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涮羊肉尤其是銅鍋涮肉在北京美食界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無論是親朋聚會還是招待遠方來的客人,銅鍋涮肉在北京飯桌上的出鏡率都是相當高的。在北京人的生活當中,海底撈、九宮格等火鍋頂多算作是生活的調劑品,而銅鍋涮肉則幾乎成為了生活必需品。

筆者作為一名“吃貨”對於吃有著一些獨到見解,因此東來順、聚寶源、陽坊勝利、陽坊大都以及情憶草原等老字號或是高大上的場所都不是筆者的“菜”(其實主要是吃不起!)。下面筆者就不務正業一番,開車帶著大家瞭解一下筆者眼中的北京韻(涮)味(肉),喜歡的話還請您幫忙多轉發,不喜歡的話您可以請我吃個飯一起聊聊緣由!

南城被喻為美食“天堂” 北京韻味自然也不會差

  美食大咖都不忍錯過的天橋老金涮肉

北京的南城在歷史當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因此各類美食密集分佈於星羅密佈的現存衚衕當中,而本次筆者首先前往的就是位於一條看似名不見經傳衚衕當中的天橋老金涮肉。這家曾被很多美食大咖推薦過的店鋪真的是非常低調,要不是一位美食領域朋友的強烈推薦,筆者可能就會錯過這藏身於衚衕之中的美食。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天橋老金涮肉位於西城區留學路46號鷂兒衚衕口北20米,光聽這地名是不是就很北京了?其實這才是開始,這家店所在的位置真的很有上世紀90年代北京胡同的樣子,完全有別於南鑼鼓巷裡那些所謂的“衚衕兒”。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天橋老金涮肉門口整齊排列的銅鍋直觀地告訴您這是一家涮肉店,這些銅鍋在門外提前備好炭火,等有客人需要時就會被夥計們端進屋內,由於環保的需求採用了無煙碳,因此並不會存在煙熏火燎的那種感受。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而當你踏入大門的那一刻開始,相信大多數人都會不禁發出感嘆,這不就是小時候的樣子嗎!幾張桌子、幾個夥計的經營狀態很像上世紀九十年代北京最為常見“館子”的狀態,而鄰桌之間的近距離,促成了如今已經極為少見的食客之間的熱情交流,這一幕幕的畫面是不是似曾相識呢?在筆者體驗期間,前桌的滿族“在旗”小夥兒就熱情地和鄰桌的當地大哥熱情攀談起來,聊到興起時小輩兒還主動給長輩兒敬起酒來,在舉手投足之間流露出濃濃的北京味兒!

經過了大約半小時左右的等待,筆者終於上桌兒準備“開動”。這家店的菜單很是普通,甚至看起來有些簡陋,還不如現在很多成都小吃的菜單精美。但其實這些都並不關鍵,真正喜愛老北京銅鍋涮肉的人們除了吃肉以外,不外乎就是喜歡白菜、豆腐以及粉絲等傳統配菜。提前備好的銅鍋很快就上桌了,銅鍋經典的清湯鍋底只加入了蔥、姜和大料進行調味,這將對所採用的肉品提出極高的挑戰。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在北京吃銅鍋涮肉時,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芝麻醬調出的傳統蘸料,而天橋老金涮肉在蘸料方面除了傳統蘸料加上香菜段、蔥末之外,還別出心裁地加入了醋。這種調味方法極為符合筆者的口味,這樣一方面可以去除涮肉的油膩感,而另一方面則可以為涮肉增香並提高口感。這種口味的喜好因人而異,您要當時覺得不滿意的話,可以吃口糖蒜冷靜一下!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手切牛肉

手切羊肉

當然,吃銅鍋涮肉最為關鍵的當然就是肉品的質量了,天橋老金涮肉選用的是來自大廠回族自治縣的新鮮牛羊肉。是的,您沒有聽錯,這裡還提供手切牛肉進行銷售。總體來說,手切羊肉肥而不膩、久煮不爛,而吃起來口感非常豐富;手切牛肉則瘦而不柴,吃起來口感非常緊緻,涮煮之後擁有非常特別的口感。

