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中國民營航天產業方興未艾

提示:上世紀末的太空競賽是幾個大國之間的好勇鬥狠,本世紀初的太空競賽則是在全球市場體系內的優勝劣汰。

西方人的誤解

外國航天專家來到中國後,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認真分辨眾多字母縮寫(CASC、CAST、CALT和CASIC是四家不同的航天企業)之間的區別,再加上語言障礙和嚴格的信息審查制度,即便是經驗最豐富的觀察家也難以及時獲取客觀真實的消息,更別說遠在大洋彼岸的競爭對手了。所以,中國的航天產業在西方人眼裡並不是它真實的模樣。

這其中最大的誤解莫過於:中國的航天產業完全由政府在控制,國有企業包辦一切。

實際上,大量的民營航天公司正在蓬勃發展,特別是在民營火箭領域,不少企業已經在技術上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

民營企業的代表

以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landspace)為例,這家民營企業於2015年成立,在5月7日宣佈完成了B輪2億人民幣的融資,迄今為止已獲得各類投資超過5億元,所有這些錢都來自非政府組織。

除了成功融資成功和接收用戶訂單之外,該公司在技術上也取得了歷史性的重要進步,代號為鳳凰的10噸級火箭發動機宣佈測試成功,它是中國首個由民營企業研製成功的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使中國成為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後,第三個擁有民用液氧甲烷發動機研製技術的國家。

行業|中國民營航天產業方興未艾

4月底,在哈爾濱舉辦的首屆中國航天大會上,該公司展示了天雀2號火箭發動機和朱雀2號火箭,據說可以將1500公斤的有效載荷送到500公里的低軌道空間,或者將3600公斤的有效載荷送達200公里的低軌道空間。

今年1月份,一家由新西蘭和美國共同籌建的航天公司宣佈代號為Electron的小型火箭發射成功,其運載能力是朱雀2號的十分之一

行業|中國民營航天產業方興未艾

蓬勃發展的航天產業

除藍箭空間之外,其他著名的商業航天火箭公司有:翎客航天(linkspace)、零壹空間(onespace)、星際榮耀(iSpace)、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

行業|中國民營航天產業方興未艾

翎客航天在去年年底實現了火箭模型的垂直起降測試;星際榮耀在4月5日成功發射了一枚“雙曲線一號S”火箭;

零壹空間在5月17日成功發射了一枚“重慶兩江之星”火箭。伴隨著在火箭發射領域取得的成績,其它諸如遙感遙測、指令控制系統、微小衛星技術等關鍵性技術也取得了長足進步。


短評

時至今日,不僅外國人對中國航天有誤解,就連我輩同胞也未必比外國人知道的更多。一旦談及中國航天,大家不約而同地肅然起敬,一些關鍵詞立刻閃現:大國重器、國企鐵飯碗、天宮北斗、神舟嫦娥……

中國航天確實很厲害,然後呢?沒有然後了!因為按照外國人的標準:連中國四大航天巨頭的字母縮寫都沒搞清楚,哪有資格說了解中國航天的。

我身邊的朋友,大部分甚至連那四個巨頭是誰都沒搞清楚,更別說縮寫代號這麼“專業”的知識了。稍微知道一點的朋友,也常常被各種“一二三四五六”院搞的不知所措。

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不僅僅是在中國,在世界範圍內,普通民眾對航空航天的熱情一直都沒有想象中那麼高。美蘇太空競賽引發了人們的第一輪關注狂潮,直到Elon Musk和他的SpaceX橫空出世,我們很有幸地成為了第二輪關注狂潮的親歷者。

短短16年時間,SpaceX就已經取得了超越美國國家隊的成就,這是商業資本無窮活力的直接體現。然而,資本的活力沒有國界,我很希望看到中國的藍箭們能同樣複製SpaceX的神話。從近半年時間來看,這個“比學趕超”的勢頭,很好!

中國的民營企業將無人關注嗎?不!恐怕到時候你不得不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