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週歲寶寶敏感,粘人,大人怎麼辦?

流光與花色

寶寶太黏人,其實是他的依戀正在形成的標誌。這是每個寶寶成長的必經之路。不要擔心這樣下去寶寶會不會變得不獨立,只要處理好,以後他也會變得獨立起來的。

有相關的心理學指出,寶寶的依戀可以分成四個階段。0-6周是前依戀階段,寶寶還不是特別依戀媽媽。6周到8個月的時候,寶寶就要怕生了。而1歲以前,是他的明確依戀階段,是他黏人的頂峰。

到了兩歲以後,是雙向關係形成階段,寶寶能理解爸媽離開以後總會再次回到他的身邊,分別對他們來說,不是那麼痛苦的事情了。此後,他會和我們建立一種持久的情感聯結,信任和依戀。這也是他走向獨立之路的基礎。在這個階段,如果他和我們的親密互動中獲得了足夠的安全感,那麼他就會努力飛向天空。變得更加獨立。

不同的孩子氣質是不一樣的,有的天生就安靜,不吵不鬧,可以自己一個人玩很久,而有的則對外界比較敏感,需要更多的關心和撫慰。

如果孩子太黏人,你可以陪著他一起玩,和他互動,只有大腦在感覺安全的情況下,才會發展出學習這種高級的技能。或者也要適當地鼓勵他獨自玩耍,這樣可以增他的學習探索能力,讓他學會自我安撫,並更加專注。

那麼如何平衡陪玩和讓寶寶自己玩?我們使用遊戲力中的輕推的方法,在互動的過程中,培養他獨自玩耍的技能,然後在合適的時機學會慢慢放手。

一定要掌握其中的度,避免刺激過度。要細心觀察孩子的狀態,讓他形成良好的情緒。


壹父母

粘人寶寶的關鍵時期:1-2歲之間;


粘人寶寶的養成原因:


1、此階段寶寶的大腦處在關鍵性的發育階段。這種成熟過程主要發生在大腦處理負面情緒的區域,更容易感受到不快樂的情緒,相比其他時候,他們需要更多的安全感,需要更多的安撫;


2、這個階段的寶寶大多學會走路和跑步,以及發展出強烈的自我意識。寶寶正努力應付這些剛剛出現的強烈而又複雜的感覺,因此這時候,他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你;


3、這個階段的寶寶對親子感情的理解越來越深,也就開始有了“

分離焦慮

”,一旦媽媽在日常的教養中沒有給予足夠的安全感,就會焦慮,轉而更加粘人;



我們來嘗試瞭解一下寶寶,然後見招拆招吧



表現1:才幾分鐘沒看到媽媽,寶寶就焦慮哭泣,找到媽媽以後一直就不願意再離開哪怕幾秒鐘;


寶寶的想法:也許媽媽把我忘掉了。--對孩子來說,時間概念還很淡薄,幾分鐘對於1歲多的寶寶來說就是很難捱的時間了;


你該怎麼做:和寶寶待在一起。要充分利用你和寶寶在一起的時間,充分交流——和他一起玩耍,給他讀故事,全心全意地關注他。美國依賴情感研究專家霍華德·斯蒂爾教授解釋說:“這樣做會讓寶寶知道:你多麼可靠,多麼願意和他在一起,那麼他的焦慮最終會慢慢平息。”




表現2:玩得好好的,媽媽一說要走開一會,就哭鬧不止;


寶寶的想法:如果我在媽媽離開的時候大聲哭,她就會多陪我一會兒。


你該怎麼做:告訴寶寶:你會回來。寶寶的想法是從經驗中得到的,如果你被他的哭鬧征服,並因此而留下來,那麼等於你教給她眼淚能夠留住你,也就教她每次在你離開的時候哭鬧。相反,你應該立刻離開,但要在走以前告訴他:“一會兒見”或者“我下了班就回來”,這樣做會讓他意識到:你總會回來的。



表現3:媽媽不在身邊就吃不好睡不好,一直鬱鬱寡歡.


寶寶的想法:和媽媽說再見就意味著世界末日。


你該怎麼做:記住,在你離開的時候要裝作冷淡,即使這多麼讓你難受。你要讓寶寶意識到:你們兩個偶爾分開是件很自然的事。另外,你也可以考慮讓其他人接替你照顧寶寶。有時候,把這個任務交給寶寶的爸爸,把粘你一個人變成粘你們兩個人,慢慢寶寶就會和更多的人接近了。



表現4:已經很困了,但是不肯睡去,一定要摸著媽媽的耳朵或是其他的能確認是媽媽的部位


寶寶的想法:我不想一個人睡,一個人睡很可憐,萬一他們趁我睡著走了怎麼辦?