 紀曉嵐故居感受大學士的生活起居

俗話說得好“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在經過簡單休整之後,筆者決定前往附近的紀曉嵐故居一探究竟。別說,筆者長這麼大還真沒去過這地兒,這就好似有很多北京人沒去過八達嶺長城一個道理(其實筆者也沒去過!!!)!相信通過《鐵齒銅牙紀曉嵐》等影視劇大家對於紀昀紀大學士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下面筆者就帶您走馬觀花的瞭解一下紀曉嵐故居。別問為什麼要走馬觀花,真不是筆者態度敷衍,因為這裡真的沒多大!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紀曉嵐故居位於北京市西城區珠市口西大街241號,緊鄰或者說就是晉陽飯莊的一部分,話說晉陽飯莊。。。。。。好像跑題了?咱們還是從吃飯回到紀曉嵐故居方面吧!紀曉嵐故居原是一座佔地570平方米坐北朝南的兩進四合院格局,由於當年兩廣路的修建,第一進院子已經消失,但相信如今在北京如果有這樣兒“豪宅”的人們也一定是有著一定的身份和地位了。所以,在北京市城區裡的這麼一個旅遊景點,收十元一張的門票也就不覺得那麼奇怪了。

進入紀曉嵐故居的正廳,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紀昀紀大學士的雕塑,您可能覺得這雕塑的形態與影視劇中出入很大,但是邊兒上的紀昀畫像則可以證明這雕塑的真實性。而在另一側,則是關於紀曉嵐生平的簡介。當要往院子走時,筆者在旁邊的展示櫃中發現了紀曉嵐生平的一大愛好——旱菸袋鍋兒,看來“紀大煙袋”的名號絕非空穴來風!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穿過大廳就來到了紀曉嵐故居的院子裡,院子並不大,但是四周都有連廊相連,可以說那是相當的別緻了。而在院子一側,還有一株200年以上樹齡的海棠樹,這株海棠樹據說由紀曉嵐親自種植,其見證了紀曉嵐悽慘的初戀故事。

而來到院子的盡頭,則是鼎鼎大名的“閱微草堂”,紀曉嵐就是在此完成了《四庫全書》的總編撰,而刪定潤色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並創編了《四庫全書簡明目錄》。此外,紀曉嵐最重要的文學著作《閱微草堂筆記》也是在此完成的。而在“閱微草堂”兩側,則陳列展示了紀曉嵐編撰《四庫全書》的工作場景和其生活起居的場景。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側盲區報警系統

相信通過以上的介紹,大家對於紀曉嵐故居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而筆者在此次過程中最大的感受就是穿梭在衚衕當中,則是非常考驗駕車技術的。好在筆者所駕駛的上汽通用雪佛蘭全新科魯茲兩廂330T雙離合領鋒版車型擁有小巧的車身尺寸,最為關鍵的是其搭載的側盲區報警系統,可以幫助駕駛者在衚衕中穿梭時及時躲避不易被發現的障礙物,這樣一方面提高了行車的安全性,而另一方面也保證了車外行人、物品的安全,可以說是真正的一舉兩得。

 城東簋街是美食聚集地 銅鍋涮肉自然不會缺席

  簋街中的一股清流裕德孚涮羊肉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一提到北京的簋街,吃貨們肯定會脫口而出麻辣小龍蝦、烤魚、香辣蟹以及饞嘴蛙等引領北京美食界風向標的代表作,而筆者作為一名吃貨自然也不會錯過任何與美食接觸的機會。然而,我們此次在簋街鎖定的目標並不是以上美食種類中的任何一種,而是一家看似非常不顯眼的銅鍋涮肉店——裕德孚。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說實話,筆者之前去簋街吃飯只是知道有裕德孚這家店的存在,而通過到店後進一步瞭解才得知,這家看似平常無奇的小店背後居然還有著鮮為人知的歷史。據悉,該店老闆的爺爺是京城專切鮮肉的神刀於德龍,於德龍老先生先後在一條龍飯莊、東來順以及南來順等老字號名店擔任鮮肉切割的主刀。由此可見,該店老闆可是師出名門,而且該店依舊是遵循於德龍老先生該講究絕不將就的傳統,勢要將老北京的涮肉文化傳承下去。

