恭、鑑、信。已傳二十世。

宗派字為:“元業承守德,忠厚教家庭,統緒思善守,蘭桂增光榮。”

6、【蘭考】蔡城子蔡氏家譜

《家譜》記載(1797年修):蔡氏始祖明永樂年間由山西洪洞縣遷河南祥符縣,又移儀封縣。嗣本朝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黃河陷城,地界籍貫歸併考城,歷數至今約四百餘年,卜居十村成丁者千餘...。

排字從十七世起為:“常之希化普,尚成廣治勤,本自昭金錫,乃爾慶錦鴻,安修同延世,欽憲建家祥”。

7、【豐縣】東華尹氏家譜

《家譜》記載:始祖七公於明洪武二年由平陽府洪洞縣疏鋪村來豐之東鄙小華山陰,闢荊墾田遂家焉,二世祖兄弟八人分為八支。尹氏族堂號為:燕喜堂。

排行字說二十世起為:“克建鴻基,修明守敬,以正培家,世延永慶”。

8、【淅川】麻氏祖譜

《祖譜》記載:麻經38歲,與妻胡氏攜四個兒子,明末天啟五年(1625年)離大槐樹遷移到河南省淅川縣荊紫關鎮吳村,按姓氏定名為麻坎村,已傳十六世。

麻氏前十四世輩字為:“經文應,如凌鎮,玉永登,有長天,林慶”。後四十八世輩字:“光明舉,國勝強,金福貴,繼建中,榮學賢,傳新宗,先進榜,定發祥,清治旺,書家興,華吉利,青成功,澤恆立,萬國紅,俊趙秀,恩懷良”。

9、【鳳台】樊氏宗譜

《宗譜》記載:明初洪武四年(1371年)先祖樊雲賴率兒子及胞姐任氏由,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動身,隨明軍行程六十八天到達鳳陽府(今鳳臺縣)下蔡孤山西北,花家湖東北隅定居,二子廣濟生五子,樊氏子孫遂昌。

該樊氏奉樊噲為先祖,擇《崇德堂》六十世裡的二十世字為:“雲天廣元慶,高尚運東昇,鍾家成兆玉,克(德)儉建古今”。

10、【徐州】曹氏宗譜

《宗譜》記載:曹氏堂號“振鐸堂”,曹氏祖居山西曲沃縣華塔,於明弘治年間東遷,大祖北奎公徙居彭城(今徐州)東古邳,二祖北惠公徙居費邑,三祖北洲公徙居滕邑。至今族人散居蘇、魯、皖三省各地。

班字世次從十六世為:“榮慶福澤遠,敬守恭儉讓,昭明先世業,永保宗緒長,延尊懷孝友,培育建華揚,立憲民正本,學為錦秀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