你該怎麼做:坐在寶寶的床邊等她睡著。專家解釋說:獨自睡覺是寶寶建立健康的獨處模式的第一步。你可以讓寶寶一點點的脫離你,每天晚上離她遠一點,直到她看不到你,但能聽到你的聲音。如果寶寶在半夜的時候喊你,開始的幾次你要走過去,安撫他入睡。慢慢地,你只要答應一聲就可以讓他感到安全,消除他的焦慮,他便會開始自己睡覺。


表現5:吃硬不吃軟,溫言細語的引導無效,兇兩句反而乖乖的了。


寶寶的想法:如果我吵鬧著不願睡覺,媽媽也許就會過來陪我一起睡,還會陪我一起玩。


你該怎麼做:如果你不希望寶寶和你一起睡,那麼態度一定要堅決。試著不要在寶寶的房間睡覺,也不要讓他爬到你的床上睡,除非你願意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幾年之久。如果你堅持和他分開睡,一定要讓他明白,雖然他看不到你,但你一直在保護他。還要讓他明白,家裡的每個人都需要自己的時間和空間來休息。 實際上,或早或晚,所有的寶寶都會知道,和爸爸媽媽分開是件激動人心的妙事。你的小傢伙走出去征服世界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減輕寶寶粘人的問題,還必須試試以下方法:

1、必須讓寶寶懂得你是愛他的。雖然有時你不在他身邊,你還是愛他的,可以多抱他、親他、和他說話。


2、都在家時,你可以讓他一個人玩,但常回來,他可以常看見你。這會使他在媽媽上班去不在家時,想到:“現在媽媽不在,過一會兒會在的,等著吧!”


3、在你離開前讓寶寶處於愉快的狀態。早上你早一點起來,做好上班的準備,再和他玩一玩他感興趣的事,然後在他正玩得高興時,和他再見,並說:“一會回來和你玩”。


4、當寶寶不冷靜時,你要冷靜。你要堅定地對他說:“媽媽一會兒就回來”,使離開、回來變得很自然,不要把自己的焦慮傳給寶寶,走時要微笑、聲音要輕柔。


5、在你回來時一定要對他說:“我回來了,你玩得高興嗎?”。老說同樣的一句話,他會對你離開他了再回來,不那麼在意,安全感不受影響。

6、不要偷偷溜走。不和他說聲再見就走,會顯得你真的消失不見了。






兔ski2012

還記得《爸爸去哪兒》裡面的吳鎮宇和他的寶貝Feynman嗎?當時已經50多歲的吳鎮宇帶著年僅5歲的Feynman參與節目,在節目裡對兒子表現出一種強硬與溫柔兼有的獨特教育方式,為什麼呢?當時他是這麼對公眾說的:

他很怕自己離開世界時,沒有人教Feynman,因此急切地希望他學會獨立,快速成長。



培養孩子獨立性

吳鎮宇曾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了自己小時候的成長經歷,他說,是媽媽向他展現了生存的智慧——以發自本能的生存智慧,對抗著惡劣的外部世界。

“我們那個年代不是要生活,我們是要生存。”

為了生存,必須學會應對各種潛在危險。那時吳鎮宇家附近是當時香港最魚龍混雜的地界:九龍城寨。他記得有一天睡夢中被小夥伴拉去房子外面上廁所,他迷迷糊糊到了那裡,突然驚醒了。有一群人圍堵另一些人,毆鬥一觸即發。那個小夥伴瞥了一眼,就默默走開了。“(他)是回去叫大人。那麼小的孩子已經習慣了危險,會跑回家叫父母,多厲害啊,”吳鎮宇說:“而現在很多人都是宅男,不知道什麼是危險,也不懂得逃跑。”


不溺愛,讓你去體驗危險

這就能夠理解吳鎮宇對Feynman的教育方式了。他不像大多數“老來得子”的父親那般溺愛孩子,而是讓Feynman去體驗危險,從而加深記憶,形成一種發自本能的“危機意識”。