裕德孚涮羊肉門口同樣整齊排列著備好炭火的銅鍋,這或許才是真正接地氣兒的吃法兒。但筆者覺得這樣的做法其實是怕食客們看不出這是一家涮肉店,因為這種規模的店鋪真的是太不顯眼了,不確認過眼神幾乎很容易錯過。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這家店的就餐環境說實話並不是非常理想,昏暗的燈光很容易讓人犯困,而店面裝飾顯得很有年代感,可能年輕人約會吃飯都不會輕易選擇這裡。但是作為一名“吃貨”,自然不會被那些外在的因素所幹擾,我們只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並不會被那些華麗的裝潢所吸引。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裕德孚涮羊肉的銅鍋同樣採用了經典的清湯鍋底,但其只加入了蔥、香菇進行提味兒,相信這樣的做法也是對肉品充滿了自信。而該店的蘸料則採用了北京傳統的芝麻醬、香菜段、蔥末以及辣椒油的標準配置,關鍵量還非常足的。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小三岔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大三岔

而這家店的肉品則是根據老北京傳統按照不同部位進行劃分的,大體上可分為大三岔、小三岔、羊筋肉、羊上腦、羊磨襠、羊裡脊、羊腱子、一頭沉以及黃瓜條等不同種類,每個種類分別代表了羊肉不同的出處,而其同樣擁有不同的形態和口感。筆者選擇了口感更加豐富的大三岔、小三岔進行品嚐,兩種肉品的口感有些類似,都屬於肥而不膩、瘦而不柴,肥肉口感綿軟、瘦肉口感緊緻,而且久煮不爛。涮肉單獨吃起來都非常香,而與蘸料經過充分攪拌後則擁有了更加豐富的口感。

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感受封建社會教育和科舉制度

很多朋友在北京旅遊時總是抱怨,為什麼景區始終都是人山人海的狀態?今天筆者就給大家推薦一個可以鬧中取靜的好地方,那就是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國子監街15號的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這次藉著在北京吃喝玩樂的機會,筆者就帶著您對這兩個緊鄰的北京“小眾”景點進行一下了解。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下面先來介紹孔廟,北京的孔廟始建於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建成於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經過了明、清兩代的增建和修葺形成了如今佔地2.2萬餘平方米、三進院落的規制。北京孔廟的中軸線上的建築依次為先師門、大成門、大成殿以及崇聖祠。

大成門是孔廟的第二道門,現存此處的石鼓是清乾隆時的複製品,石鼓旁立有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御製《集石鼓所有文成十章制鼓重刻序》碑。而在西側,則有清代書法家張照草書韓愈《石鼓歌》。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通過大成門後就來到了主院,在院內有一口古井,當年此井清淺而甘冽,傳說以井水磨墨,便會濃墨噴香、落筆如神;而飲井中“聖水”,便能文思泉湧、筆下生花。在清朝,乾隆皇帝還特賜名古井為“硯水湖”。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而繼續往院內走就會發現一顆700餘年樹齡的古柏,該樹據傳是由元代國子監祭酒(現稱為校長)許衡所植。傳說在明代,奸相嚴嵩代嘉靖皇帝祭孔時行至樹下,此時狂風驟起,吹動的樹枝掀掉了他的烏紗帽。此後,後人變傳言該樹有知可辨忠奸,因此稱其為“觸奸柏”或“辨奸柏”。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而繼續往裡走則來到了供奉至聖先師孔子神位的大成殿。主位兩側分立有顏回、孔伋、曾參以及孟軻四大弟子的配享牌位。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而通過北京孔廟的持敬門,則可以前往北京國子監。北京國子監是元、明、清三代設立的最高學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又稱“太學”、“國學”。它始建於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明代永樂、正統年間曾大規模修葺和擴建,而清乾隆年間又增建“辟雍”這一組皇家建築,形成現在的規制。

北京國子監為佔地面積2.7萬餘平方米的三進院落,在其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集賢門(大門)、太學門(二門)、琉璃牌坊、辟雍殿、彝倫堂以及敬一亭。通過太學門進入國子監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座三間四柱七樓廡殿頂式的琉璃牌坊,該琉璃牌坊正面額書“圜槁教譯”,而陰面為“學海節觀”,其是北京唯一不屬於寺院的琉璃牌坊。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通過琉璃牌坊則來到了清乾隆年間增建的“辟雍”這一組皇家建築,據史料記載在“辟雍”建成後乾隆皇帝就親臨“辟雍”舉行了盛大的“臨雍講學”,而在大殿外的官員和學生則通過逐級高聲傳誦來聆聽皇帝講學。此後,每逢新帝即位,都要來此講學,以示對最高學府和教育的重視。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對於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的簡要介紹就到這裡,如果您要感興趣還是請親自前往進行參觀,30元的門票在北京旅遊景點當中算是非常親民了,絕對可以不虛此行!在此給各位留個思考題,筆者在國子監中發現了一枚神獸,您知道守護在琉璃牌坊旁的它是做什麼用的嗎?

您知道守護在琉璃牌坊旁的它是做什麼用的嗎?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側盲區報警系統

話說在車水馬龍的簋街附近開車也是挺受煎熬的,一方面停車不好找車位,而另一方面就是對於車輛駕駛技術的考驗,如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與其他車輛來個親密接觸。好在筆者所駕駛的上汽通用雪佛蘭全新科魯茲兩廂330T雙離合領鋒版車型搭載的側盲區報警系統可以將這種問題迎刃而解,無論是前方還是後方出現車輛,該系統都會在後視鏡上提示駕駛員哪一側有車輛靠近,極大提高了車輛使用的便利性。

城北居民同樣熱愛美食 而且一次可能不止吃一種

  北京美食精品涮肉、爆肚 在爆肚金生隆一次吃夠

北京的北城與南城有些類似,至今都分佈著數量眾多的衚衕,而這種市井生活同樣促生了眾多獨具特色的美食。筆者這種“吃貨”就可以大老遠為了美食而穿梭在各個衚衕當中。而此次藉著有車的機會(指標屢搖不中者飄過!!!),筆者更是深入到之前未曾前往的德外安德路六鋪炕附近,去探尋北城特有的“混搭”北京美食名店——爆肚金生隆。

話說來到爆肚金生隆時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當筆者在路邊停好車之後發現之前的店面已經“人去樓空”,當時真是滿臉的詫異!還好走近時發現,爆肚金生隆原來只是喜遷新址了,還好新店的位置還不遠,這時懸著的心才徹底歸位!

APA自動泊車輔助系統體驗

啟動車輛將車駕駛到店面臨近的車位,趁著此時車輛不多(普通工作日),筆者體驗了一下上汽通用雪佛蘭全新科魯茲兩廂330T雙離合領鋒版車型的APA自動泊車輔助系統,將車輛駕駛到車位左前相應位置時,只要啟動該功能,駕駛者只要操縱前進或後退的擋位,即可通過車外的傳感器探測信號自動完成泊車操作,而無需控制轉向盤、油門和剎車,從而有效提升了車輛泊車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經過了一個小插曲後,筆者終於來到了爆肚金生隆,這家店創立於清朝光緒十九年,一門四代人堅守著傳統的京味兒文化,這家起源於東華門夜市和老東安市場攤位的傳統老店幾經周折終於在現址“落腳”。您可能會問,為什麼要去一家爆肚店吃涮肉?其實,從爆肚金生隆的第二代傳人馮金生老先生開始就經營採用炭火銅鍋的老北京涮羊肉,既然爆肚已經很地道了,出自同一頭羊的羊肉自然不會差。