Feynman落水的情節就是很好的印證。Feynman因為貪玩不小心落入水中,眼角受傷,吳鎮宇不是第一時間查看寶貝傷情,而是遠遠看著,還對編導說:“別管他。”回家後,Feynman照鏡子發現自己掛彩,哇哇大哭,吳鎮宇也不哄,反而發出一陣狂笑。

不過,當他把Feynman抱在懷裡不停說“爸爸love you”時,觀眾分明看到他泛紅的眼眶,這也讓不少人瞬間飆淚。

在家中也是如此。吃飯時Feynman愛伸手亂摸,勸阻不聽,吳鎮宇就按著Feynman的手,燙他一下,讓他記住。Feynman非要一個人下樓梯,吳鎮宇就推他一把,Feynman跌倒記住痛了,以後就不會犯錯。Feynman在遊樂場同其他小朋友有爭執,吳鎮宇不會干預:“這樣可以先訓練他自立,即使被人罵和打,我都不插手,只會之後教育他。再遇到這樣情況能避就避,避免同人起衝突。”

來自父親深沉的愛

不少網友表示,吳鎮宇的父愛其實很深沉。

他曾在採訪中提到自己已53歲,而Feynman才5歲,他很怕自己離開世界時,沒有人教Feynman,因此急切地希望他學會獨立,快速成長。而Feynman在節目中,每每想哭,都會深吸一口氣硬忍住,也是因為吳鎮宇曾教他,男子漢有悲傷情緒時要深吸一口氣,把悲傷都留在心底,留給別人一個挺直的背影。


正是在爸爸這樣獨特的教育下,費曼成了“國民小男神”,無論是他忍住哭泣時的深呼吸,還是在選擇代理爸爸時把機會讓給曹格的大度,都讓觀眾越來越喜歡這個性格堅毅的小男孩了。


Hi,我是童姐。我是一個3歲孩子的媽媽,也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級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孩子王育兒顧問

媽媽不用過於擔心,嬰兒1歲以前認為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以後逐漸意識到自己和媽媽是分開的兩個人時,心理上還不能與媽媽分離,這個階段出現分離焦慮是正常的。適當引導可以改善孩子的情緒。①媽媽要接納他的焦慮、恐懼情緒,用“媽媽在”“媽媽來了”等話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②儘可能陪孩子,或讓自己呆在孩子的視線裡,一邊做事一邊給孩子說話,讓孩子感覺自己黏住媽媽了,就不會那麼焦慮了,有可能過會自個兒去玩了。③讓其他人想辦法多陪孩子,讓孩子“黏”,當“黏”人從專一對象變

成多個對象時,反而不容易黏住媽媽一個人了。孩子慢慢引導,認識周圍後就不會那麼黏媽媽了。


這種依賴性也會體現在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孩子入園初期如果很抗拒,我覺得沒必要堅持送孩子入園。因為孩子愉快的情緒,是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標誌之一,孩子很抗拒入園,說明孩子的情緒非常不穩定,適應能力欠弱。孩子帶著這樣的不良情緒入園,會造成生理機能的失調,甚至失去心理的平衡,造成心理異常或障礙。當孩子情緒處於安定與愉快的狀態時,機體會分泌出對身體有益

的物質,有利於孩子身體正常發育與健康發展,還有助於積極探索環境,與他人交往,建立良好關係。

《時尚育兒》雜誌,為孕、0~3歲家庭提供權威育兒、生活消費指南,點擊右上角關注。


時尚育兒圈子

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話,有一天當孩子長大了,你會懷念他特別依賴你的那幾年。

所以,我的建議是,允許他粘著你。

一個兩歲的孩子,敏感,粘人,這是很正常的情況。從兒童心理發展角度來看,為了學習獨立,孩子必須先接受、處理他的不安全感,所以作為父母,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和安全感。當孩子需要你陪的時候,關上電視,放下手機,就專心的陪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使他有信心探索世界。

當他感覺安全了,知道你就算不再他身邊,也是愛他的,他就不會焦慮和害怕了。

很多孩子粘大人,都是害怕分離害怕被遺棄。他還太小,這個世界他還完全陌生,離開父母,他會活不下去,對於父母的依賴,是一種本能保護。

做父母的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有質量的陪伴,就會順利度過這個階段,從而建立孩子更良好的性格體系。


  