老北京傳統水爆羊肚

上面提到了很多關於涮肉的內容,可能有朋友對於爆肚還比較陌生,這可能跟你們吃到的那些與正宗“老北京煎豆腐”、“老北京涼皮”、“老北京糯米糕”以及“老北京五香肉卷”等在一起的“老北京爆肚”有著天壤之別!這裡的爆肚指的是老北京傳統水爆羊肚,而羊肚根據不同部位的不同口感還分為了羊肚仁、羊散丹、羊肚領、羊肚芯、羊蘑菇頭、羊肚板、羊食信、羊蘑菇以及羊葫蘆等九個品種。吃爆肚則需要使用獨特的蘸料,絕不可使用涮肉的蘸料代替,這樣就體現不出爆肚的鮮爽口感,所以這種獨特的美食還得您親自去進行品嚐!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手切肉片立盤不倒

下面咱們說回爆肚金生隆的涮肉,這家店同樣採用了老北京傳統的銅鍋涮肉,鍋底同樣採用了只放蔥、姜進行調味的清湯鍋底。爆肚金生隆的涮肉有四絕,其中包括了連涮肉名店東來順都曾學藝的銅鍋設計;當日宰殺的不到一年齡的羯羊肉;八部位精緻手工切割;手切肉片立盤不倒、百涮口感則不變。這些內容都是一家店鋪的傳承,也代表了北京文化的延續。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羊磨襠

羊上腦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爆肚金生隆的肉品則同樣根據老北京傳統按照不同部位進行劃分的,大體上可分為大三岔、羊筋肉、羊上腦、羊磨襠、羊裡脊、羊腱子、一頭沉以及黃瓜條等8個種類。筆者選擇了二成肥的羊磨襠和三成肥的羊上腦進行品嚐,兩種肉品的口感有些類似,其中羊磨襠的肉質更加緊緻,吃起來更有嚼勁;而羊上腦的肉質則吃起來很滑嫩,口感則更加豐富。就算不搭配蘸料,肉品吃起來也非常香,而使用爆肚金生隆所秘製的蘸料經過充分攪拌後則擁有了更加獨特的口感。

 吃飽喝足 去鐘鼓樓體驗老北京殘存的文化

“我的家就在二環路的裡邊,這裡的人們有著那麼多的時間,他們正在說著誰家的三長兩短,他們正在看著你掏出什麼牌子的煙。。。。。。”每當搖滾歌手何勇的代表作《鐘鼓樓》那熟悉的旋律響起時,作為北京人來說就會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這首擁有北京民謠創作元素的歌曲曾經風靡一時,成為推廣北京文化很好的一張“名片”。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正宗“老北京系列”

而很多朋友來北京旅遊時極有可能直接忽略了鐘鼓樓,而是前往附近人山人海的什剎(cha)海、南鑼鼓巷等非常著名的旅遊景點。其實相對於經過過度商業開發的什剎(cha)海、南鑼鼓巷,鐘鼓樓才更像是一種北京文化的體現。下面就請大家通過筆者的介紹,來簡要了解一下北京鐘鼓樓及其附近的北京文化。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北京鐘鼓樓其實是北京鐘樓與北京鼓樓的簡稱,這兩座建築位於東城區地安門外大街北端,是北京市南北中軸線北端的一組古代建築。這兩座建築採用南北縱置,其中鼓樓位於南側,而鐘樓則位於北側。而在吃貨圈兒裡響噹噹的鼓樓“一拐彎兒”的姚記炒肝就位於鼓樓的東側,話說那姚記炒肝。。。。。。好像提到吃又開始跑題了!等有機會再給大家介紹炒肝、滷煮這類京味兒市井美食,咱們還是接著聊聊北京的鐘鼓樓吧!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北京鼓樓建成於元九年(公元1272年),其最初名為“齊政樓”,後多次毀於大火。現存的北京鼓樓是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重建,其通高46.7米,擁有三重簷、歇山頂、灰筒瓦以及綠琉璃剪邊,是一座以磚木結構為主的建築。北京鼓樓曾經作為元、明、清代都城的報時中心,其內部曾擁有更鼓25面、1面大鼓(代表一年)以及24面群鼓(代表二十四個節氣)。僅存一面殘破的主鼓為清朝末年使用,牛皮鼓面上的劃痕是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城時刺刀所劃,而現有25面更鼓是根據清朝嘉慶年間尺寸仿製的。

北京鐘樓同樣建成於元九年(公元1272年),後多次毀於大火。現存的北京鐘樓是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重建,其通高47.9米,擁有重簷歇山頂、上覆黑琉璃瓦以及綠琉璃剪邊,是一座全磚石結構的大型單體古代建築。整個建築結構強調了共鳴、擴音和傳聲的功能,其報時銅鐘製造於明永樂年間。這個銅鐘懸掛於八角形木框架上,其通高7.02米,鐘身高5.5米,下口直徑有3.4米,鐘壁厚12-24.5釐米,重達63噸,是目前中國現存鑄造最早、重量最重的古鐘,堪稱中國的“古鐘之王”。

您可能會覺得介紹完北京鐘鼓樓就算完成了北京文化體驗的介紹了,其實處於什剎(cha)海文化保護區當中的鐘鼓樓周邊才是目前少有的體驗老北京殘存文化的好去處。下面筆者就帶您來看看當年的北京是怎樣的情形,這些可能與您想象的大相徑庭。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沿著北京鐘樓繼續往北走則會進入一片非常大的居民區,這裡的衚衕、四合院都算作是老北京古都風貌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承載了大量的歷史人文信息,雖說“暮鼓晨鐘”已經成為了老北京人們的記憶,但北京鐘鼓樓在這些人的心中還是有著無法抹去的情節。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現代元素出現在這些衚衕、四合院當中,但是老北京們安逸、恬靜的生活方式並未曾在這裡發生轉變,在這裡土生土長的人們還是繼續延續著他們祖輩曾經的生活方式。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筆者這裡特別要介紹一下這家趙府街副食店,這家店名聽起來就很懷舊的店鋪位於東城區趙府街67號,該店鋪木製櫃檯以及3口分別盛放散裝醬油、醋以及黃醬的大缸,在1956年該店開業時便有了。店內貨架上方懸掛著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商品宣傳畫,而店內的商品也沿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擺放風格。看到這裡大家會不會覺得似曾相識,小時候拿著媽媽給的容器和錢去打醬油、打黃醬的瞬間是不是還歷歷在目?沒錯兒!這才是老北京當年真正的生活場景,這裡見證了多少人的成長與蛻變,但它還依然安靜的在那裡繼續貢獻著自己的價值!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而在這些衚衕、四合院當中,同樣保留著很多真正老北京的建築精髓,就以家家戶戶都有的大門為例,這裡就有很多的講究。在過去,大門是一戶人家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其根據不同形式可分為王府大門、廣亮大門、金柱大門、蠻子門、如意門以及牆垣式門,而在北京鐘鼓樓附近筆者就非常輕鬆地發現了其中的金柱大門、蠻子門以及如意門。至於其中具體的含義,由於篇幅有限就不一一闡述了,您要感興趣可以自己去深入探究一下,絕對會讓您感到非常奇妙。

金柱大門

銅鍋與美景都不辜負 吃貨駕車體驗北京韻味

蠻子門

如意門

其實,關於北京的“風土人情”還有很多元素可以探究,希望各位喜愛北京文化的讀者可以多去那些“非著名”正規“景點”去遊覽,在這些地方也許很容易就會發現與您想象中完全不一樣的北京,也許那才是真正的北京韻味。

筆者有感

好了,已經給您介紹了這麼多關於北京那些不鮮為人知的內容了,可能有些朋友已經看著看著睡著了,或者已經憤怒地關上了文章。最後還要感謝能夠閱讀到此的各位讀者們,各位希望以後繼續可以看到哪些不鮮為人知的內容,還請留言給筆者,投票最多的也沒有獎品,但是您可能會看到更加精彩的內容。最後還要感謝上汽通用雪佛蘭全新科魯茲兩廂330T雙離合領鋒版車型帶著筆者完成了這一切所謂的“採風”活動,小巧的車身和豐富的配置很適合在城市中使用,關於該車型的詳細介紹您還是參考官網更加直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