週週小奇蹟

我想大人首先該做的應該是接受寶寶這種敏感,粘人的行為,滿足孩子的這種需要。多抱抱他,親親他,陪陪他,全面接受,不要推開他。

兩歲的寶寶自我意識不斷髮展,行動上也會跑,會跳,能夠更好探索這個世界。也許他發現世界這麼大,有太多未知和陌生,內心有很多不安,所以需要更依戀媽媽,媽媽給他足夠安全感了,他才有能力進一步探索。

再者,可以找一下有什麼原因,也許是媽媽最近離開太多或者和寶寶感情交流的太少,沒有高質量的陪伴寶寶,他感受到了,害怕和媽媽分離;也許是他碰到了大人的爭吵 或者突然的驚嚇;或者身體有什麼不舒服,寶寶都會很粘人。

如果寶寶一直很粘人,敏感,可能是從小安全感建立的不好,媽媽並沒有高質量的陪伴寶寶,不能理解他的需要,我覺得這需要大人自己改進。

還有就是也許寶寶天生氣質就是這樣,是高需求寶寶,那我們接受並好好滿足他,小時候粘人,大了知道體貼人,到時候你就會收穫一個貼心小棉襖了。




夏季的風62

每個寶寶都會有這個階段的,不用擔心。出現著這情況很大的原因是孩子開始懂事了,有自己的想法了。懂事後的第一反應就是要我這麼小離不開保護要追求安全感。

我家閨女兩歲的時候一看見爺爺奶奶來就往門口推不讓進,因為她琢磨出來每次奶奶來就是媽媽要出門,所以就不讓奶奶來。

這個階段需要慎重處理。不要太粗暴的不讓孩子跟著而是各種拐彎抹角地講道理,為什麼不能帶她一起。給她一些可實現的承諾比如爸爸媽媽很快就回來了(儘量別離開太久)媽媽回來給你帶禮物。然後就是用一些東西(玩具、零食)分散他的注意力(這個對我閨女比較管用)

處理好的話這個階段我估計也需要有半年左右。然後就該上學去了,想粘人也該獨自成長了。而且大了以後有各種愛好了包括看電視哈哈,就更不會粘著你了。

我現在出差半個月我閨女都不帶想的。奶奶照顧的好著呢。


養公主的女漢子

我家小寶將近2歲,也是這種情況,特別粘人。

爸爸去上班,哥哥姐姐去上學,他都要大哭一場,唸叨說:人“爸爸走了,哥哥走了,姐姐走了,都走了。”當然他最粘的人還是我,一旦離開他的視線範圍,他就會表現得特別不安。即使我上個洗手間,無論他正玩得多麼開心,也會趕緊追過來,否則他就嚎啕大哭。

這是明顯的分享焦慮,孩子在2歲左右已經分得清親人和外人,‘當親人特別是媽媽離開自己時,他會覺得沒有安全感。

這時候最好的辦法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用玩具或抱他到其他地方,讓他暫時忘記親人離開的焦慮。

要多安慰孩子,給他足夠的安全感,享受孩子的依賴帶給我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因為孩子粘我們的時候不會太長,一旦他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小圈子,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天天粘著我們了。


有書蝸牛媽媽育兒



不要試圖改變他,及時回應他的需求。高需求寶寶如果能得到及時回應,感覺到被愛被滿足,會更容易建立對父母的信任和安全感,和父母建立起良好信任機制的他們,長大後情緒更穩定,更喜歡與人交往,也更容易成為成績優秀的孩子。

順應他的生長規律,給他自由的權利。高需求寶寶很有自己的想法,當別的孩子聚在一起玩耍時,他可能在一旁安靜的看書,當別的孩子聽話懂事時,他可能正在破壞規則。不要用旁人的做法去要求他,不要用他人的規則去限制他,相反,要多給他一些自由的權利,這樣高需求寶寶的創造力優勢才能全面發揮出來哦。

別擔心他的冒險,給他一些挑戰。高需求寶寶的敏感神經,需要新鮮的刺激來保持他們的好奇心。他們好像總是在嘗試一些新事物,有時難免顯得像個冒險家,其實,只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不妨放手,讓他去挑戰。


流光與花色
寶寶會這樣,一是沒安全感,二是和你的母女親密關係建立的很好,對孩子多點耐心,我家娃有段時間特別敏感,跟你家情況基本一樣,我就每天對他說無數遍“你很棒","媽媽愛你",“媽媽會一直陪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